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二、教学重难点1、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注入课堂,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2、是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是揣摩“心声”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
2、,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三、教学方法导读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指明同学给下列划横线的生字注音。抽噎恍惚窸窣簪子蜷伏棱角纸捻子2、全体同学齐读生字词两遍(二)朗读课文、感知心声1、快速阅读课文,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明确: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
3、了程老师和同学们。板书: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2、纵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学生齐答)明确:李京京想读课文;程老师不让读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三)深入探讨,理解心声学习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1、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课文?你是从哪些段落找到依据的?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明确:(1)京京之所以想读课文,是因为京京与作品中万卡的境遇有着相似之处,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
4、,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他想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内心的情感,借此发泄心中积郁的块垒。(2)从课文19-24自然段能找到依据。2、同学们来说说,刚才这些段落作者对京京的描写,主要用了描写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也用了这种描写方法?明确:心理描写。20、21、23、24、32、42、51自然段3、请同学们将这些段落中的“京京”、“他”换成第一人称“我”来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走进京京的内心世界。谁能和京京一样声情并茂地读出你喜欢的段落。4、 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李京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勇敢、执着、善良宽容、不轻言放弃、铭记并渴望亲情。5、京京因为他的勇敢和执着最终在公开课上朗
5、读了课文,而程老师为什么当初不让京京读课文?提示:老师真的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而拒绝他的要求的吗?明确:老师内心对李京京这类“问题”学生存在偏见。6、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并归纳: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7、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
6、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板书:“心声”的含义: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四)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我们聆听了一位来自同龄人的心声,我想京京的某些想法也正是大家心里的想法吧!也许你还有许多不吐不快的心声还没有机会对你想说的人说,那么就请你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尽情地去表达吧!七、板书设计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心声”的含义: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