收藏 分销(赏)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21660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 《用药和急救》 课 型 新课 设 计 人 总 节 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设计竞赛场景、练习急救方法,增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设计急救场景与急救练习,形成学以致用意识和关爱病人情感。 重点 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难点 ⒈竞赛活动的组织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⒉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有会发生一些危险情况或意外伤害(如:撞车、溺水、突然晕倒等)。如果你遇上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吗?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呢? ㈠“120”紧急呼救 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注意说清:患者年龄、性别、 症状、发病时的地址。但在急救车还未到达时,必须采取符合病(伤)情的救治措施。 ㈡急救措施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观察、阅读P84图Ⅷ-13图片、文字 说说给他人做人工呼吸时应该怎样做?在什么情况下人会突然停止呼吸? 解析:当人遇到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时会突然停止呼吸。做人工呼吸的一般步骤:①病人仰卧、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②清除口、鼻内异物;③施救者一手托下颌,一手捏紧鼻孔,深吸一口气,对病人口用力吹入。 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A、 患者卧姿 B、 呼吸道畅通 C、 吹气方法与频率 D、 坚持不懈 观察阅读P85图及文字,说说心跳停止的救护。 胸外心脏挤压过程:救护者站于病人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肋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 阅读与讨论:往往病人遇到意外时即停止呼吸,又停止心跳,该如何施救呢? 措施:每分钟人工呼吸15-20次,每次人工呼吸,做4-5次心脏挤压。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博动,脸色红润时,证明抢救有效。 胸外心脏挤压要特别关注: A、 施救者的位置与姿势 B、 挤压部位与方法 C、 次数与节奏 D、 与人工呼吸相结合。 2.出血和止血 内出血体内器官出血:及时就医 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渗出或水珠样流出 外出血静脉出血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动脉出血一股一股涌出 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冲洗伤口,贴创可贴,或盖上敷料,缠好绷带。 静脉出血远心端绷带压迫止血 动脉出血近心端绷带压迫止血 【探究归纳】 (一)竞赛 1.竞赛:各组派代表表演与演练,评委(生物老师)评分,学生评分、老师评价。 第一组:表演“车祸大出血急救” A.学生评价(以下各组此评价同) (1)场景设计:10分,能设计表达出相关主题的场景即可。 (2)表演:10分,能基本表演出相关主题即可。 B.教师评价: 评价指导原则:宜粗不宜细,以鼓励为主。 (1)报警求救10分,要求能立即报警,清楚说明地点、姓名、简要症状、联系电话等(以下项目同); (2)能区别说明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静脉出血(血液暗红色,会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动脉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10分; (3) 能回忆判断近心端和远心端,10分; (4)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处理10分,能清洁消毒或使用创口贴即可; (5)大静脉或动脉出血处理,头部能用三角巾或毛巾包扎10分,手臂能用指压法止血10分,腕部动脉出血使用止血带或绷带或衣服等包扎压迫止血10分。 第二组:表演“溺水急救” (1) 报警求救10分(要求同上); (2) 其它救助10分,如使用竹竿、救生圈、绳索等; (3)人工呼吸:仰卧、头后仰,解开衣领,腰带放松10分;清除口鼻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10分;一手托起下颌,另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10分;吹气停止后,就护者的嘴离开,立即松开捏鼻的手10分;反复进行每分钟内控制次数为15-20此10分;人工呼吸有效10分。 (4)胸外心脏挤压:位置准确(胸骨下端)10分;有效(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10。(所借的急救模型若位置准确有效则会亮灯提示,帮助评委判断) 第三组:表演“触电急救” (1) 报警求救10分(要求同上); (2) 其它救助10分,如立即切断电源等; (3)人工呼吸每个步骤各10分(要求同上); (4)胸外心脏挤压每个步骤各10分(要求同上)。 第四组:表演“煤气中毒急救” (1) 报警求救10分(要求同上); (2) 其它救助10分,如开窗通气、解开病人衣领等; (3)人工呼吸每个步骤各10分(要求同上); (4)胸外心脏挤压每个步骤各10分(要求同上)。 2.视频资料播放:正确的包扎、溺水急救、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急救措施演示。 3.教师演示:急救模型的正确使用。 