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压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608719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强》教学设计与反思       酒井乡附中-----金武 学科:物理 年级:八年级 课题:压强 课型:新授课 时   间:2017.05.22 授课人: 金 武 地   点: 多媒体教室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 2.掌握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解答计算 3.理解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通过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素养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通过观察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树立爱护公共交通设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力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压力和压强概念; 应用压强的概念说明生活实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压力小桌、细沙、砝码、一端削尖的铅笔、鸡蛋、砖块、气球、海绵、橡皮泥、饭缸 教  学  设  计   教师 学生 课件 板书 复习旧知 提问:1.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作用效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图片:女孩艰难地步行在雪地上,后面留下两行深深的脚印,而踩着雪撬的男孩,不但没有陷入雪中,还能飞奔疾驰 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提高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雪地图片       板书课题 压强       新     授       一、认识压力   让学生拿出预习的压力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压力的共同之处,总结压力定义。   根据力的三要素,逐步地分析总结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以及大小。 通过对比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及联系,让学生学会确定压力大小。     教师做几个小实验,例如,压气球等,引导学生说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形状。     学生观察压力示意图,试总结压力定义。     学生自己总结压力作用点和方向及大小。       学生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   出示画压力图片     展示文字   展示重力正确画法           一、     压力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提出问题: 做鸡蛋小实验,(用手捏气球不破,而用针扎一下就破了)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 带领学生做铅笔和气球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 教师通过提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     如何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2.     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实验,想到要用控制变量法;       3.给你以下器材:沙子压力小桌、砝码,如何设计实验?  教师对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出方案提出表扬和鼓励,总结实验方案,介绍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教师做演示实验,边实验边说用的器材及方法。 分析与论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小桌陷入沙子的浓度,启发比较其中哪两次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         学生感受到与笔尖接触的那只手更疼,而且力越大,越疼。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学生提出可以用海绵.沙子等易发生形变的物体进行实验。   学生总结说出:当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另一个略。       学生讨论,用笔画出实验方案。       学生注意认真观察现象     学生踊跃举手,积极分析总结结论。             出示猜想内容         展示3个提示问题                             展示3次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                           出示结论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压强 1.引出压强 教师出示甲丙两图,提出问题: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如何比较哪个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教师类比速度,给出两种情况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启发学生算出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受的压力,进行比较。     提出物理学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介绍压强定义、公式及单位。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速度给压强下定义。 提出压强的公式,及符号意义和单位。       介绍1帕的物理意义和小资料。 3.练习用公式计算 出示两道题     并让学生解释课前出现的雪地图片。       学生疑惑     学生积极参与计算,并比大小,发现甲图每平方厘米面积受的压力更大,而作用效果也更明显。         学生通过提示,能自己得出压强定义。   学生通过公式更进一步理解压强。     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压强公式的理解。   出示问题和数据,要求计算比较             出示计算结果并比较大小关系     出示压强定义和公式、单位。                 出示练习题         三、压强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师: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损坏,例如刚才那个气球,解释气球破了的原因是压强达到一定值,并不是压力达到一定值。     师: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出示例图多个,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提问:总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师在学生总结时,强调注意控制变量法。   教师让学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找出还有哪些现象跟压强有关。加强对压强的理解。           学生观察气球,深入思考,理解了气球破了的原因是压强较大,并不是压力较大。 学生积极踊跃地分类,并说明原因,对压强有了更深地理解。     学生总结方法         学生气氛活跃,举出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压强现象。                         出示组图         展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小  结 教师出示主要提纲,找学生回顾各个知识点的内容,达到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目的。 学生回顾本节学到的知识。   出示本节内容框架     反馈练习 1.一块砖放到水平面上,怎么放对地面的压强最小?怎么放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联系建楼时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要建造宽大的地基。 2.学以致用,打假揭秘 引导学生观察钉子个数和灯泡的个数,体现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到前面进行实验,边实验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观察分析,找到原因。 出示图片问题             出示图片及问题,并展示“我也行”的图片   作  业 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关系? 学生抄题,课后作业 展示作业   板书 一、压强 一、压力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压强 四、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教学反思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本节课教学内容很多,任务很重,我力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和探究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达到教学要求。 首先,我通过图片资料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接着认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是学习压强的基础,但由于我想用一课时的时间把本节课的内容讲完,所以在压力这一块就要缩短时间,所以我把压力示意图和重力示意图以预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回家完成,很好地解决了时间紧的问题,我是直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例子来描述压力,利用压力的示意图,让学生自己体会压力,并对压力的概念下定义,接着让学生拿出画好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说出重力和压力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压力不等同于重力。 然后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我做了一个气球的小实验,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引发思考,提出探究问题,很自然,不生硬。在猜想这一环节时,我也设计了两个铅笔和气球的小实验,实验现象简单却很明显,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容易地说出猜想。设计实验步骤环节,对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准备了3个提示小问题,能够使学生顺着思路轻松地讨论出设计方案,既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又使课堂顺利地进行下去。实验过后,为了清晰再现实验情景,方便得出实验结论,我画出了实验过程图,增加直观性,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学习压强时,我类比速度的引出方法,展示了实验中的甲图和丙图,提出让学生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使学生陷入疑惑,接着出示一些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数据,让学生计算每平方厘米上物体受到的压力,通过比较这两个数据再联系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了压强,又使学生找到了总结压强的思路,对于这个压强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而对压强公式的更进一步理解,我放在了练习题上,通过对一个填空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压强公式中,当压力一定时,压强和受力面积成反比;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和压力成正比的两个关系,从而应用公式更好地解释后面的增大减小压强一些事例。 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一内容上,我讲解了一些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损坏物体。接着解释了刚才气球破碎的原因,从而引出有些地方需要增大压强,有些地方需要减小压强。我先展示了一些图片,都是与压强有关系的,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增大哪些是减小压强的。这又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进来,热烈地讨论抢答。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情况中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最后联系生活实际,纷纷地举例子,找出身边的增大压强现象和减小压强现象,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压强的意义。 在最后讨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摆砖的活动,使学生又多了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调动了积极性,还可以引申到实际生活中的建楼上,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社会的理念;还可以学以致用,参加“打假揭秘”,揭穿伪科学。最后留了计算压强的题,因为本节重点是压强,但是由于内容多,只能简单地练习了压强公式,所以这里设计了一道更复杂更有难度的计算题。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几下几点: 1.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件中展现的图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直观形象,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印象深刻。 2.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与亲身体验中学习本节知识。本节课除了让学生尽可能地激烈讨论、设计方案、举生活中现象以外,我还设计了学生体验活动压铅笔的两端与压气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明白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效果比较好。 3.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压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身边常见的现象,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加强了说理题的训练。 4.在教学中语言准确,设计思路清晰,过渡衔接自然。介绍完压力的三要素后,用小实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自然地引出探究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得出结论后,又比较甲丙两图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通过练习题加强理解压强概念后,马上又联系实际,过渡到如何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上。由于衔接自然,使学生不感觉突然,思路清晰,效果比较好。 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容量较大,时间有限,所以在压强的理解上和做题巩固训练上没有做到位,只能是做些简单的题来理解压强和压强公式。 2.由于时间不充足,在实验探究中,给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照顾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这一部分同学来进一步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探讨,以让问题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3.学生练习时,巡视指导不够。 改进设想: 1.把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只讲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及计算;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还有生活生产中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实例则放到第二课时讲。这样才能讲透,效果将会更好。 2.加强学生实验及练习时的指导和巡查,重视个别指导与辅导。 3.课堂上要学会关注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