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代数式(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的第二节第1课时,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和字母有了接触,从小学到初中的数的运算实质就是代数式的运算在此之前,并且,学生对有理数及有理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第一节中对于字母表示数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此时导入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时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氛围进一步浓烈,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很多同学都已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解决有关代数式的运用问题.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直奔教学主题代数式的意义,降低了
2、教学的难度,有效地克服了学生的心里障碍,并结合上一节的内容很自然地引入了代数式值的意义,再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列代数式并求其值,然后通过反问代数式还能表示哪些实际意义,将教学活动引向高潮,激发学生联想、类比,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材提供了一个身体质量指数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问题,既使学生感悟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加深了对代数式和求代数式值的理解.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际的背景,争取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以及运用它推断代数式所反映规律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供更多的实际背景,从而拓展
3、学生的思维,在进行从语言到代数式、从代数式到语言转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感.教学重点:列代数式.教学难点:正确列出代数式表示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给代数式赋予实际意义.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旧知归纳,直奔主题;创设背景,理解概念;反设探究,意义升华;趣题滋润,建模感悟;练习交流, 巩固提高.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4、:第一环节旧知归纳,直奔主题 内容:承接先前的若干实例,回顾具体代数式所表达的含义。归纳它们的基本特征.目的:通过复习上一节知识内容,直接点出本节主题,在于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前提下顺利过渡到本节知识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效果:学生在通过上一节知识的回顾,知道像43(x1),xx(x1),ab,ab,s2(mn),,a3 这样一些式子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探求当x200时43(x1)的代数式的值,不仅理解了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的意义,而且了解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
5、滲透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第二环节 创设背景,理解概念 内容:讲解教材中的例1列代数式,并求值.参观花展:门票:成人10元/人;学生5元/人.(1)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请你根据上图确定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2)如果该旅游团有37个成人,15个学生,那么门票费是多少呢? 解:(1)该旅游团应付的门票费是 (10x5y)元. (2)把x37,y15代入代数式得 10x5y =1037515 445.目的:经过多媒体展示实际背景,学生演板、师生交流,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学会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极大地调动学生学
6、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规定代数式的书写要求,代数式求值的格式并用多媒体展示,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规范性,严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效果:本环节开始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较为充分,学生成功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果的多样性,数学符号的美妙性,同时初步学会了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第三环节 反设探究,意义升华内容:承接上面的例子,继续提出问题:前面10x5y表示的是x个成人、y个学生进公园的门票费,那么它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想一想后,写出一种或两种表示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做小组交流,随后全班交流.根
7、据讨论结果,共同归纳: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或者任何一个量,“10x5y”可以赋于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投影展示学生思考的多种结果.目的:用多媒体将问题展示后,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进而产生联想,针对“10x5y”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观点,并在小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意识到了“10x5y”可以表示很多不同的问题,接着让各小组长上台进行展示和师生对答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教师又用多媒体展示部分准确答案,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同时也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联想、类比、归纳等能力.效果:教学中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针对“10x5y”所表示的意义各自发表自己观点,并在小
8、组进行交流,对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都作了要求,小组交流中要求去伪存真,各抒己见,这样,给学生相互之间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学困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和意识.第四环节 趣题滋润,建模感悟内容:讨论教材上的做一做,分析需要使用代数式表达信息的原因。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代数式求值的含义.目的:这里利用现代营养学家用身体质量指数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自身胖瘦健康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1)中的要求学生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有关的量,为学生列代数式铺平道路,同时让学生体会数
9、学建模的思想.第(2)求张老师的身体质量指数,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求代数式的值.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给出一个实际背景,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通过师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学生很自然地领悟了数学建模的方法,掌握了列代数式的新的方法先有字母,再列式子,使课堂气氛显得格外轻松.第五环节 练习交流, 巩固提高内容:解决教材中的随堂练习等。同学之间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必要的内容,展示:代数式的意义代数式代数式的值代数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布置作业.目的:本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试一试、想一想等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不同
10、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选择题目的出发点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列代数式,进一步明确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本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方向.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效果:学生分层次独立完成课中随堂练习,再由教师念答案学生自我评分,按不同的要求统计优秀成绩(基础差的同学做对第1题就是优秀),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四、教学反思与点评整式及其加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一节研究课,得到了20多名听课人
11、员的高度赞扬,学生也倍感成功,学的轻松,过的愉快.本节课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揭示出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并要求学生回顾43(x1),xx(x1),ab,ab,2(mn),,a3 等这些式子的实际背景和求43(x1)中当x200时的火柴棒的根数,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后,对列代数式和求值就不会感到陌生了,进而引出例1这样正规的列代数式和求值的题型,并且给出了实际背景;紧接着,对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作了全面而广泛的探究,学生从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科学技术、几何物体;静止的、运动的;平面的、立体的等等,很多方面引出代数式“10x5y”在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下所表示的意义.这就体现数学的从特殊
