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60991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者进行肺康复训练,加快肺功能恢复进程,缓解症状,改善生理功能12。综上所述,互联网+肺康复训练教育可提高 COPD稳定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呼吸状况,缓解病情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参 考 文 献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67-80.2陶燕霞,杨又力,秦善春,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 DOSE 指数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9,40(14):2027-2031.3程鹤,尹雪燕,訾希存.稳定期 COPD 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

2、20,35(21):1984-1988.4王玉英.呼吸功能锻炼结合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4):496-499.5周子靖,周爱媛,赵熠阳,等.临床慢阻肺问卷(CCQ)在COPD 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11):1623-1626.6徐常丽.延续护理对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影响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2):126-128.7李士荣,崔立慧,孙明,等.肺康复综合干预对 COPD 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 6 分钟步行距离的改善效果评价J.国际呼吸杂志,2018,3

3、8(24):1883-1887.8安莉,何雅,周丽娟.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 COPD 稳定期患者健康行为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11):1046-1048,1052.9向邱,李小攀,崔金锐,等.基于 CICARE 沟通模式的动机性访谈在稳定期 COPD 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16):87-90.10 杨艳,吕青,王俊,等.综合护理配合有氧运动对 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2):2097-2099.11 黄鹏宇,钟华,夏凡.家属参与肺康复引导式教育训练对COPD 患者肺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质

4、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1):59-61.12 钟晓夏.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11):1684-1687.本文编辑:谭 峰 2023-04-19 收稿基金项目徐州市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编号:2018ZK004)。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蒋 丽,崔红云,燕宪亮,孟 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5、 1 日2022 年 6 月 1 日收治的 90 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率指标(包括心率、QTC 间期以及 QT 离散度)、生活质量采用简易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心率、QT 离散度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 QTC 间期及 KCCQ 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6、。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1.2 方法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组后立即实施心电检查、持续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协助完成相关临床检查,在等待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在明确诊断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协助医生完成溶栓治疗,连续进行心电监护,如发生异常改变,立即上报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休息,遵医嘱给予药物干预、饮食干预等。责任护士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中所想,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应用心理干预减轻其负性情绪;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注重保护患者隐私,在征得家属同意前提下明确告知患者病情变化,鼓励

7、其继续接受治疗及建立治疗信心;责任护士在每日 5:009:00、21:0024:00 阶段加强对患者巡视,增加查房次数,每间隔 30 min 监测 1 次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立即上报医生进行处理。护理周期为 10 d。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病情评估。在常规病情评估基础上,联合早期预警评分量表(MEWS)对患者病情加强评估,从体温、心率、血压、意识、呼吸 5 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结合评分结果进行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MEWS 评分8 分。将此评分者标记为高危者,床头以红色标识卡进行标记,一旦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改变应优先处理。要求患者入住病房紧

8、邻抢救室、护士站;病房内准备紧急抢救设备、药品等;确保患者床头呼叫铃运转正常,护理人员听到呼叫后优先处理;保持病房、对应走廊等处通畅,利于迅速转运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时具有优先权;护理人员每间隔 20 min 监测、记录患者数据、生命体征 1 次;在 5:009:00、21:0024:00 期间,每间隔 15 min 对患者进行 1 次查房;每间隔 30 min 重新对患者进行1 次 MEWS 评分。MEWS 评分 47 分。将此评分标记为中危患者,床头以橙色标识卡进行标记,在进行相关检查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陪同,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入住病房临近护士站、抢救室,病房内准备抢救设备、药品;在 5:0

9、09:00、21:0024:00,每间隔30 min 对患者进行 1 次查房,每间隔 60 min 重新对患者进行 1 次 MEWS 评分。MEWS 评分3 分。将此评分者标记为低危者,床头以黄色标识卡进行标记,入住普通病房,保证床头呼叫铃运转正常;护理人员每间隔 2 h 监测 1 次患者生命体征及重新进行MEWS 评分;在 5:009:00、21:0024:00 期间,每间隔 1 h 对患者进行 1 次查房;如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在上报医生同时将患者转运至抢救室,完善心电检查,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措施。护理周期为 10 d。1.3 观察指标1.3.1 心率指标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 10 d 后采集

10、患者心率指标,包括心率、QTC 间期及 QT 离散度。1.3.2 生活质量 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 10 d 后,采用简易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评估两组生活质量。主要包含 4 个维度及 12 个条目,其中躯体受限维度包含 3 个条目,评分 315 分;症状维度包含 4 个条目,评分 4 24 分;社会冲突维度包含 3个条目,评分 315 分;生活质量维度包含 2 个条目,评分 21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该量表 Cronbachs 为 0.8736。1.3.3 并发症发生率 于护理 10 d 后,对两组患者73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9 月第 29 卷第 17 期并

11、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包括心源性休克、梗死再发、心律失常、心包填塞。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率指标比较 见表 1。2.2 两组护理前后 KCCQ 评分比较 见表 2。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 3。表 1 两组护理前后心率指标比较(xs)组别n心率(次/min)护理前护理后QTC 间期(ms)护理前护理后QT 离散度(ms)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4596.959.5370.698.54415.6826.98

12、502.6528.8666.849.4740.998.94对照组4597.519.4276.528.02412.5625.35476.6826.6565.529.5446.588.56t 值0.2803.3380.5652.7400.6583.029P 值0.7790.0010.5730.0070.5110.003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表 2 两组护理前后 KCCQ 评分比较(分,xs)组别n躯体受限护理前护理后症状护理前护理后社会冲突护理前护理后生活质量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456.382.1411.322.6913.024.8618.964.557.182.5412.653.694

13、.621.827.912.08对照组456.252.219.542.2512.583.6516.684.267.022.5410.233.224.251.256.862.02t 值0.2833.4040.4852.4530.2983.3141.1242.429P 值0.7770.0010.6280.0160.7650.0010.2640.017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表 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n心源性休克例%梗死再发例%心律失常例%心包填塞例%合计例%研究组 4500.00 24.44 24.44 00.00 48.88对照组 4524.44 36.67 511.11 12.

