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言体认概称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60570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6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体认概称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言体认概称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言体认概称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3 月Mar.2023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第 30 卷第 2 期Vol.30 No.237语言体认概称论张凌(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文学院)摘要:在现有主要代表性语言观,尤其是王寅先生开创的体认语言学基础上,文章尝试提出语言体认概称论。语言体认概称论指出,语言是人类体验世界和认知加工,用来概称世界的方式、过程或者结果。语言的体认性与概称性互为表里,主要功能是用来指称世界,但指称存在概率,即语言只能概称世界。世界在不断运动变化着,使用语言者体认世界时目的有别,情感不同或视角各异。语言文字一旦形成,其

2、变化与世界发展的速度相比就会滞后,从而会影响他人或后人对世界的体认。这三个因素是语言体认概称论的基础和理据。语言体认概称论是一个全新的语言观,可以使人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主要功能和相关属性,更好地体认和解释语言的多义、隐喻、转喻、夸张等现象,裨益根据不同目的进行的语言研究、语言文化之间的概然传译与教学,促进人类文明的互鉴共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词:世界;体认;语言;概率;指称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5X(2023)2-0037-111引言引言语言,其实更确切地说是言语,包括口头话语和书面文字两个方面,既包括用于口头交流的口语媒介,即言;也涵盖用来储存、传承认

3、知成果的图表、公式、文字(“文”本来的意思是图案,如“天文”就是天上的图案,此处取“文”的狭义,即书面语)等书面载体,即语。但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使用更广、用得更多的主要还是文字,图表、公式使用相对较少。因此,为了保持出发点相同,有利于聚焦同一论题进行深入讨论,本文沿用“语言”这一术语,对语言是什么这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展开探索。这是语言观问题,是研究语言的首要问题(潘文国,2001;张凌,2016b,2022),重要性自不待言。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概称构式传译研究”(17BYY065);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概称构式对比研究”(2016K017)作者简介作

4、者简介:张凌,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认翻译学、体认语言学、语言哲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 期382代表性语言观概览及语言体认概称论的提出代表性语言观概览及语言体认概称论的提出2.1代表性语言观概览代表性语言观概览古今中外对语言是什么的探究资料宏富,观点各异,正是百花齐放,众说争鸣,为本文继续深入讨论语言的定义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我们才有可能在前人时贤积累的成果之上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Humboldt(1836:49)指出,语言是一个活动过程,是对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Saussure(2001:10)认为,语言就是一套自足的符号系统,由能指与所指构成。Ch

5、omsky(1957:13)辩称语言是一组有限或无限的句子集合,是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转换的句法系统。Halliday,McIntosh 和 Strevens(1964)发现语言是人类在社会中的一种活动方式,是人与社会相互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系统与功能是语言的重要特征。许国璋(1986)指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构式语法学家认为,语言是由特征不可预测(Goldberg,1995:4)和使用频率很高(Goldberg,2006:

6、5)的形义配对体(meaning-form pair),即构式(construction)一以贯之地建构的。潘文国(2001)指出,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王寅(2020:前言 5)提出并论证了语言的体认性,认为语言是人与世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王寅(2020)在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本土的语言学理论,即体认语言学。体认不仅与语言相关,而且跟社会相连(王寅,2021a)。语言一旦形成,本身就成了一个多面体,可以从多个学科或角度探究(Saussure,2001:10),体认出不同的结果。以上对语言的不同定义就是基于不同目的,从不同视角或维度观察、思考语言

7、后提出的语言观。如 Humboldt(1836)研究语言与精神的关系,并最终探究人学,即有关人的学问,Saussure(2001)想把语言研究像心理学那样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Chomsky(1957)试图解答语言从何而来,Halliday,McIntosh 和 Strevens(1964)关注语言的信息传递和社会功能,许国璋从多个层面观察语言并提出一个统括的语言定义,Goldberg(1995,2006)主要从语言习得角度分析语言,潘文国(2001)关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王寅(2020)则深入思考语言的体认根源。可见,目的或者视角不同,结果就会出现差异。语言体认概称论也是从新的视角观察语言,

