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易卜生的自由哲学及晚年创作新方向——以《海上夫人》为中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60589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卜生的自由哲学及晚年创作新方向——以《海上夫人》为中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易卜生的自由哲学及晚年创作新方向——以《海上夫人》为中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 第 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易卜生的自由哲学及晚年创作新方向 以海上夫人为中心杜雪琴(三峡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湖北 宜昌)摘 要:易卜生对于人性的自由解放特别是女性的自由解放是有长期思考的从早期诗剧凯蒂琳开始到“戏剧收场白”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总体而言早期的表达更为绝对、直接与激情后期的表达则更为曲折、潜隐与深沉 具体到易卜生晚年作品海上夫人其最重要的主题是表现自由女主角艾梨达的自由理想与“自愿”、“幸福”与“约束”有关三者统一于一体“自愿”是其核心精神又以“约束”和“幸福”作为辅助元素:“自愿”是艾梨达一贯向往的生活态度与坚持的道德准则可以说是

2、她自由的思想与行动的指南、自由精神的主体内容“约束”是对“自愿”的一种反向阐释人一旦有了“约束”就会向往“自愿”的生活心灵的完全自由就在于一种没有任何约束的生活“幸福”作为一种内在情感的评价指标而存在“自愿”与“约束”作为两个不同的元素自然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人只要有了“约束”就不会得到“幸福”而只有拥有了“自愿”的生活态度才能产生与得到内心的幸福感 由此可见艾梨达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易卜生对自由的理解深受同时代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亦与后世萨特自由行动论有着契合之处 正是如此易卜生的戏剧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境界故而被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称之为“现代突破”关键词:易卜生 海上夫人

3、 自由精神“自愿”哲学 现代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参见 .:.“”.:海上夫人 年出版当年即被译成德文 年被译成英文 年被译成俄文 年被译成法文 年被译成意大利文参见 :.高中甫编选:易卜生评论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第 页 在易卜生四种戏剧第二卷(英文版)海上夫人一剧中“自愿”一词翻译为“”参见 .:.百年来国际易卜生研究依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目前学界更多以“文学世界共和国”、“文学精英”、“全球易卜生”等术语描述易卜生及其创作 海上夫人()是易卜生六十岁时创作的一部五幕剧一经出版即饱受争议 如德国学者弗兰泽尔认为海上夫人“情节最薄弱内容也最缺乏戏剧性是一部平淡无奇

4、、单调乏味且前后矛盾甚至是疯狂的戏剧作品”美国剧作家法兰西斯费格生虽然肯定“这出剧的所有各个组成部分都极其巧妙地浑然一体”但认为它“体现了单一的情节、单一的主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 此剧主题看似单一却多重意蕴并存艺术结构复杂且具有多重性 此剧以爱情为主题所有人物为了追求爱情才走在一起因为情感的存在与牵挂彼此之间才发生联系它是高歌自由的篇章因为“自愿”、“自由”、“自由选择”等是核心术语女主角艾梨达在有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英世界易卜生学建构及文献研究”()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跨文化视阈下易卜生戏剧的电影改编研究”

5、()作者简介:杜雪琴()女湖北松滋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了选择的自由之后重又回归眼前的家庭生活其中也有对挪威自然生态的观照剧中呈现大量清新而独特的地理意象“海洋”、“凉亭”等具有深刻象征内涵它也是一部具有人生哲理的剧作探讨了人世间生与死的关系、社会上与家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偶然与必然兼具的爱情哲学 除此之外作家还探讨了为什么一个人在舒适的生活中仍会沉湎于对过去的记忆向往着未兑的盟誓人与人之间是应当充满爱还是充满恨等方面的许多重要问题 正是如此我们认为此剧意蕴丰厚人物关系复杂是世界文学史上值得深入挖掘的重要戏剧作品之一 具体到

6、此剧自由与幸福的话题学者们也是看法不一:大多数学者认为艾梨达有了选择的自由后将情感突然转向房格尔从而获得了人生的幸福也有少数学者质疑她的转向是否真正是幸福的收场 那么艾梨达是否真正获得了自由?她的所谓的自由到底指向什么?她的人生是否从此就会走向幸福?所有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与回答的问题一、“自愿”:“自由”理想精神的核心在剧本结尾处房格尔无可奈何地告诉艾梨达:“现在你完全不受我和我的家庭的拘束了 你的生活你的真正的生活可以回到它的原路上去了 艾梨达现在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负责了”(第 页)此时艾梨达的情感出人意料地突然转向他并且态度马上坚定起来表示不想跟陌生人走而是愿意留下来继续与他一起生活 这

