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 师
王守岐
年级
八年级
备课时间
2014.4.25
课 题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一节 功
授课时间
2014.4.
教学目标
1.知道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表达式并利用公式W=FS进行简单计算,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通过对功的探索学习使学生们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 点
明确功的含义,会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难 点
通过做功的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究、学生合作、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展示图片“劳而无功”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能做到劳而有功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有关功的知识。
观察并思考
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物理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
合作
探究
展示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看书完成下列问题
1、功的理解:如果一个力
物体在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
(2) 。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小组交流汇报
1、同学们观看课本63页图11.1-2力做功的实例:分析图甲和图乙做功的原因。
2、请同学们观看课本63页图11.1-3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图甲和图乙不做功的原因。
任务二:学以致用(从生活实例中体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请二人表演做功和不做功的情况PK哪个小组表演的情况多
三、自主学习2:
1、在物理学中功等于:
。
2、功的公式: 。
W表示( )单位( )符号( ),
F表示( )单位( )符号( ),
S表示( )单位( )符号( )。
通过公式的理解完成下列习题
[例题1]小明用水平的推力匀速推一木箱,推力是28牛,前进了l0米,此小明推力做了多少功?
[例题2]小明用10牛顿的拉力匀速拉一重为20牛的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15米,求拉力做的功是多少?
四、归纳总结
五、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举力做了功.( )
②.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对汽车做功 ( )
③.静止在树上的苹果,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
④.拉动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车做了功.( )
⑤. 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 ( )
2、下列关于功的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作了功
B.物体只要移动距离,就做了功.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做了功.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3、在下面的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小华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 B、小强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小悦背着书包静立在原地 D、小翔把一桶水从井中提起
4、小明将一重为50N的箱子匀速提高到6m 高的楼上,整个过程中小明对箱子做的功为( )
A、0J B、300J C、450J D、500J
5、起重机把货物竖直匀速提高2m后,起重机克服重力做功了2000 J,求货物所受到的重力为( )
A、100N B、500N C、1000N D、2000N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学生看书填写
学生分析现象
学生看书填写
学生在导学案中计算并认真书写计算步骤
学生总结
学生认真做题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了解,知道本节课所学习的目的
通过学生看书完成对功的理解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通过对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理解从而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完成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
通过对例题的处理使学生总结出解决功的计算的思路
通过归纳总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当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认知情况,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
设计
§11.1功
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公式:W = F S
功 力 距离
焦耳 牛顿 米
J N m
课后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