8、进行思考的结果。2.2语言体认概称论的提出语言体认概称论的提出受到上述专家学者,尤其是王寅先生创建的体认语言学的启发,我们从语言的来源、主要功能、语言与体认世界的关系三个维度尝试提出语言体认概称论。“体语言体认概称论39认”是中国道学的一个核心术语,强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体认跟体验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覃修桂、帖伊,2021)。我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体认世界后,以符号形式呈现的认知结果。语言是人类用来概称世界的一种媒介,旨在辅助他人或后人体认世界。在具体指称过程中,存在概率或随机现象,有时语言能完全指称世界(此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可能世界等包含的万事万物的统称,严格来说,语言只能概称世界

9、中的某一(些)事物),有时只能小部分指称。简言之,语言是人类体认和概称世界的符号。这就是语言体认概称论,可以简要地表达为世界体认语言,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左到右是决定关系,是唯物论在语言体认概称论中的体现;从右到左是影响关系,语言形成之后会影响、制约他人或后人对世界的体认,是辩证法在语言体认概称论的反映。这种制约关系如果运用得好,就会产生一种辅助功能,人们利用现有的体认世界的结果之一,即语言,拓宽对世界的体认,获得更为深刻、更加广泛的体认结果;如果运用不当,唯语言是从,尽信语言,则会制约人们对世界的体认,阻碍人类认识的发展,减缓人类求智获知的历史进程。语言体认概称论是我们近

10、年来研究英汉概称句(张凌、高娜,2012;张凌,2015,2016a,2017)、体认翻译论,进而探索体认知识论后,尝试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语言观。语言概称论、体认翻译论、体认知识论的草创构建互为表里,彼此印证。这“三论”的相继提出就是“语言与哲学互为摇篮”(王寅,2017)的又一个有力佐证,也是对潘文国(2016)语言哲学三问积极和必要的回应:哲学是求索,语言哲学有区域或国别特征,道器或曰理论与实践都属于知识,三者可以共同促成中国语言学建设,提出新的语言观,也是对国家和学界呼声的一种践行。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提出中国正处在“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激励各行各业积极创新,为解决中

11、国乃至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下将从对象、体认和工具三个方面依次论证语言体认概称论,并辅以语言事实进行论述说明。3语言之所以只能概称世界,是因为语言表征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语言之所以只能概称世界,是因为语言表征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昼夜更替,风云变幻;大江东去,逝者如斯。这些朗朗上口、含义隽永的语句旨在描述世界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处处在动,时时在变。不管是润物无声的渐变,还是天翻地覆的巨变,总之,世界不是静止不动的,也非死水一潭。因此,毛泽东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是说地球上的人即

12、使保持静止不动,足不出户,但因地球自转,在不知不觉中一天也会移动八万里。语言也是知识(Saussure,2001:16),但主要功能是人类用来表征、体认世界的结果,即言语知识,是辅助他人或者后人获得更多体认知识的符号或者表征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 期40手段之一。中外智者先贤在探究世界的毕因(being)或曰本原时(王寅,2014:15)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以统一(张凌,2016b)。譬如,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生相克的关系。所谓五行,据尚书的甘誓 洪范与五行大义记载,就是金、木、水、火、土,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

1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提出道是万物的毕因或本原,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公元前 624-公元前 546)第一个探讨世界的毕因,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里特(公元前 540-公元前 480)认为世界的毕因是火,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持对立统一观念,列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被西方誉为第一个提出知识论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公元前 460-公元前 370)认为世界的毕因是原子和虚空。毕达哥拉斯(公元前 580-公元前 500)认为世界的毕因是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不管对世界毕因的观点是什么,都没有否认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这