7、样的人生选择与和谐融洽的戏剧结局“似乎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无论是相信易卜生是存心讽刺挖苦的人也好还是觉得易卜生把该剧收尾处理得过于平淡乏味(如比昂逊)也罢”年哈姆生在当代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该剧结尾似乎草率敷衍地用几句口号式的魔术符咒就奇迹般地把埃莉达人生中的死结一下子解开了诸如负有责任的自由等等”著名批评家勃兰兑斯同样质疑:“对于一个渴望追求冒险的神秘女人而言很少有什么东西会使其冷静下来”言下之意便是认为剧作家在处理艾梨达突然转变问题上显得过于仓促 既然艾梨达的选择在旁人看来简单而仓促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便不会如她想象的那样简单她未来的幸福生活以及是否得到真正的自由是不可知的 那么艾梨达所谓的真正

8、“自由”到底是什么呢?“自愿”是艾梨达自由理想精神的核心 分别十年之后当陌生人两次真实地出现在艾梨达眼前时每一次的相见都会在她内心造成剧烈震动似乎要将她从风和日丽的晴空推向波涛汹涌的海啸 第一次见面时陌生人说:“如果艾梨达跟我走的话必须出于她自愿”(第 页)艾梨达当时有三种表情:第一种表情是“惊叫”喊出“我自愿 !”(第 页)第二种表情是“自言自语”重复那句“我自愿 !”(第 页)第三种表情是“眼睛盯了他一会儿”然后自语道:“他说要我自愿!想想他说我跟他同走必须出于我自愿”(第 页)一系列的表情非常艺术化且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说明“自愿”一词在其生命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也说明“自愿的选择”对她而言

9、十分重要:“惊叫”的表情说明她对此词非常敏感伴随的还有意外同时反映出现在的生活中从来没人与她谈到过这个问题即房格尔等人没有让她自愿作出选择她也从来没有自愿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这样一种自愿的生活态度却是她迫切需要的 紧接着她反复地“自言自语”说明她已经久久沉浸于当时的语境里或许其脑中只是一片空白与迷茫陷入何去何从的情感纠结中最后的“凝视”表明她对陌生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也许那一刻她才明白为何对这个男人如此思念那是因为他如此懂她的心啊!第二次见面时陌生人又问艾梨达:“我问你是不是准备跟我走 出于自愿地跟我走?”(第 页)当时艾梨达用“恳求”的语气对陌生人说:“噢别问我!别这么引诱我!”(第 页)接

10、着她又“忍耐不住”地说:“一股什么力量在勾引我诱惑我把我拖进一个未知的世界!海洋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这上头了!”(第 页)此时艾梨达对要不要跟陌生人走这一问题已经进行过反复思考始终处于两难境地:她并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她割舍不了房格尔参见爱德伍德贝尔:易卜生传杜若洲译台北:中华日报社 年第 页比约恩海默尔:易卜生 艺术家之路石琴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莎乐美:阁楼里的女人:莎乐美论易卜生笔下的女性马振骋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 .亨利克易卜生:易卜生文集第 卷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第 页 本文凡引海上夫人剧本均出自这一版本下文凡引海上夫人剧本只在正文中标明页码不再一一

11、加注比约恩海默尔:易卜生 艺术家之路第 页比约恩海默尔:易卜生 艺术家之路第 页比约恩海默尔:易卜生 艺术家之路第 页第 期杜雪琴:易卜生的自由哲学及晚年创作新方向对她的情义然而她更阻挡不了陌生人的诱惑当他再次让她自愿选择的时候她发现竟然有一股如大海一般强大的力量控制着她使她无法抗拒地深陷其中无力自拔为什么艾梨达心情复杂并对“自愿”一词如此敏感呢?因为在她的概念里“一个自愿的盟誓跟一个婚约有完全相同的效力”(第 页)所谓“盟誓”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是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 从“盟誓”的角度来理解“自愿”有多重意蕴:(一)“自愿”之于“盟誓”的重要性只有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这个“盟誓”才能够

12、等同于法律上的一纸婚约(二)“盟誓”的本质是用外在的、强制的形式来维持彼此的诚信因此“自愿”具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力(三)“盟誓”是人心中的一种信仰可以看作是宗教与法律的结合体因此它使“自愿”带上神圣与庄严的色彩 既然“自愿”等同于誓言、信仰与法律那么对于艾梨达来说它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与一项道德准则始终引导着她的思想指导着她的行为并影响着她的生活 因此不得不承认“自愿”其实就是其自由理想精神的主体部分 只有有了“自愿”她才能够自由选择自我的人生价值并达到志向高远的精神境界从而向着自我的幸福生活迈进最为关键的一步“自愿”是“自由”与“幸福”的前提条件 艾梨达追求的自由理想精神是与“自愿”、“约束”和“

13、幸福”密切相关的这三者是她理解“自由”的三种因素缺一不可而“自愿”最为关键“自愿”是艾梨达自由精神的精髓所在是评价她是否获得真正自由的前提也是她生活得是否幸福的基本条件 艾梨达的自由是指她把追求人性的全面解放作为崇高理想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作为精神境界而她之所以面临选择去与留的困惑不仅在于有对人间生活的观察与对于自由精神的向往也在于她内心深处一直注重的“自愿”的生活方式 她希望能够自愿地选择爱人也希望自愿地选择婚姻当她感觉到婚姻不幸福时她希望自愿地解除与房格尔的束缚所以当陌生人回来的时候她希望房格尔能够恢复她的自由让她自愿地在他与陌生人之间作出选择 陌生人希望艾梨达能够与他一起共同生活她感

