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变量与函数教学目的: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相互联系、绝对与相对、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 教学直点: 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概念。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境头:(微机播放今夏抗洪片段)唤起学生对今夏洪水的回忆,对学生渗透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 二、形成概念 (一)变量与常量概念的形成过程 1举例、归纳引例1:沙市今夏7、8两个月的水
2、位图(微机示图)学生观察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微机示意)引出“变量”。引例2: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微机示意)学生观察汽车匀速行驶的过程,加深对变量的认识,引出“常量”。 设问:一个量变化,具体地说是它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呢?(微机显示:下方汽车匀速行驶,上方S的值随t的值变化而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是量的数值变与不变。 归纳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并板书。2剖析概念 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着两个方面: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植情况。 3巩固概念 练习一: 1向平静的湖面投一石子,便会形成以落水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微机示
3、意)。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哪些变量?若面积用S,半径用R表示,则S和R的关系是什么?;是常量还是变量?若周长用C,半径用R表示,C与R的关系式是什么? 2(见课本第9页练习) 学生回答后指出:常量与变量不是绝对的,而是对于一个变化过程而言的。 (二)自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1举例、归纳 (微机一屏显示两个引例)学生再次观察引例1、2两个变化过程,寻找共同之处: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若两个量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就说这两个量具有函数关系。(引出课题并板书)设问:上述第三条是形象描述两个变量的关系,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 以引例2说明:(微机示意) 设问:在S30t中
4、,当t0.5时,S有没有值与它对应?有几个? 反复设问:tl,15,2,3时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对于变量t的每一个值,变量S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所以两个变量的关系又可叙述为:对于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即一种对应关系。(微机出示)在s30t中,s与t具有这种对应关系,就说t是自变量,S是t的函数。引出“自变量”、“函数”。归纳自变量与函数的定义并板书。2剖析概念 理解函数概念把握三点: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对应关系。判断两个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也以这三点为依据。 3巩固概念 练习二: l)某地某天气温如图:(微机示图)气温与时间具有函数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指
5、出这里函数关系是用图象给出的。 2)宜昌市某旅游公司近几年接待游客人数如表:(微机示表)游客人数与时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指出这里函数关系是用表格给出的。 3)在S?d中,S与R具有函数关系吗?CZR中,C与R呢?(微机显示变化过程)学生回答后指出这里函数关系是用数学式子结出的。 4)师生共同列举函数关系的例子。 三、例题示范 (微机出示例1,并演示篱笆围成矩形的过程。) 指导:1篱笆的长等于矩形的周长;2.S与1的关系式,即用1的代数式表示S;3表示矩形的面积,需先表示矩形一组邻边的长。 解题过程略。 变式练习: 用60m的篱笆围成矩形,使矩形一边靠墙,另三边用篱笆围成,(微机示意) 1写出矩形面积s(m?)与平行于墙的一边长l(m)的关系式; 2写出矩形面积s(m?)与垂直于墙的一边长l(m)的关系式。并指出两式中的常量与变量,函数与自变量。 四、反馈练习(微机示题) 五、归纳小结 1四个概念:常量与变量,函数与自变量。 2两个注意:判断常量与变量看两个方面。理解函数概念把握三点。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18页,2. 2思考题: 在 y 2xl中,y是x的函数吗??x中,y是X的函数吗?引例2的s30t中,t可以取不同的数值,但t可以取任意数值吗?板书设计:常量与变量 函数与自变量 课后追记: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