12、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和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拓展了思维.通过做一做,引出与学生生活中关系最密切的身体质量指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如何设字母列代数式的方法.在课堂练习中,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解答的都很好.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作的比较成功:第一,根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概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入代数式的概念,显得自然流畅,学生学的轻松,在学习例1和后面的“想一想”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纠错中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归纳中学习新
13、知识,在不断创新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第二,恰当插入背景,渲染了气氛.如例1中插入“公园大门”图片,做一做中引出身体质量指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三,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不论在例1和后面“想一想”,还是在例2中,学生活动始终是占主体地位.第四,在课堂练习中分层次安排内容、分层要求,使他们人人具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3.2 代数式(第2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的第
14、二节第2课时,学生在前1课时已经初步了解了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概念,通过对代数式实际意义的解释,降低了抽象的字母表示数的难度,本节课学生将会很快的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更好的感受抽象的字母和具体的数之间的关系.一开始的两个数值转换机显得生动有趣,难度也不大,所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氛围更浓烈,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一开始就用两个数值转换机直奔教学主题求代数式的值.因为内容生动有趣,难度也不大,虽然两个数值转换机的运算顺序不同,列出的代数式也不同,但是学生结合上一节的内容很自然地正确写出两个不同的代数式,再通过具体的字母的值来求代数式的值,
15、然后通过一个表格,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代数式在字母取相同值的代数式的值的不同,并感知代数式的值随字母变化时值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变量之间的关系,渗透字母的取值和代数式值对应的思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丰富有趣的类比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以及运用它推断代数式所反映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在代数式求值过程中,初步感受函数的对应思想;2.感受字母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的值的变化之间的联系,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教学重点:当字母取具体数字时,对应的
16、代数式的值的求法及正确地书写格式教学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旧知归纳,直奔主题;创设背景,理解概念;习题精选 意义升华;练习交流, 巩固提高.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旧知归纳,直奔主题 内容:回顾上节课所学习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概念,介绍数值转换机.目的:通过复习上一节知识内容,直接点出本节主题,在于降低教学难度,向学生介绍数值转换机,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前提下顺利过渡到本节知识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字母取值和代数式值的对应思想.效果:学生在通过上一节知识的回顾,知道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概念,而当老师提出数值转换机时,学生明显
17、的充满了兴趣,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两个不同的数值转换机(运算顺序不同,列出代数式会不同,代入相同字母的值时所求代数式值也不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二环节 创设背景,理解概念 内容:讲解教材中的议一议,填表,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目的:经过这个填表问题,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求代数式值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代数式值的概念,并感知字母和代数式值之间的对应思想.通过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效果:本环节开始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回答教材上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后,老师可以适当增加问题,比如:如果这
18、两个代数式分别表示甲、乙两家公司给一个打工者所发的总工资(n代表他上班的总天数),你将选择在哪家公司打工?事实上,学生们非常有兴趣,说甲乙的都有,还有学生说要根据打工天数的多少分情况讨论,这个题,显然可以向学生渗透数学里面分类讨论的思想.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加问:当n=-3时,分别求n2,-n2的值,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两个不同代数式的含义.第三环节 习题选讲 意义升华内容:课后习题3.3的第2题.目的:根据老师们平时的教学经验,课后的这个第2题是学生做的最差的一道题.作为初学者,学生刚刚知道了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会求代数式的值,而这题中涉及到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在课堂上老师适当引
19、导,可以给以后的合并同类项埋下伏笔,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教学中,学生只要写出表示周长和面积的代数式就可以,没有合并也是对的,但是老师可以提出来,像这样的代数式我们还可以合并成另外一种样子,具体是怎么合并的,有什么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学到.学生往往露出很惊奇的表情,很想知道是怎么合并的,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环节 练习交流, 巩固提高内容:解决教材中的随堂练习等.同学之间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必要的内容.布置作业.目的:本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试一试、想一想等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
20、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选择题目的出发点在于帮助学生熟练计算代数式的值并感知字母和代数式值的对应思想.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本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方向.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效果:学生分层次独立完成课中随堂练习,再由教师念答案学生自我评分,按不同的要求统计优秀成绩(基础差的同学做对第1题就是优秀),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四、教学反思与点评代数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本节课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提出数值转换机,并要求学生根据两个不同的数值转换机列出
21、不同的代数式,并求相同字母下代数式的值.进而引出议一议,让学生通过表格中大量的计算,熟练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升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表后面的设问,以及老师的设问,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这题并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还要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老师的设问更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通过习题选讲,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代数式值含义,并对后面的合并同类项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课堂练习中,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作的比较成功:第一,根据课程标
22、准把握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格式化计算程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对概念的感知和理解,如通过学生的表格计算,让学生熟练掌握代数式值的概念,通过习题选讲,让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好奇.第二,恰当设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议一议中设计的第三问:如果这两个代数式分别表示甲乙两家公司给一个打工者所发的总工资(n代表他上班的总天数).你将选择在哪家公司打工?事实上不,设计到打工发工资的问题学生是很感兴趣的,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教室里炸开了锅,有说甲乙的还有的提出根据打工天数或者自己的需要来分情况讨论的,恰当的让学生感受到代数式值随字母变化的变化规律,同时渗透了分类的思想.第三,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不论哪个环节,学生活动始终是占主体地位.第四,在课堂练习中分层次安排内容、分层要求,使他们人人具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