14、觉到“那种又能迷住我又能叫我害怕的生活我不能出于自愿地拒绝他”(第 页)最后她能够重新回到房格尔身边过与以前一样的生活也是“因为这是出于自愿、自己负责的自由行动”(第 页)因此艾梨达能否自愿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是她真正自由与否的前提而在一个女性看来追求自由也就是追求幸福因为只有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自由生活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自愿”哲学是易卜生对自由解放的最新理解“自愿”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一次自己选择的人生机遇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人生方向是一项自己负责的处世准则是一种往高处走的哲理境界因此“自愿”作为人生的哲学已成为艾梨达生命中的重要内容她的去与留与这一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她的生与死亦与

15、此不可分割她的自由、幸福与否都与此有着重要关系 那么“自愿”哲学也就成为易卜生后期戏剧创作中对一直以来所关注的自由精神的最新理解 这样的哲学思想与他早期提倡的自由理想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把“自愿”作为一个人一生里最重要的精神提了出来 无独有偶易卜生去世多年以后法国哲学家萨特提出的自由行动论观点恰与此契合:人的存在即自由无论什么样处境之下人都应拥有绝对的自由意志作为人的本质体现是由自由的行动造就而人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获得的自由而是行动意义上的自由即选择的自由人有选择的自由也意味着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这也恰是易卜生剧作现代性的体现二、“幸福”:“自由”的内在评价指标爱情是

16、海上夫人突出的主题之一因为剧中很多人物都是为了追求爱情才走在一起因而形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纠葛性的情感形态“海上夫人”艾梨达是剧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关系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结构的设计等无不建立在这个中心人物及其她内心纠结的问题之上 剧中爱情关系主要由三条线索组成:以艾梨达与陌生人、房格尔三个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为主线以阿恩霍姆与博列得之间的、凌格斯川与希尔达等之间的情感关系为辅线正是在这些关系的情感与思想的纠葛中艾梨达身上丰富的情感与复杂的思想才被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爱情与伦理的主题才被抒写得如此深刻动人 这里着重探讨艾梨达与陌生人、房格尔三个人之间形成的情感之链以及同“

17、自由”与“幸福”主题思想之间的联系萨特: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陈宣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第 页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艾梨达与陌生人 有情的世界 首先艾梨达对从小与她相伴的大海感情深厚而且是刻骨铭心的挚爱 从剧中可以看出她十分喜爱海洋大海在她生命中留下了磨灭不掉的痕迹这与她出生与成长的地理环境有关:她出生在海边、成长于海边那里的海风、海鸟与海鱼等在其生命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她离不开大海一旦离开便会相思也会生病正如她自己所说:“一年四季日日夜夜我心里老甩不掉怀念海洋的相思病”(第 页)因此她的气质和个性与大海十分相似 其次艾梨达对初恋情人有感情陌生人一直隐藏于她的记忆深处

18、无法忘怀 她与陌生人相恋之时阿恩霍姆曾追求过她却遭到她的拒绝但前者并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十年之后当两人再次见面时艾梨达才告诉阿恩霍姆:“然而你知道不知道在那时候我的心思全部集中在另一个地方?”(第 页)艾梨达与房格尔结婚之后她也曾明确告诉丈夫:“从前我喜欢过另外一个男人并且我们还有过 一种婚约”(第 页)这里的“婚约”是指她与陌生人的一种“海婚仪式”:陌生人将一个钥匙圈和两只戒指套在一起并扔进海里就表示他们与大海结婚了自认为发了自愿的盟誓 这奇怪的、有一点莫名其妙的“海婚仪式”一直牵引着她的思想并约束着她的行为 多少年来她一直融入不了现在的家庭生活并以热爱大海的方式表达对陌生人的思念甚至在三

19、年前她发现刚出生小孩的眼睛“跟着海变颜色”、“孩子的眼睛长得跟那陌生人的一样”(第 页)她就知道内心实在无法忘怀那个谜一样的陌生人也正因此她不愿意再与房格尔“做夫妻”(第 页)对陌生人无法抗拒的思念同时对房格尔情感的歉疚让艾梨达始终徘徊在两者之间多年以来其内心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最后陌生人身上体现的大海特性与艾梨达内心的想象与向往的自由在本质与外形上十分契合陌生人是神秘的在当时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与确切身世也无从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剧作家自己也一再强调:“谁也不应该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同样也不必知道他是谁、他的真名是什么 他的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我有意选择的创作方法中的本质要素”陌生人是自由