【实践应用】 某人因醉酒溺水,被救上来时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假如你在现场,你最先做的就是拨打( )急救电话。当救护人员感到现场进行抢救时用口对口吹气法做人工呼吸,并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这时一般 每分钟应当吹气( )次,挤压心脏( )次。这样做是为了与正常的( )和( )相近。另外救护人员还发现该落水者在被救上来的过程中,有划伤并不停的流血,流血的现象是“血液呈红色,有的从伤口渗出,有的像水珠一样流出”,救护人员说这是( )血管出血,可以如下处理即可( )。 提示:120 15-20 60-100 呼吸频率 心率 毛细血管 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 【检测反馈】 1、.判断是否动脉出血,要看: A.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B.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C.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 一股一股地涌出 D.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2、下列关于“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要领,错误的一项是: A.挤压时,救护者要站在病人的左侧。 B.救护者双手叠放在 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 C.应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 D.每做一次人工呼吸,就做一次心脏挤压,反复地进行。 3、当你的同学在校园内踢足球时,不小心跌倒而可能发生骨折,下列做法最不可取的是: A.马上把他抬起来上医院 B.马上向有关老师报告 C.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D.先询问他“有没有事?”后再做决定。 4、某人因外伤出血,血色鲜红,从伤口处随 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紧急抢救地方法是: A.赶紧送往医院 B.用止血带在血管的近心端捆扎 C.手指压血管远心端 D.消毒后用纱布包扎 【交流反思】 除上述4种情况外的家庭急救注意事项。如心脏病患者,应取坐位或俯伏在桌案上。若让其平卧,反会使他憋得难受,透不过气来;如骨折或脱臼时, 关键是不能让受伤部位再活动, 避免伤势加重, 并及时上医院治疗;如外伤止血是急救常见的措施,止血带最好是橡皮管、绷带、 绳子、领带等,使用止血带时,隔段时间要松解片刻。最后需争分夺秒送医院救治。 【课后作业】 分析回答有关急救常识的问题 (1)某人因触电导致呼吸和心跳骤停,对该病人实施人工胸外挤压时,救护者应站在病人的( )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的用力向下按压病人( )使其下陷( )厘米,然后放松。当病人出现( )( )( ),则 证明抢救有效。对该病人实施人工呼吸有效的表现是( )。 (2)某人进行体育活动发 生身体碰撞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腹痛,怀疑为腹内出血,这时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某人外伤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则该人是( )血管出血,应在伤口的( )端用止血带止血。 提示:(1)左 胸骨下端 3~4 自主呼吸 颈动脉有搏动 脸色逐渐转为红润 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 (2)及时去医院救治 动脉 近心端 列举实例 引起兴趣 联系实际,认识急救的重要性。 强调报警求救的重要性。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各组表演完毕要及时点评。 一系列的活动, 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珍爱生命、 乐于助人的情感。 1-2 位同学在人体急救模型上模仿口对口吹气法;全班观摩与交流,进行纠正、 补充与表扬。 通过“模仿训练” 可了 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利于及时进行纠正。 利用视频资料纠正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 模仿训练、观摩交流等方式, 边操作边学习,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学以致用: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有梯度的习题,使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通过课后作业拓展知识面,同学会掌握更多的急救的知识,提高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为健康的生活提供保障 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材、图片 教材、图片 教材 师生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 各个小组的充分准备和精彩表演 视频资料及模型 练习题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精心设计的习题 学生的知识储备 板 书 设 计 第二章用药与急救 ——急救 急救电话120 人工呼吸 急救 出血和止血 胸外心脏挤压 课 后 反 思 关于急救常识的学习,当看到学生摸到急救模型时的兴奋与激动,让我想起近几年可能因为较多的使用多媒体信息,反而忽略了实际的生物模型,而学生使用模型的积极性却是那么高,因而我发现课前担心竞赛的效果不理想,学生不会使用模型的想法是多余的,小组竞赛时我觉得较难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学生做得比出血包扎还好。因此,我想在以后的上课中使用多媒体的同时要多多结合实物和生物模型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