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中位数和众数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的20.1.2节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设计理念,知识背景分析,学情背景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10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1. 设计理念以PPT软件为制作平台,运用多媒体手段,在不破损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依据课标要求,对教科书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当整编重组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序列,展示实际问题及相关数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展示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据的代表,体会数据的代
2、表中位数、众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知识背景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数据的代表第二小节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本章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共有三章,采用统计与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两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统计部分的两章内容按照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来安排。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学习了“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内容为: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
3、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经常需要对大量而繁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选择。数据是常见的信息表现形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三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数据的“平均水平”是常用的评判标准,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一些极端数据时(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平均数会受其影响;中位数或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它们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因此,本课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在全面了解数据代表的基
4、础上,学会运用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意义,掌握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意识,形成统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学情背景分析统计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统计,积累了一定的调查经验,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统计知识的学习方法。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之后进行的。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平均数的意义,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统计表、统计图)获取数据信息,明确权的意义、类型及作用,会探究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据信息及平均数;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统计的意识,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这就为本节学习中
5、位数和众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附之于教师的适当帮助、指导和适时的点拨、点评。4学习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4.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常见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中位数、众数)的过程,感受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掌握判断方法,全程经历运用中位数、众数进行数据分析与决策。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数据信息素
6、养,体会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的实际应用价值。5.教学重点.难点5.1 教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5.2 教学难点:数据较多的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6.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6.1 教法选择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题的教学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以“自主学习,同伴互助”教学法为主,辅之直观演示、讨论交流,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心关注。6.2学法指导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本课的教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自主
7、学习为主,尝试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7.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7.1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7.2学习资源: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7.3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准备。8.教学评价设计8.1教学过程评价:以学生主动参与、行动积极、心情愉悦为标准,以教师激励,引导学生鼓励和欣赏他人为主要方法。8.2教学效果评价:以诊测性提问为主要手段,结合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评价教学效果。9.教学流程安排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就是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理念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
8、的,此模式旨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划分成“问题、诱思、活动”三个部分,而所有这些部分的课堂实施需要五个环节,即:导课、探课、练习、结课、作业,这五个环节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同时也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建构课堂教学的部件和要素,在教学流程设计中,以“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诱思探究,获取新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全课小结,细化新知推荐作业,延展新知”等五个有层次梯度的活动序列展开。教学活动活动意图活动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小范与赵经理的对话这个实际问题的发现,平均数不能代表这组数据,从而引发思考“哪个数据更有代表性?”,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活动2 自学教材,获取新知通过自学课本130-131页内容,认识中位数、众数,并初步会进行相关计算。 活动3 变式运用,应用新知通过习题的处理,使学生对所学的中位数、众数的相关知识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活动4 归纳小结,内化新知。通过设问,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活动5 推荐作业,深化新知重应用,重实践、重层次 、 适当延伸。10、板书设计黑板分为三部分,左边书写中位数的概念和求中位数的步骤,中间是电子白板,右边书写众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