20、的“他是个海阔天空的人物海上是他的家”(第 页)他是迷人的其自由自在的性格使艾梨达甘心为他痴迷甚至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又是可怕的正如艾梨达对房格尔所说:“可怕的东西在内部 可怕的是我自己心里感觉到的那股迷人力量”(第 页)“现在他要给我一个最后的机会让我重新过我自己的真正生活过那种又能迷住我又能叫我害怕的生活我不能出于自愿地拒绝他”(第 页)正是由于陌生人身上具有的这些特质与艾梨达心中潜藏的对爱情的幻想与对自由的渴望产生了共鸣所以艾梨达对陌生人是有感情的但是这种感情却是以一种幻想的方式存在因为她多年以来对身边的人与物没有产生兴趣她的内心一直无法忘掉过去的记忆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感却是

21、以十分纠结的方式存在与发展着于此我们认为艾梨达的生活是不幸福的或许在某种意义上说她的一生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艾梨达与房格尔 分裂的婚姻 艾梨达与房格尔有正式的婚姻形式并且十年以前组成了家庭房格尔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艾梨达身上为了让她开心他没有认真照管过两个女儿甚至宁愿放弃事业搬到海边去居住 同时艾梨达也深爱房格尔她曾经表白:“我不爱别人只爱你一个人”(第 页)那么为什么说他们的婚姻是分裂的呢?其一从房格尔家的整个布局来看这个家庭的氛围实际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 他的家中有一条走廊右首是一座凉亭“走廊”与“凉亭”是两个分离的空间中间隔着“花园”艾梨达每天多半时间“都消磨在这亭子里”而“女孩子们老在廊下

22、待着”(第 页)房格尔就在这两个地方来回地跑着有时候在“凉亭”里陪陪艾梨达有时候到“走廊”上陪着孩子们并且他们总是“隔着花园谈天”(第 页)如果这个家庭的气氛是和谐的话便不会出现这种空间分离的状况如果艾梨达与两个姑娘的关系很融洽的话房格尔也不会那样辛苦地两边来回跑了 其二艾梨达与房格尔及其女儿之间也是一种分离的关系 作为继母而言艾梨达与博列得、希尔达之间本就没有血缘关系虽然表面上一直维系着和平的状态但是实际上隐藏着很深的信任危机 艾梨达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心思去照顾房格尔的两个女儿对她们的生活与人生前途也漠不关心只是在表面上维持着作为母亲的形象 作为父亲来说房格尔一直以来没有尽到做父亲的

23、责任因为他的心思全在艾梨达身上也从不关心自己姑娘的前途与命运 作为女儿而言父亲与继母在她们的心目中形同虚设因为她们没有感受到应有的亲情与温暖所以她们很怀念十年以前去世的亲生母亲 亲生母亲在生前很会照顾她亨利克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汪余礼、戴丹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第 页第 期杜雪琴:易卜生的自由哲学及晚年创作新方向们因此每年她们都会在母亲生日那天在家中以特有的方式纪念她当然这一切都是与继母艾梨达无缘的 其三艾梨达与房格尔之间的夫妻关系也是不和谐的 夫妻关系的好坏主导了一个家庭的气氛然而当初他们的结合本身就是仓促的 首先他们成婚之时缺乏共同的感情基础 艾梨达回忆当初的结婚方式时说:“这是

24、一桩大不幸 并且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咱们做夫妻绝不会快活尤其是想起了咱们结婚的方式”(第 页)他们当时的结合各有意图:艾梨达正处于孤独苦闷之时想找个情感的依靠而房格尔“想给孩子们找一位继母”(第 页)他们只是“见过一两次面说过一两次话”(第 页)随后便组成新的家庭 如此看来两人的婚姻的确相当草率 其次婚后两人也没有太多共同语言甚至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阿恩霍姆认为二人有差距觉得二人“很不相同”(第 页)房格尔这样对艾梨达说:“我从来没真正了解你彻底了解你”(第 页)虽然他曾经做过很多的努力却从来没有走进她的内心 最后两人之间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 在第四幕里艾梨达说:“我看清楚了咱们俩过的日子简直不是

25、做夫妻”(第 页)房格尔对此感到“痛苦”他说:“这话你说对了 咱们现在过的日子简直不是做夫妻”(第 页)艾梨达说:“从前也不是一开头就不是”(第 页)三年前当艾梨达发现出生的小孩的眼睛“长得跟那陌生人的一样”(第 页)时她便再也不愿意也不敢与房格尔“做夫妻”了因此一直以来她与房格尔之间非常痛苦承受着身体上的折磨与心灵上的煎熬也不能说他们之间完全没有情感 房格尔对艾梨达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虽然当初的结合是各有现实目的但是婚后他对她倾尽全部心血处处为她考虑 艾梨达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女性她懂得房格尔的感情也时刻关心他同时也会为他着想她一直将自己的苦痛隐藏在心里多年来并没有告知丈夫自己的真实心情不想让他