14、个事实,都得用语言文字把对世界这一对象体认之后的结果表征出来。因此,可以说世界是体认的对象,是语言表征的本体。世界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难以用语言镜像般地且不差毫厘地映照描摹。因为语言的本体,即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语言只能盲人摸象、管中窥豹般地反映世界(王寅,2021b),得到世界的一个概貌而已。人言人殊,文字各异,“文字始于象形象形彼此歧异,指事各有千秋”(周有光,2013b:107-108),加之无论是事物还是名称,均可“同名异义”(苗力田,1990:3),从而使得语言文字只能通过概念(所谓概念,就是存在概率大小之别的范畴或观念,具体所指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变化)概然指称变化之中的世界。语言

15、概称世界是人用概念把握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必然结果。富含概率的概念还有更大的功用。中国先秦思想集大成者、中国哲学的创始人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提出的概念“仁”影响了其后几千年的哲学、伦理学研究(张岱年,2017:31)。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公元前 322)体认 being,分出不同的科学(汪子嵩,2016:281),进而对宇宙人生开展深入的研究。4语言之所以只能概称世界,是因为人们体认世界的目的不同,情感相异或视角有语言之所以只能概称世界,是因为人们体认世界的目的不同,情感相异或视角有 别别“三才者,天地人。”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人者,天地之心也。

16、”(礼记礼运)“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人者,天之贵物也。”(白虎通义三军)“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上)这些就是汉语中常说的人为万物之灵的根据。没有人的出现,人类语言就无法产生。这就是我国南朝梁刘勰(465-521)在文心雕龙中说的“惟人参之”的深意所在。在柏拉语言体认概称论41图(公元前 427-公元前 347)的泰阿泰德(Theaetetus)中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90-公元前 420)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康德(1724-1804)称“人为自然立法”。这些都足以证明人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类来到世界就开始体认不断变化的世界,把体认的结果富集起来,成为

17、人类不断绵延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人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是通过有目的地体认世界的活动得以实现的。人类作为有理性的高等动物不可能只是被动地适应世界,也不是漫无目的地体认世界,相反,他们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体认世界时总要达到某种目的或诉求。司马迁(公元前 145-公元前 90)史记中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对人们的活动具有目的性的真实写照。目的不同,对世界的体认结果就会不同,甚至大相径庭。譬如,面对同样白雪覆盖的世界,如果目的仅仅是写景,那就很容易写出类似唐朝中期张打油的“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种意象不美、平铺直叙、充斥俚语俗词的打油诗;如果目

18、的是借景抒情,表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宏伟的人生奋斗目标,就可能写出像毛泽东(1893-1976)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样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体认世界后的成果有的以诗词形式呈现,有的以理论形式展示,但凡“理论都有一定的针对性,是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目标而发的”(潘文国,2002:201)。因此,没有普世的理论,不能用之四海而皆准,不能生搬硬套。除了有目的地体认世界,人还是有情感的高等动物,在体认世界时总会带有或者产生一定的情

19、感,导致体认结果不可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按照常理花是不会像人一样掉眼泪的,一般来说,人们看到鲜花时也不会感到压抑或者悲伤流泪,但在这首诗里杜甫移情于物。因为安史之乱,他体认到战火连年、长安沦陷、国家破碎而伤感时事,忧国忧民,因此才会有“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伤心”的心境和体认结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或使用类似的语句:“全班同学考得都不怎么样,发挥严重失常,只有张书源考了 702 分”,“语言文化学院整栋楼都黑漆漆的,唯有 7405 办公室还亮着灯”,这两个句子是说话人为了表达情感而故意混淆逻辑的对世界的概称表述。既然全班同学都发挥

20、不佳,考得不好,那么作为班里成员之一的张书源怎么就能考 702 分?这样的语句肯定是病句,但却能表达出说话人的情感,要求其他同学向张书源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同理,既然语言文化学院整栋楼都黑漆漆的,其中的 7405 办公室怎么还能亮着灯?这也只是为了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说明这间办公室的人非常努力,值得赞扬和学习。从情感视角能够解释很多类似上述逻辑有误的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 期42概称句(张凌,2015)。世界上的事物本来没有肯定和否定之说,语言中的肯定和否定都需经过人的体认,世界上的事物经由人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在语言中留下印迹,是事物经过人体认的结果。因此,人们对世界的体认是从多

