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设计思想】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和学生亲自实验体验等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推断分析,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以趣味性学习吸引学生,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嘴,动笔,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中的第二节,分别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的生活。教材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其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在充分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对细菌有一个辩证的认
2、识,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在学生学习了细菌的生殖方式及速度的基础上,最后以“技能训练”冲击学生的情感。【学情分析】在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后,就细菌和真菌再分别单独具体地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于细菌微小,无法用肉眼观察,所以学生对细菌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是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的关键之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1.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2.团队分工合作意识,口头表述展示能力情感目标:认识到细菌的快速繁殖,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难点
3、: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课前准备】改编见或不见歌词(见附),录音,制作成歌曲。指导学生体验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过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多媒体演示,启发互动,小组合作,引导推测等策略【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改编歌曲见或不见(歌词同步呈现)聆听音乐,进入情境联系生活兴趣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细菌的发现根据改编歌词,提出疑问:“为什么说细菌在等待列文虎克呢?巴斯德是如何告诉我们细菌是来自于哪里的呢”阅读课本P58-P59 “细菌的发现”抛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展示课前学生体验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过程,分享实验结果。一周
4、过去了,两个玻璃瓶中的肉汤真的不一样吗?分析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积极参与,上台亲身体验两个玻璃瓶中肉汤的变化。设置探究情境,缩小学生与课本,与科学,与伟人之间的距离,亲身体验实验。现在我们知道了,饭菜会变馊就与空气中的细菌有关。能想象我们这么明亮的教室中原来有密密麻麻的细菌吗?你看到它们了吗?进入情境,回忆上节课内容,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知识点过渡细菌的形态展示多幅显微镜下细菌图片观察图片,根据形态分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细菌的结构小组间巡视,及时评价。前后两排作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用橡皮泥构建细菌结构模型。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分工共同合作交流,
5、口头表述能力。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三者之间的对比,并推测营养方式。回忆动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名称。与细菌结构对比,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学生依据已有材料,搜索分析,推断的能力细菌的生殖展示细菌生殖图片播放细菌分裂生殖视频观察图片,推测细菌生殖方式。根据现象分析,提出猜想。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推到细菌生殖数量变化规律,动笔计算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亲身示范,教授学生“六部洗手法”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学习“六部洗手法”让“勤洗手”意识落到实处播放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与熊的冬眠进行类比观看视频,理解芽孢是一个“休眠体”。运用宏观比喻,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小结呈现改编版见或不见歌词回顾所学
6、知识,解释歌词涵义。首尾呼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课程。播放改编版见或不见歌曲轻声合唱【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音乐开始,为整节课铺垫了轻松的基调。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上台体验实验,动脑静静思考,动手捏橡皮泥,动笔计算。有生生合作,也有师生互动,大家在快乐中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个人认为以下几点做得不错:1.改编见或不见设计新颖贴近学生生活见或不见是学生非常热衷的电视剧宫的片尾曲。我将见或不见的歌词改编并演唱成歌曲,创设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景,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句歌词其实代表了一个知识点,在学生学习完整节内容后,再由学生来解释每一句歌词的涵义,帮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
7、内容,这时,改编的见或不见不再是既熟悉又陌生,而是非常熟悉了。最后全体学生合唱了这首歌曲,首尾呼应,非常轻松愉快地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2.六步洗手法 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本节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意识到日常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动笔算一算环节,学生能很直观的认识到这一点,但情感教育仅限于次吗?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很多情感教育往往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口头上。所以在同学有这个意识之后,我教授了他们“六步洗手法”,让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止步于课堂止步于表面,而是强化到真正的生活中。3.故设悬疑 创设探究推测情境在改编见或不见的第三句歌词,我故意设置了一个文字丢失的情境,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
8、察分类发现细菌的形态分类。在引入细菌的生殖时,我运用了教材上的图片,但我标注的是“细菌的生殖”,而不是“细菌的分裂生殖”,意在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推测细菌的分裂方式。在课堂中也有意外收获:我巡视各小组构建细菌模型活动情况时,发现有个小组构建了球菌的结构模型,在展示的时候我特意挑选了这一组上台介绍。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而不是单纯的模仿。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1. 在授课过程中,将芽孢类比于熊的冬眠,希望帮助学生对“芽孢是休眠体”的理解。但实际上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等,苦于找不到其他合适的比喻2. 教师用书中建议教师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笔者认为要凸显巴斯德思维的缜密,实验的精细,鹅颈瓶的巧妙,依赖于让学生了解巴斯德当时的时代背景,自然发生学说的反驳。但这样处理教材的话,势必花去较多时间,是不是冲淡了本节课的真正的重难点呢?附:改编歌曲见或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等待列文虎克你问或者不问我,我来自哪里,巴斯德告诉你你认或者不认我,形就在那里,(部分文字丢失)你找或者不找我,核不在那里,只留下DNA你数或者不数我,量就在那里,一二四六八你灭或者不灭我,芽还在那里,随风飘洒让有机物来我怀里或 让我进入你们的身体里分裂 繁殖 侵蚀 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