26、为自己担忧而是一个人默默承受 同时他们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多年这些年的共同生活经历多少使这一对夫妻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情感艾梨达也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房格尔只是苦于她的心灵曲折丰富并且志在追求更为高远的境界作为医生的房格尔的思想无法与之达到高度的共识现实生活也没有给予她实现自由梦想的可能性所以她的心灵常常处于痛苦的挣扎之中正是这样让其家庭也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她本人以及身边所有亲人的生活也因此并不幸福 正是由于艾梨达常常思念大海一样神秘的陌生人源于她心中无法实现的自由理想导致她与房格尔之间的貌合神离 对于艾梨达而言她可以没有富裕的物质生活作为基础但是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她可以没有为之遮风挡雨的家园

27、但是不可以没有对自由的理想追求她可以没有现在的情感生活但是不可以没有对过去的美好回忆 艾梨达作为一位女性更是一个情感的结合体对情感比其他群体更为敏感且要求更为高尚她所追求的幸福应是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应是一种没有烦恼的自由生活也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依恋 于此看来艾梨达的“自由”理想不可以脱离对于“幸福”的理解三、“约束”:“自由”的一种反向阐释既然艾梨达内心向往“自由”那么在她的生活中就必定有“约束”所以这里的“自由”必然与“约束”密切相关“约束”是对“自由”的一种反向阐述形式 艾梨达是灯塔管理员的女儿从小在海边长大生活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后来嫁给房格尔做后妻过着一种世俗的家庭生活 从物质生

28、活上来看她应是无忧无虑的因为房格尔不仅有固定的职业而且拥有一定的产业然而这种表面上看似没有任何束缚的生活对她来说却是一种挣脱不掉的约束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在她心中始终存在有另一个想象性的彼岸世界一个与现实生活迥然不同的记忆世界最重要的那是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第 页)那里有她日夜思念的年轻时代的恋人 “庄士顿”剧本第三幕艾梨达在水池边见到那艘英国大轮船她对博列得和阿恩霍姆说:“明天再开出去开到汪洋大海里一片海阔天空的世界 要是能跟它一块去多么好!可惜办不到!可惜办不到!”(第 页)这句话包含多重意思:一是艾梨达十分向往那个“海阔天空的世界”那里才是她理想生活的家园二是艾梨达心中矛盾重重渴望

29、能够到那个十分理想化的“海阔天空的世界”中去过上一种自由自在的全新生活但是现实并没有给予这种可能性三是“海阔天空的世界”中的各种自然意象似影像一般印刻在艾梨达心中成为始终挥之不去的精神印痕四是海上夫人中房格尔与艾梨达谈话时常常因为不理解她的言语与行为不能与其思想达成共识而表现出的“痛苦”神情在剧中共出现 次(第、页)而且他的与“痛苦”相关的神情 “伤心”也出现过 次(第、页)次数的繁多说明他们的婚姻确实存在问题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既然存在“海阔天空的世界”那么就有另一个非“海阔天空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就是艾梨达现在生活的环境要不然她不会如此烦忧并且苦苦追寻“海阔天空的世界”海洋

30、世界 艾梨达心中自由精神的影像 剧中以海洋为中心建构的自然山水世界在艾梨达看来有着特殊内涵是她内心潜藏的自由影像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走进的世界因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剧本伊始阿恩霍姆回忆起十年前与艾梨达见面的情景:“我还记得你在灯塔里的情形!那时候老牧师叫你邪教徒他说因为你父亲用一条旧船的名字叫你不是基督徒的名字”(第 页)艾梨达从小就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甚至名字也是以海上行走的船只来命名这说明大海与她的重要关联是她的生命与希望之所在“旧船”意象值得关注:艾梨达的父亲为什么要以一条旧船的称呼作为她的名字而不是以新船或者其他样式的船命名呢?这是不是预示着无论她以后的人生如何发展或将来走向哪里她对海总有

31、一种割舍不下的情结或者说总也忘不掉过去的记忆呢?此意象为两条重要线索埋下了伏笔 一是艾梨达与陌生人的恋爱开始于海边两人交往主要是“谈海洋的事儿”(第 页)最后一次见面是“在灯塔和肖尔得维克港口之间的那个海角”(第 页)陌生人将“钥匙圈儿和两只戒指往海里一扔”(第 页)要求艾梨达与他“一齐跟海结婚”(第 页)随后就神秘地消失了 多年以来陌生人没有再出现在她的生活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海婚仪式”使她对海与陌生人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二是她与房格尔的婚姻她从海边来到靠近海峡的小城里但没有哪一天不到海里去洗澡她知道自己“一年四季日日夜夜”“心里老甩不掉怀念海洋的相思病”(第 页)房格尔心里也明白“只要