21、目的、多方面、多维度、多视角进行的。视角不同,体认的结果肯定就会不一样。正如苏轼(1037-1101)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不同的人从不同视角体认世界,会有不同的结果。即使同一个人从不同视角体认世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譬如,亚里士多德把探索世界的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诗学、修辞学、辩证法等,并进而把数学、物理、形而上学归为思辨科学,把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划为实践科学,把诗学、修辞学、辩证法称为创制科学(苗力田,1990:序 7),这些都是他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对世界或者存在(being)进行体认后的结果。从亚里士多德上述分类也可

22、以窥见,所谓科学(即分科之学,是从某个角度对宇宙人生的探究)或者学科,其实就是从不同视角体认世界或者存在后,把体认结果诉诸语言文字而形成的言语知识或者言语知识体系。5语言之所以只能概称世界,是因为这一体认工具的变化与世界发展速度相比具语言之所以只能概称世界,是因为这一体认工具的变化与世界发展速度相比具有相对滞后的特点,会影响他人和后人对世界的体认有相对滞后的特点,会影响他人和后人对世界的体认语言是人体认世界的成果,它的形成离不开世界这一本体或者体认对象,也离不开人的体认,这就是上文说的语言体认概称论的唯物性。但语言一经形成,它就具有一定的相对自主性(这就是古今中外很多语言学家把语言本身作为研究

23、对象的原因所在,也是现在很多语言学者大力疾呼语言研究应以语言本身而不是外部社会或者内在心理为对象的原因)和稳固性(王力,2013:6),是他人和后人用来体认世界的一种主要工具或方式。语言这种体认工具的变化与世界发展速度、人的体认视角等并非总是同频共振或如影随形的,反而在很多情况下成型的语言还会阻碍人们对日益变化发展的世界的体认,导致一些体认跟不上世界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这就是语言体认概称论的辩证法。譬如,我们常说某(些)人观念落后,就是说他们用口头(言)或书面(语)表达的思想、见解、主张没能跟上世界变化和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反映世界或时代最新的发展变化状况。由此可见,语言这个体认工具只能概然指

24、称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即语言概称世界。美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 Jameson(1934-)1972 年出版了语言的牢笼(The Prison-house of Language:A Critical Account of Structuralism andRussian Formalism)一书,指出“强调意义抑或强调语言?诉诸逻辑学说还是诉诸语言学?构成了当今英国哲学和欧陆哲学之间的巨大的差异,也构成了分析语言学派或普通语言和结构主义之间的悬殊区别”(王逢振,2018)。因此,语言语言体认概称论43不仅影响人们对世界的体认,还直接影响学派的构建,结构主义就是强调语言,诉诸语言学

25、科建设而形成的语言学理论。如果强调意义,关注语言表达的意义逻辑,就会构建出分析语言学派。其实,不管是英国哲学还是欧陆哲学,都过于倚重语言这一体认世界的工具,受到语言的遮蔽而没能直接体认世界,没有透过语言去直接体认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这是理论不够深刻,不能反映变化发展的世界,从而导致西方语言哲学式微的根本原因。语言这一工具影响人们对世界的体认。毛泽东利用马恩列斯语言的辅助功能,深刻体认中国革命实际,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获得更为正确、深刻的体认结果,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建设者能够有效利用马恩列斯语言这一工具,辅助他们体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世界,获得一系列成功

26、指导实践的体认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关键和首要法宝。各国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得到的体认世界的成果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革命或建设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如果是硬套,则会阻碍对具体实际的体认,得不到真正有用的体认成果;如果是借鉴,则会辅助对具体实际的体认,获得有用的、行之有效的体认成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读有字之书,学无字之理”,“文盲常吃不识字的亏,识字易上出版物的当”的深刻含义和普世道理。6语言体认概称论图示及证据举隅语言体认概称论图示及证据举隅人对世界的体认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在一定情感状态下,从不同视角进行的,然后将体认结果诉诸语言,语言形成后对他人或后人体认世界会产