14、22 11 24.432值3.920P 值0.0483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与心肌供血异常有关,在心肌细胞发生缺血、缺氧后,可发生坏死改变,此时患者发生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濒死感等症状7。如未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则持续缺血、缺氧可造成心肌不可逆性损伤及增加坏死面积,进而造成心功能降低从而引起心力衰竭,增加心源性病死发生率8。相关研究指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具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实现提高临床救治效果的目的9。临床传统护理措施重点主要集中在疾病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现阶段的临床表现实施对应护理措施,其在减轻临床症状表现方面效果理想。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过程具有突然性且病

15、情进展迅速,导致常规护理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限制颇多10。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措施是一种以风险预警为基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其具有明显预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心率指标、KCCQ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风险预警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患者病情评估阶段,加入 MEWS评分、分级过程,该量表从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意识 5 个维度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量表操作性强,可将患者病情以评分的形式客观记录出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

16、性。同时,根据评分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低、中、高 3 个危险等级,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救治效果的同时,使护理措施融入层级护理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及护理资源的利用率11。此外,将中、高危患者入住病房安排在临近护士站、抢救室附近的病房,一旦患者生命体征或病情发生异常,医护人员可迅速到达患者床边,利用病房抢救物品进行救治,缩短转运路程,为救治患者创造有利条件。相关研究指出,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溶栓越早,预后越理想12。基于此,本研究给予中高危患者一定的检查优先权,节省排队检查等待时间,进一步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在提高患者预后方面作用显著。有研究指出,5:009:00 是急性心肌梗死

17、患者病情进展的高危阶段,该时间段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提高,患者心率、血压、血小板活性、血液黏稠度等呈现增高趋势,进而导致患者心脏供血血管 冠状动脉的压力显著增加,此时血栓形成风险提高,加速病情进展13。本研究在患者病情进展高危时间段加强巡视,增加生理数据监测、查房频次,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1:0024:00 时83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9 月第 29 卷第 17 期间段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时间段,此时加强巡视、积极处理对患者生命安全同样具有保障作用。参 考 文 献1 李敏,李锦,崔萍.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8、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3):478-479.2陈丹蕾.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76-4379.3孙秋.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299-301.4马红娟,王雯.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44-2446.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

19、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6范中杰,杨跃进,陆益花,等.对比堪萨斯心肌病问卷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6):5.7顾佳宇,邵菊香,龚芳芳.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在行PCI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54-56.8王岚,马玉良,王伟民,等.急性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2):136-141.9王静,周云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后护理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2):19

20、6-200.10 Zhou Y,Wang X,Lan S,et al.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J.Am J Transl Res,2021,13(5):5641-5646.11 谢月英,杨丽峰,林凤艳.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救护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5):51-53.12 刘喜红,李佩佩,张青.MEWS 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对 AMI 患

21、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5-19.13 Zhang Q,Yu Y.Effects of graded emergency nursing on re-suscitation outcomes,prognosis,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Transl Res,2021,13(9):10586-10592.本文编辑:谭 峰 2022-12-26 收稿肺移植后患者 ICU 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李 倩,张军杰,史雅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22、450000)【摘 要】目的:分析肺移植(LT)后患者 ICU 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1 月 31 日接受 LT 的 13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围术期数据、实验室结果、ICU 再入院情况和住院病死率,并在多变量Logistic 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130 例患者中32 例(24.6%)在随访期间共再入住 ICU 47 次。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首次出院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 pH 值与再次入院有关。13 例(10.0%)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再次入住 ICU的次数是住院死

23、亡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ICU 再入院和住院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为感染。结论:SOFA 评分和 pH 值与 ICU 再入院风险增加相关。术后早期处理这些因素,彻底控制术后感染,可减少术后 ICU 再入院情况,改善 LT 患者预后。【关键词】肺移植;ICU;再入院中图分类号:R473.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3.17.011 文章编号:1006-7256(2023)17-0039-04 近年来,肺移植(LT)已经成为终末期肺部疾病患者的一种既定的治疗选择,它产生了良好的功能结果并改善了生活质量1。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术期危重护理的进步,手术效果

24、有所改善;然而,LT 后的存活率低于其他器官移植。与未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次入住 ICU 的患者显示出更高的病死率和更长的住院时间。虽然多数患者的 ICU 住院时间(LOS)很短,但部分患者的住院时间很长。确定 ICU 长时间 LOS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研究发现,LT 后 ICU LOS 的中位数为 45 d,更长的 ICU LOS 与严重形式的原发移植物功能障碍(PGD)、长时间机械通气、肺动脉高压和跨肺压梯度增加有关。有研究表明,ICU再入院可能与手术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不是与术前潜在的疾病状态有关,这暗示了优化术后患者条件对移植后恢复的重要性2。除上述情况外,术后感染对移植患者来说是特别重要的93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9 月第 29 卷第 17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