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教学目标1、知识:(1)了解哪些属于营养器官;描述根的生长和发生过程;(2)观察根尖的结构,解释根尖的发育。2、能力:(1)培养学生使用及制作概念图的能力;(2)通过探究根的分布规律,观察根尖显微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树立实事求是与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2)树立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 1、根系分布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观察根尖的结构,解释根尖的发育。教学难点 1、观察根尖的结构,解释根尖的发育; 2、概念图的使用和制作。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概念图为核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以概念图为导游图,引导学生
2、构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根的分布规律,观察根尖显微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 利用概念图教学,使知识内化,形成网络结构;学生探究活动,掌握知识。观察实物或图片,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 (包括主要的教学环节及其如何运用概念图的教学策略)、完整的概念图设计。、导入课题: 植物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那么植物营养物质有哪些?如何获得?(学生思考,进而导出营养器官及功能。)、新课展示根的概念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每一站。根的发生和生长 1、回忆种子萌发过程什么部位先突破种皮,形成什么结构?它有什么作用? 2
3、、观察小麦和大豆的根,它们有何不同?正常根的种类有哪些?讨论:根据主根和侧根的分布,除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外,还有什么作用?现在泥石流现象大家常常听说,它与植物减少有何关系?你该怎么做? (进行环保教育)小麦的须根系大豆的直根系 、探究演示学生课外实验: 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种植物若干分成四组,分别用大小相同破烧杯种植。第一组正常种植,浇水、施肥均匀;第二组植物水平倒放,其它与第一组均相同;第三组植物一侧保持水的供应,另一侧保持相对干燥,其它与第一组均相同;第四组一侧施肥,其它其它与第一组均相同。一段时间后,供上课使用。 学生观察四组装置的植物根,比较有何不同,并讨论分析原因。理论联系实际
4、,在农业生产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观察根尖各部分结构,理解根生长发育过程、根发育变化。 1、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取材、压片)、显微镜使用。(可用永久装片代替)2、结合观察结果完成表格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位置结构特点功能讨论:1、培养根尖需要哪些条件? 2、观察根尖生长速度将用什么做为指标? 3、根毛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吗?根毛的形成有何意义?(结合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布置作业: 模仿根的概念图,自己制作一份叶和芽的概念图,小组讨论并修改,下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学反思: 1、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利用概念图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堂课都交融着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沟通和碰撞,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学生在活动中以小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学习。 2、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探究根的分布规律”创新尝试这一环节的设计,使整堂课得到了情感的升华。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达到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3、加强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小组分工、管理和记录,关注全面、关注差异,使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合理,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