27、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语言体认概称论的内容可以简要图示如下:目的世界体认语言视角语言体认概称论示意图上图有两层含义,首先,从左到右,世界是人体认的对象或本体,人在某种心境或者情感状态下(因情感就伴随体认,为了简洁没有着重标出,仅以文字说明),基于一定的目的,从某个视角出发进行体认,然后把体认的结果用语言呈现出来。语言是人类体认世界的活动、过程或者结果,这是语言概称论的唯物论。这也符合发生学原理,先有世界,然后有人类,再出现语言。其次,从右到左,语言形成后会影响他人(尤其是外地人或者外国人)和后人对世界的体认,如果他人或后人体认世界的目的、情感、视角不同,这种影响就会更大

28、。这就是语言体认概称论的辩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 期44证法。语言一旦形成,会对他人和后人体认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借助语言加深、拓宽、辅助亲身体认)或消极影响(尽信语言,套用成说而不亲身体认)。总之,世界对人类的体认和语言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语言对他人和后人体认世界会有反作用。我们常说的“言不尽意,词不达意”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因为世界是变化的,言词的变化跟不上世界的发展,所以不能尽意,不能达意;第二,言词使用者有不同的情感,心境不同,想表达的意思就会不一样;第三,他们体认世界的目的或视角不一样,从而导致语言或者词语不能完全表达或者指称想要表达的意思;第四,语言运用存

29、在不连续现象(徐盛桓、王艳滨,2021),加之语言使用具有经济性特征。前三点上文已经论证过,现在证明第四点。新冠疫情爆发后,“密切接触者”这个词语使用频率很高,后简化为“密接者”,其实指称性更强或者更符合实际的表达应是“近距离接触者”。使用“密切接触者”而非“近距离接触者”体现了语言运用中存在概率或者随机现象,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并不是由逻辑推定的,从“密切接触者”简化为“密接者”主要是受到语言运用追求经济原则的影响。文字符号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繁难到简易(周有光,2013a:10)。事实上,语言文字符号在从繁到简的变化过程中,概称功能在不断加强,表现为语言运用的不连续性和经济性。譬如,“密接者”就

30、比“密切接触者”和“近距离接触者”指称的范围要大得多,还可以产生其他意思,如接到秘密的人。使用符号越少,概称功能越大,歧义越多。因此,通过以上四个原因我们很容易推理出无论是言(口头语言)还是语(书面语言)都不容易完全指称世界,只能部分指称,可以说语言概称世界。日常语言中,一字多义、一名多物、一物多名等现象非常普遍。譬如,哲学和宗教的意义就是多样的,人言人殊(冯友兰,2015:2)。孔子所言的“仁”字就有多种多样的意义,概称的对象是纷繁复杂的,如“苟立志于仁矣,无恶也”,“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尽仁”,“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其言也讱”

31、。可见,“仁”的含义非常丰富,概称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对内表现为克制自己、努力奋进,对外则是与人为善、济世为民。大学中的“格物”竟能概称 70 多种意思,产生 70 多种解读(胡适,2016:10)。古希腊语 aisthsis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意义多样,不仅可以表示感官知觉,还可以表示一般的觉识、意识以及基于感觉之上的判断等(詹文杰,2018),具体指称什么,存在概率现象。亚里士多德指出,being 这个范畴含义有二:一是 substance,二是真。任何语言的概念、范畴或术语往往都包含多种不同的含义(汪子嵩,2016:275)。一物多名的例子如土豆、洋芋、马铃薯、山药蛋等,同样的一种东西在不