32、一下海她就快活海是她的命根子”(第 页)并且亲热地称之为“美人鱼”正是因此才有了“海上夫人”美丽而富含深意的命名其情怀才有了诗意抒发的基础其心结才有了可以寄托的方向凉亭空间 艾梨达心中约束的影像 如果说海洋世界是艾梨达心中一直向往的自由空间是她自由理想的寄居地那么以凉亭为中心的空间就是现实生活中她能够有所喘息乃至心灵休憩的居住之地可以将凉亭空间看作她内心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她向往的“海阔天空的世界”的一个缩影 它是有限自由的象征因为它毕竟太狭小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她心中“海阔天空的世界”相比拟 凉亭空间是用来反衬那个“海阔天空的世界”的艾梨达那颗矛盾、脆弱而敏感的心始终在里面风雨飘摇 凉亭是一个极其

33、雅致美丽的地方它处于房格尔住宅花园内的右首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桌椅不远处有一条大走廊后方有一道开着小门的矮树篱笆外面有一条两旁遮着密密树木的沿海大路透过树林可以望见海峡风景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 阿恩霍姆刚到房格尔住宅时就发现花园里较之以前有了一个最大的变化:“除了树木长大了点儿之外 你还盖了一座新凉亭 ”(第 页)凉亭如果不是显得突兀与孤独他也便没有这样的好奇之语 艾梨达告诉他:“这是我的避暑凉亭因为它是我出主意盖的 其实还不如说是房格尔为了讨我喜欢出主意盖的”(第 页)这里具有双重含义:其一从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它远离住宅与走廊而居于花园的一隅说明艾梨达的思想游离于整个大环境之外也许认为自己不

34、属于花园里的任何其他地方只有这座凉亭才是她个人所独有的空间是其精神的寄居之地 其二隐含了她与房格尔间微妙的关系:首先房格尔是很爱她的为了讨她的喜欢而修了这座凉亭其次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太和谐因为不和谐才会有这座凉亭的存在最后问题的症结出自艾梨达的内心她不愿意走入别人的世界也不愿意别人走进她的心灵 所以在第五幕中当她的内心冲突达到极点的时候她对房格尔说了这样的话:“在你家里我完全是个无根无绊的人从一开头我就是个局外人”(第 页)通过对海洋世界与凉亭空间等的描写易卜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是无限的自由还是有限的自由?艾梨达的人生哲学与自然山水紧密相联她往往在对自然的向往与想象中

35、表达情感与追求探索着理想与前景 她的人生故事在美丽诗意的大海边展开那里的海峡、海角、岛屿、灯塔、轮船、海风、海浪、海鸟和海鱼等时刻在她的脑海里以各式各样的形象呈现出来在其心中涌动万种风情她人生的烦恼从凉亭空间开始那里虽有盛开的玫瑰、盆栽的花草、矮树篱笆、连绵的山峰与密密的树木然而这样的高山与陆地却总是压迫着她的心限制着她的思想 正是因此她才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大海的比约恩海默尔特别就“旧船”意象作过说明:“她家乡的牧师把她称为有趣的异教徒因为她的爸爸居然选用一艘船的名字来给她起名(埃莉达号是那个谨小慎微的弗里蒂奥夫拥有的一艘船弗里蒂奥夫是古代萨迦传说和泰格奈尔笔下的英雄形象)”参见比约恩海默尔:易

36、卜生 艺术家之路第 页第 期杜雪琴:易卜生的自由哲学及晚年创作新方向乡愁中徘徊 海洋与凉亭是她心中的两种影像均代表了自由的梦想却又截然不同:两者不仅代表两个不同的地理位置、两种不同的自然物体同时也象征两个人物 陌生人与房格尔象征两种不同的自由 无限与有限的自由抑或是精神的与身体的自由 对于艾梨达而言她一直追求与向往的是无限的自由而其最后的行动却是选择了有限的自由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她到底获得真正的自由没有呢?四、艾梨达获得自由了吗?艾梨达最终选择了房格尔这个结局令人深思 她是否真正获得自由并不能简单以她所做的一次选择而论而是要根据她所追求的自由理想之核心精神、与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她是否最终获得

37、幸福而论艾梨达的自由理想与“自愿”、“幸福”与“约束”有关三者统一于一体“自愿”是其核心精神又以“约束”和“幸福”作为辅助元素:“自愿”是她一贯向往的生活态度与坚持的道德准则可以说是她自由的思想与行动的指南、自由精神的主体内容“约束”是对“自愿”的一种反向阐释人一旦有了“约束”就会向往“自愿”的生活心灵的完全自由就在于一种没有任何约束的生活“幸福”作为一种内在情感的评价指标而存在“自愿”与“约束”作为两个不同的元素自然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人只要有了“约束”就不会得到“幸福”而只有拥有了“自愿”的生活态度才能产生与得到内心的幸福感 三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具有一种互证、互释、互动的关系只有三者

