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课题名称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研组长签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2、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因“高”生“寒”,导致了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的独特性,从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得出本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自然景观自东向西显著递变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能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
2、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同时更进一步理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2、通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藏羚羊”的保护等知识的介绍,树立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环境意识。教学重点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授课类型讲述、讨论、引导等教法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课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展示、讲述、讨论、引导等教法,
3、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媒体设计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资料收集工作。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藏羚羊”保护方面的知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时事。课时安排23个课时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及学法指导教学札记(一)导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一同游览了我国东半部的大江南北,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旅程。(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环节一:感知青藏青藏印象歌曲激趣、营造情境,并投影能反映青藏高原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提问:同学们能认出来这是我国哪个地理区域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二)讲授新课环节二:
4、寻找青藏过渡:看来同学们对青藏地区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想不想更进一步走进它呢?青藏地区在我国什么位置呢?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的山脉、范围、面积、人口,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投影图: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提问:1、由这两个数据推测本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还可以通过什么地图了解本区人口分布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加深对人口密度概念的理解,训练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投影:“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说出本区人口密度情况。多媒体显示 “青藏地区”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再由雪山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多媒体播放
5、藏族民歌,并投影“中国民族分布”图。提问:可以通过什么地图了解本区民族分布情况?本区主要有哪些民族?通过多媒体播放的画面让学生明确:青藏地区除青海省北部外,大部分地区的人口以藏族为主。环节三:走进青藏各抒己见:明确了青藏地区的位置之后你打算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达那里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然后自由发言。让学生自学P91页前两个自然段“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并读P87页青藏地区图完成P91页连线,读图完成练习。投影:青藏地区铁路和公路分布图,让学生明确青藏铁路起讫点,北段与南段的分界点。设计意图:通过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环
6、节四:探索青藏过渡: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让咱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的面纱。自主探究: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多媒体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范围,学生思考该地区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独特的农牧业学生回答探究结果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具有某些地理特点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寒”;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高寒”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多媒体显示探究题: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
7、环境条件下,以下哪些农牧业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农作物:水稻、青稞、甘蔗、小麦、豌豆牲畜:牦牛、水牛、藏绵羊、太湖猪、北京鸭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适合畜养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教师指出:因为寒,所以只能种植一些耐低温的农作物,又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只能饲养耐寒、耐缺氧的牲畜。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环节五:展望青藏现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青藏的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你愿意走进青藏,同青藏人民一起建设青藏,展望一下青藏的未来吗?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把青藏建设得更好呢?你将来能为青藏的建设做些什么工作呢
8、?学生讨论完回答,然后给予鼓励性评价。在表扬中,鼓励学生将课外收集青藏地区的报道、图片等资料贴在教室知识栏中。设计意图:把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向广阔的生活,自主地学习地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响心中永恒的旋律青藏高原。(三)课堂小结:谈谈本节收获。第2课时(共2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代表西北地区特色的精美图片,播放优美的西部民歌。(二)新课讲授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投影:“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提问:西北地区边缘山脉有哪些?本区主要有哪些省区?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
9、,帮助学生加强对省区位置的记忆。投影:本区面积和人口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提问:推测本区人口分布的特点?还可通过什么地图了解本区人口分布情况?投影:“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说出本区人口密度情况。投影:“中国民族分布”图,蒙古族服饰的牧民、蒙古包等。提问:可以通过什么地图了解本区民族分布情况?本区主要有哪些民族?二、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过渡:西北地区有着非常美丽的风光,但这里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及其脆弱的地区。投影:降水和干湿地区与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相结合。对本区的干湿地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探究:如果我们沿42N做一地形剖面,会是什么样的呢?沿剖面线的植被分布如何?自东向西有什么变化规律?学生活动后
10、,得出结论:西 东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提问:本区地处内陆,决定了本区降水较少,那么地处内陆对气温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投影:“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提问: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有何规律?投影:“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本区河流多为什么类型?为什么?强调: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三、农业和牧业投影:“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提问:本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活动:读图回答(草地、耕地)过渡:在西北金子和水谁更贵呢?教师:本区干旱的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了农业的生产。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无优势,那么水从何而来呢?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
11、下农业区可能在哪儿?为什么?学生回答: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了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还被誉为“塞外江南”。还有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利用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可解决水的问题。探究:如果我们沿42N做一地形剖面,相应的畜种自东向西有什么变化规律?学生活动后得出结论:西 东骆驼 牛马投影:西北地区地图,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西北主要牧区、农区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四、矿产资源依次投影:“中国金属矿产”、“中国煤矿”、“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提问:本区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五、西北地区的交通的变化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兰新线、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并指出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12、的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本节收获。练习:教师板画西北地区“三山夹两盆”,学生边画边写出“三山夹两盆”山脉的名称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四)课后探究作业:搜集资料办一期墙报,介绍“十五”规划的四大标志性工程,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一、寻找青藏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2、范围: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省北部3、面积:占全国25%4、人口:占全国1%5、主要少数民族:藏族,信仰喇嘛教,西藏的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二、走进青藏 多雪山交通不便发展交通三、探索青藏 西北地区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1
13、、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2、范围: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省北部3、面积:占全国30%4、人口:占全国4%5、民族:汉族占2/3,主要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二、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1、干旱,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2、气温冷热变化剧烈3、太阳辐射强4、河流少,多为内流河三、农业和牧业1、重要的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2、绿洲农业: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四、矿产资源1、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2、镍矿甘肃金昌3、煤石嘴山、石炭井、伊敏河、霍林河4、石油克拉玛依、南疆五、西北地区交通的变化教学心得及反思这是一堂开放式的探究课,能体现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有机融合,知识与生活的巧妙联结,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在课堂教学应注重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