32、同地域有不同的名称。还有一名多物的情况,如“媳妇”的具体所指在不同的地方有语言体认概称论45可能不一样,中国北方大多指自己的妻子,而南方则是指儿子的妻子。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都证实了语言与世界之间存在的概称关系。刘勰(465-521)在 文心雕龙中写道:“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周振甫,1986:306)字有多义现象,连字而成的句子具有多义现象就很自然了。字、词、句、篇之间并非界限清晰,难怪 Givn(2001)曾说昨日的句法是今天的词法,意思就是词法和句法是连续体(continuum)的关系,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赵元任所用的经典例子“鸡不吃了”就是一个多义性的句子,究

33、竟是鸡不吃食了,还是不吃鸡了,要根据使用这个句子的目的或语境等因素才能作出较为精准的判断。可见,“鸡不吃了”的具体指称存在概率现象,即概称性。既然字句都有概称性,那么连句而得的语篇或者文本也会有多种指称的可能,即概称性。这就是文本可作多种解读,产生众多译本的深层原因。譬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究竟是为了抒发他个人的远大志向、宏伟抱负,还是歌颂人民,发动工农群众,汇聚革命洪流;谁是风流人物,是毛泽东还是工农群众,这就是沁园春雪这个文本的概称性留给读者的理解空间和无限遐想。在语言使用,尤其是文学作品中,为了发挥语言的张力或者概称性,隐喻、转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必不可少。可以说,语言中的修辞手法就是对语言

34、概称性的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用本来描述事物甲的语言来描述事物乙,这就是隐喻。如北京的金山上中那句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毛泽东本身不是太阳,但他给饱经沧桑的近代中国和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人们用太阳概称光明和温暖以及毛泽东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转喻的例子如“小师傅在修车”,车是个整体,由不同的零部件组成,修车不可能把整个车体都进行维修,而是哪里出问题就修哪里。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概称表述,而不是用“修方向盘”“修车门”“修车轮子”之类的,即便使用“修方向盘”“修车门”这些表述,也还是概称的,还是未能精准表明具体部位。夸张的例子如唐朝诗人李白(701-762

35、)望庐山瀑布水二首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利用“三千尺”“落九天”的概称功能,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描绘了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壮美风景。语言的使用中,符号用得越少,概称功能就越大,可能产生的歧义就会更多。阅读文言文和白话文我们很容易体认到前者难后者易。文言文难在文字少,所指意思多,不好确定;白话文相对容易,因为文字多,表述更为清楚,所指意思相对固定。相较而言,表达相同的内容,往往汉语文字少,外语文字多,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文书中最薄、文字最少的就是中文文书。因此,我们可以说汉语与外语相比概称功能更强,文言与白话文相比概称功

36、能更强。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 年第 2 期467结语结语面对世界及其呈现的事物或现象,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怀着不同的情感,从不同的视角维度进行体认后得到不同的结果。譬如,同样是苹果落地,果农体认到的是勤苦必有好收成,营养学家体认到的是苹果富含维生素,牛顿体认到的是苹果落下是因为地球有引力。对于语言的来源、功能、语言与体认世界的关系,古今中外众多语言学者出于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语言观。我们不揣浅陋,提出语言体认概称论。语言体认概称论强调人类的语言都是人类体认世界后,把体认知识诉诸口头或书面的符号。语言是人类用来概称世界的符号。语言形成后就会影响他人和后人对世界的体认。这

37、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果积极运用语言对世界进行体认,就会获得更多、更深、更广的体认知识,并指导实践,从而促进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如果不亲身体认世界而获得体认知识,而是消极套用语言,沿袭成说,则会延缓甚至阻碍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因为语言是概称性的,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体认世界过程中获得的体认知识才是检验真理这一言语知识的唯一标准。世界在不断变化,人们的目的、情感、视角不完全相同,因此,任何国家和民族提出的言语知识都是他们体认世界的结果,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来说都只具有方法论意义和参考价值,千万不能照搬套用。语言体认概称论有利于加强各国或地区的语言和文化建设与研究,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