38、统一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如果没有“自愿”便不能形成艾梨达自由理想的主体精神如果没有“约束”“自愿”哲学便不会得到阐述其理论与方法便没有立足之处如果没有“幸福”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伦理价值与人生取向便没有实现的途径“自愿”的人生哲学便缺乏评价依据 于此艾梨达的自由理想精神与“自愿”、“约束”与“幸福”三者紧密相联每一项不可或缺只有三者同时存在才可论证艾梨达是否真正获得理想的自由才是易卜生着力表现的完整的思想价值与情感取向才能够充分体现剧作家在后期作品中表现的“易卜生主义”的精髓留下来与房格尔一起生活是否就表明艾梨达真正获得自由了呢?她的未来具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第一房格尔高度的责任感 他在婚后一直

39、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艾梨达 房格尔曾对艾梨达说:“我必须使用我的权利和责任保护你”(第 页)艾梨达回应道:“保护?我有什么事情需要你保护?威胁我的并不是外来的暴力”(第 页)他一意孤行表达对她的爱从本质上来讲并没有恶意而且保护之下有爱作为前提但结果适得其反他不仅没有好好保护她反而让她常常处于痛苦的边缘 他虽然给了艾梨达一次自愿选择的机会其目的也许是不想让她跟陌生人走至于以后能否与她的思想达成共识并给她自由生活的权利是存有疑问的 第二家庭幸福的不稳定 虽然艾梨达与房格尔之间有一定的感情存在他们相互之间还是爱着对方的特别是房格尔对艾梨达的情感尤为深厚但长期以来他们的家庭处于分裂之中艾梨达与两个姑娘之间

40、也有着隔阂 未来的艾梨达或许还会保持着从前的心态与习惯还会只是待在自己的凉亭空间里每天到海里去洗澡与思念陌生人因为这一切的人与环境并没有改变但谁也不能保证以后的日子会是怎样的是不是如他们所说“彼此同心地过日子”(第 页)也值得高度怀疑 第三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人生的自由往往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种是心灵的自由一种是人身的自由人身的自由是一种外在的形式选择与谁在一起就在一起但是心灵的自由却是一种内在形态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如果艾梨达跟房格尔继续维持原来的生活她的人身也许是自由的但是如果让她不再回忆过去的生活也许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不可能不回忆与追溯往事对于过去的追忆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思念程度有所不同

41、而已 也许艾梨达在将来与房格尔的意见相分歧时她终究体会到现实的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到时候可能还会追悔莫及最后再跟陌生人走也是有可能的 在房格尔这里艾梨达虽获得了一次“自愿”的机会却失去了无限自由的可能未来的幸福生活也是不可知的所以她这样的选择是不可能获得真正自由的艾梨达与陌生人一起生活会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吗?剧中种种迹象表明“海上夫人”选择陌生人就选择了自由的生活获得自愿的权利便会拥有幸福的生活 果真如此吗?陌生人与艾梨达在一起也有着众多不确定的因素 首先陌生人的不可知性 他在剧中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人物然而大多数时间却是艾梨达的一种幻想 艾梨达与房格尔谈起他时并不知道他的具体名字“那时候他说他叫富

42、吕门 后来在信里又署名阿尔富吕庄士顿”(第 页)甚至剧作家自己也在剧中直接以“陌生人”称呼他 她也不知他来自何处“他说他是芬马克人 可是他生在芬兰”(第 页)她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当水手还走过多次海路”(第 页)如果两人的婚姻没有经过相互的沟通与了解作为基础那么他们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结合也许比艾梨达与房格尔的结合更糟糕其未来也是不可知的 其次陌生人的不稳定性 陌生人虽然能够给艾梨达高度选择的自由却没有任何保障不具有安全性日夜漂泊的海上生活能够为艾梨达带来想象中的幸福生活吗?眼前的大海虽然风平浪静与广阔无垠但是谁也无法控制自然的风雨大海也有波涛汹涌的时候时而涨潮

43、时而退潮 况且陌生人本身带有极大的危险性且自身难保:十年之前杀死船长并一直逃避命案三年前曾经在英吉利海峡翻了船侥幸生还 在与艾梨达最后诀别时陌生人说:“想起你的事情我只当是在生活里翻过一次船罢了”(第 页)这样的态度似乎表明他只不过是来兑现年轻时的一个承诺而已艾梨达走与不走他是没有任何感觉的与艾梨达的交往只是他海洋生活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 这些方面都足以说明陌生人的不稳定性 最后艾梨达的心结 与陌生人的交往成为她心中解不开的结他们之间有过海婚仪式而且都是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 她视“自愿”为自己的生命也制约着她的道德准则她认为只有在“自愿”的情况下选择才会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并且她认为与陌生

44、人的婚约并没有结束却又与房格尔生活在一起一种不贞的感觉常常让她处于罪恶的自责中如果艾梨达与陌生人生活在了一起她的心结也许解开但是她并不是不爱房格尔她对安稳的生活也有留恋说不定她以后还会思念房格尔 因此在陌生人这里艾梨达能够获得“自愿”的生活方式也能够获得无限的自由但是其未来的幸福生活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她同样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艾梨达的两难正是剧作家艺术构思的有意而为之 易卜生让艾梨达始终处于两难境地是选择陌生人还是房格尔是选择无限的自由还是有限的自由是选择安稳的生活还是没有任何保障的生活她无法作出最终决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任何一种决定都不会达到她的要求所以在她的感情天平倾向于陌生人准备跟着他走的时

