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摩擦力
课型:预展课
课时:第1课时
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及实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1. 经过两年多的“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能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分组进行独学、互学和积极展示。但仍存在个别小组长领导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相信通过课前的小组长培训,课上的都巡查指导帮扶,学生能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的要求下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 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在电子白板展示播放PPT课件、生活中的摩擦力的视频资料等;教学准备:“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实验器材、“捉泥鳅”的实验材料。
教学实施过程:
学案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学】
一、情景创设:
游戏:捉泥鳅比赛。
(师生共同总结出,可以用力抓、戴手套、用面粉裹住泥鳅等方法来增大摩擦力。)
二、学习目标:
【独学和互学】独学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随时用双色笔记录下来。
1. 观看PPT课件:生活中的摩擦力。阅读课本23页的内容和插图.了解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2.体验探究:感受摩擦力的产生和摩擦力的大小
(1)将手掌压在桌面上,并让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你是否感到桌面对手掌的阻碍作用?将手掌压在桌面上,使手掌不向任何方向滑动或有滑动的趋势,你是否感到桌面对手掌的阻碍作用?
(2)增大手掌和桌面之间的压力,让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你感到桌面对手掌的阻碍作用有没有变化?
(3)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合作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1)测量摩擦力的原理: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 运动,由 知识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2)设计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参照课本中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
(3)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评学】各小组可对以下问题进行展示,其它组质疑和补充。
1、 自行车中有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有的是为了减小摩擦。请各举两例说明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2、 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摩擦的方法及实例;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实例;
3、 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如果要做这项研究,你认为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当堂检测】
1. 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运动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 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2. 摩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或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有益摩擦,有时需要减小有害摩擦,下列叙述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螺丝刀的手柄上刻有一些凹槽 B 旱冰场冰场的地面做得很光滑
C 自行车的转动部位要经常加一些润滑油 D 行礼包的包底上装有四个小轮
3.下列各种摩擦力中: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②骑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粒③皮带传动中,皮带与轮之间的摩擦力④汽车行驶时,空气与汽车之间的摩擦力;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4.下列事例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推动笨重物体时,常垫滚木 B 旅游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 雪橇的底部非常光滑 D 给机器的轴承加润滑油
5.旱冰鞋上的轮子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_______大大减少,而演奏二胡前往往要在琴弦上抹一些松香,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
6.小华用100N的力推水平地面上重500N的木箱,没有推动,此时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100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她用150N的力推着木箱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
整理反思:
1、整理导学案,记下你的收获,反思你的问题。
2、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观察、思考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画出行为动词
独学,体验探究
思考,总结后组内对学和群学,形成统一认识
先独学,形成初步实验方案后进行对学、群学。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把实验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展示的小黑板上
集体讨论,展示,听展,质疑和补充
完成当堂检测,然后交组长批阅,组长把检测情况反馈在小黑板上。
组内对学群学,解决检测题中存在的问题。
1. 整理本节学习收获,A层次学生总结规律性、提升内容,B、C层次同学总结本节学习知识点
2. 反思本节不足
1.挑选两个学生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总结怎样可以更快地捉住泥鳅。
2.出示本节课题《摩擦力》和学习目标
巡查,指导
巡查,指导帮扶
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做好评价和激励
教师批阅各组长的检测题,对组长进行指导。
根据反馈情况:共性问题,集体解决;个性问题,小组内解决。
评出本节课优胜小组
【教学反思和评价】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先由“捉泥鳅”的活动导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导学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摩擦力”,然后而通过体验探究“手掌受到的摩擦力”,进而提出猜想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论。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通过本节课我也认识到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去掌握知识和技能,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作者及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油墩街镇第二初级中学 蔡华
联系电话:18296342002
QQ:66909347
信箱:66909347@
邮编:3331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