38、译共鉴,裨益各国或地区的文化繁荣,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考文献:1 Chomsky,N.1957.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2 Givn,T.2001.Syntax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3 Goldberg,A.1995.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4 Goldberg,A.2006.Constructions

39、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5 Halliday,M.A.K.,A.McIntosh&P.Strevens.1964.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6 Humboldt,W.1836.On Language: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eon the Mental Developme

40、nt of MankindM.P.Heath(tra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7 Saussure,F.de.2001.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Press.语言体认概称论478 冯友兰.2015.中国哲学简史M.赵复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 胡适.2016.中国哲学史大纲(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0 苗力田.1990.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 潘文国.2001.语言的定义

41、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10812 潘文国.2002.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3 潘文国.2016.语言哲学三问J.外语教学,(1):1-3.14 覃修桂,帖伊.2021.体验的多维性与体认原则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48-56.15 汪子嵩.2016.西方三大师: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M.北京:商务印书馆.16 王逢振.2018.语言的牢笼M.钱佼汝,朱刚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 王力.2013.中国语言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8 王寅.2014.语言哲学研究:21 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42、社.19 王寅.2017.哲学与语言学互为摇篮J.外语学刊,(2):1-6.20 王寅.2020.体认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1 王寅.2021a.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15-25.22 王寅.2021b.体认语言学的象豹观与语言研究的多元化J.当代外语研究,(1):38-43.23 许国璋.1986.语言的定义、功能、起源J.外语教学与研究,(2):15-22.24 徐盛桓,王艳滨.2021.语言运用中的不连续现象量子思维与语言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3):8-13.25 詹文杰.2018.柏拉图论感觉J.哲学研究,(2):82-89.26 张岱年.2017

43、.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7 张凌.2015.概称句的主观化研究J.中国外语,(4):33-37.28 张凌.2016a.概称句的预设机制研究J.外语教学,(4):30-33.29 张凌.2016b.论许国璋先生的语言哲学思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4):547-556.30 张凌.2017.Generic Sentences 译为“指类句”,还是“概称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23-26.31 张凌.2022.论体认概称思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8-23.32 张凌,高娜.2012.概称句蕴含的“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44、2):22-25.33 周有光.2013a.周有光文集(第一卷)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34 周有光.2013b.周有光文集(第十四卷)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35 周振甫.1986.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责任编辑:于涛)本期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111KONG Ling-cuiAbstract:The translation researches on Pearl Bucks version All Men Are Brothers havebeen fruitful,but no researches have been found on the translation o

45、f its wine culture.This paper uses the localized translation theory of Embodied-Cognitive Translatology(ECT)proposed by Professor Wang Yin to apply the core elements of embodiment andcognition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wine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most widely circulatedand most influential trans

46、lation of Pearl Buck.It is found that if embodiment andcognition are closely connected,the version can be as faithful,accurate and fluent aspossible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text to the maximum extent,otherwise it maydistort or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text.Therefore,the author proposes t

47、hat only when thetranslator is infinitely close to the embodiment,fully exer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embodiment in the cognition,and is restricted by it in the meanwhile,maintaining a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the translators initiative and passiveness,can the translation be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

48、xt and creative.Keywords:All Men Are Brothers;wine culture;embodiment and cognitionAn Embodied-Cognitive View on Phonetic MetonymyWEI Zai-jiangAbstract:Phonetic metonymy is a kind of conceptual metonymy,using phonetic meansof one thing to refer to another,focusing on the reference.This paper,based o

49、n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discusses the embodied-cognitive features and types ofphoneticmetonymiestoshowthatphoneticmetonymiesistheresultsofembodied-cognitionandinteractionbetweenmorphology,syntax,semanticsandpragmatics,This study can also provid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rhetorical studies.K

50、eywords:phonetic metonymy;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rhetorical studiesOn Embodied-Cognitive Generic Language TheoryZHANG LingAbstract:This paper,based on some main representative linguistic theories,especiallythe current 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posed by Professor Wang Yin,attempts to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