45、候剧作家却突然让她的态度来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转变”作为关键词在此主导着全剧的中心思想其发生有其独特语境 首先“转变”源于房格尔:“艾梨达现在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负责了”(第 页)听到这样的言语艾梨达的表情十分丰富:“看了他半晌好像呆得说不出话来”接着“声音低而颤动”紧接着“十个手指交叉在一起”然后“两手抱着头呆望着房格尔”再接着“转过身来对他仔细端详口气坚决”(此处是她对陌生人的诀别)最后她“搂紧房格尔”(第 页)她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惊讶激动感激坚定回归这样复杂的转变自然有着合理之处无疑是源于一个主题 “自愿”其次“转变”导致团圆的结局却有着众多不和谐的氛围存在 那是“夏日傍晚暮色渐深”(第

46、页)的时节人们都在房格尔家的“鱼池”旁谈论着各自的事情 在那里博列得结束了自己受约束的生活打算跟着阿恩霍姆走向她所谓的“自由”生活希尔达幻想着自己从脖子到脚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得了“胸口劳伤症”的凌格斯川想将其画成“年轻的、美貌的伤心寡妇”或者“给未婚夫服丧的女孩子”(第 页)此时一只英国大轮船像贼一样悄悄在夜里溜进海湾这一切与“海峡里不断传来悠扬的管乐器音乐”(第 页)都显得那样的不协调 而“快乐的夏天快要结束了”“所有的海峡不久都要封冻了”(第 页)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幸福的收场”吗?艾梨达的“转变”传递着易卜生复杂而潜隐的哲学思想 人本身是相当复杂的在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思想境界也会随着环境的

47、改变而发生变化无论是生活在海上还是陆地上都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人应当不懈地追求无限的自由但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则不可避免要受到各种约束而人们获得的只是相对的自由“自由”的定义也得到重新阐释只要是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选择便会符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才会得到安稳平静的生活 强调人的自由是近代西方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此易卜生深受同时代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 克尔凯郭尔特别注重人的存在性一种内在的生命体验及个体无所依傍地超越当下的决断成为“自我”意味着进入生存生存依赖于个体的抉择与行动且与“鱼池”意象具有特别含义喻指房格尔一家生活的那个沿海小城没有一丝生活情趣而只有死水般的寂静与安全 房格尔的大

48、女儿博列得将自己比喻为水池中的老鲤鱼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也没有过人生的风波比约恩海默尔在易卜生 艺术家之路一书中将“一个幸福的收场”作为一小节专门论述他认为:“在该剧收尾阶段还有其他暗示出真正脆弱之处的潜在含义 尽管人人都以为该剧的收场是夫妻言归于好的团圆大结局但是却暗示着一丝丝与和谐气氛不协调的前景展示”参见比约恩海默尔:易卜生 艺术家之路第 页丹麦学者勃兰兑斯曾言:“在的书中蕴藏着上文已说过丹麦思想家 的影响他的学说及他的生死事迹”参见布兰地司:易卜生评传林语堂译林语堂名著全集第 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第 期杜雪琴:易卜生的自由哲学及晚年创作新方向不确定性相关联个体要对自我的抉

49、择与行动负责并承担后果即易卜生所说“自由选择自己负责”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个体面对自由时既要面临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要经历内在心灵的种种冲突因为人的精神会“持续处于生成进程之中正是生存中的无限性带来的虚幻感 它能把一个感性的人推向绝望”正如艾梨达所经历的两难抉择一样 易卜生的思想亦与萨特有共通之处 萨特反对意志自由论“从人们将这种否定世界和意识本身的权力赋予意识时起从虚无化全面参与一个目的的位置的设立时起就必须承认一切行动的必要和基本的条件就是行动着的存在的自由”他认为行动最深层的条件就是自由但自由有其障碍由此提出处境问题我的处境或者事实性是自由的限制此外他者自由也是我的自由的限制 毫无疑问

50、易卜生被即将到来的革命所激动和不安其在剧作中表达的哲思或许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一定影响故而被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称之为“现代突破”海上夫人最重要的主题自然是表现自由“自愿”也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思想与精神“自愿”其实是易卜生后期作品特别关注的一种人生态度与哲学思想延续了早期长诗在高原中的“在高处”哲学和诗剧布朗德中的“全有或全无”哲学某些方面更是在此得到升华 如果说“在高处”是一种自我实现与自然追求的哲学“全有或全无”体现的是一种绝对追求自由的理想精神那么在海上夫人这里对自由理想的理解则有了很大不同:由绝对走向了相对并渐渐趋于平和由对自由大胆地追求到象征而含蓄地表达由主张人性的全面解放到人性的有限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