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编写探究报告。4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5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6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资料(课件、图片等)学生:收集动物行为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体会动物的各种行为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生发言,
2、交流饲养小动物的经历,体会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有些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的。思考: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小猫吃奶、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是生来就有的,而鹦鹉学舌是后天获得的。回答:书中资料1和资料3中的行为不是学来的,而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且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生存繁衍。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不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不同动物学习行为不同。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形成的时间就越短。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作用。对动物生存的繁衍意义重大。阅读:书
3、P37“狼孩”的故事,思考: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人类的学习行为复杂、多样,这使人类更好的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的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作为中学生应抓住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否则就像“狼孩”一样。引言:同学饲养过小动物吗?它们吃东西、要睡觉,不用你教,怎样使你的宠物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讲述:动物生来就有的,且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提问:书中资料1和资料3,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书中的资料3给你怎样的启示(先天性行
4、为有什么局限性?请同学们再对比书中资料1与2、3和4、资料1和5后讨论不同动物学习行为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讲述: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进行补偿。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样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阅读:课本有关探究活动的资料,并分析有关问题,了解探究活动中需
5、注意的问题,如对照实验的设定等。学生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组或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假设并设计探究计划,组内要积极交流,完善计划。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报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可提出问题,最后进行评比。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活动,尝试编写探究报告。 组织学生了解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帮助学生关注探究活动中需注意的问题,使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面对科学问题。及时巡视、聆听、指导,提出恰当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方案,肯定他们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鼓励他们创新。组织学生汇报并总结,及时鼓励,增强学生成就感。对学生的其它问题可作为今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学反思: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联系生活中动物行为的例子,帮助学生自己分析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及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在设计探究计划和实施探究活动时,给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个性化的设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能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