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599536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靖江市外国语学校 周卫敏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熏陶感悟”为正在努力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同行们指明了一条理想的道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熏陶感悟”却被我们置之脑后,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教学倾向,造成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停滞不前,本文试图对这些不良倾向做一番浅显的点评,供同行商榷。主题词:阅读教学 熏陶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熏陶感悟”为正在努力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同行们指明了一条理想的道路。现代语文阅读学认为,阅读过程是文本的艺术形象、作者的情感意趣与读者的认知感受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认知领域、情感世界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

2、熏陶感悟。我们的许多老师,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也自觉地意识到了在课堂上要突出学习主体的体验和感悟,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着默写迷惘和困惑,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倾向:一、 割裂学生完整、独立、真实的阅读。流于虚化。课堂上,老师对“熏陶感悟”失之于空泛的要求,教师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却成了左右学生思维的主体,用架空的理解与虚空的情感交流取代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整的“阅读者、作品、写作者”之间的对话和思维交流,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反思中对讲授最后一课的真实回忆:上课开始,我开始做进入文本的铺垫介绍背景、唤起体验,接下来开始谈都德、谈最后一课姊妹篇柏林之围,然后又满怀

3、激情地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这个民族所受到的蹂躏和屈辱,谈到南京大屠杀中的近藤支队。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高涨,认为学生也很有感触,于是适时收口,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静静地阅读最后一课。”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我问:“阅读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本来以为学生会水到渠成地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但让我失望的一幕出现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说话,很多人都看着我的脸,似乎在揣摩我的心思,有几个在下面偷偷地交流着;有几个轻轻地说出“难受”二字,另外有人连忙否定,说“肯定不对,应该和中国有关吧。”课在尴尬中进行着,虽然主题和大意说的都不错,但我总觉得他们在猜测我的心思和理性分析中小心翼翼地阅

4、读,没有激情,没有感觉,甚至连起码的交流感也没有,一切就像机械地操纵,一问一答,顺利地有些麻木。从这位教师的反思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氛围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阅读感受实际。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入了太多的干涉,学生思考的就是教师指出的,学生感悟的就是教师暗示的,学生欣赏的就是教师赞美的,那么,最终他们所接受的只是教师心目中的那个“哈姆雷特”了。二、 忽视与文本的交流,无限衍义“哈姆雷特”,误入异化。否认语文教学是文本的教学,不去引导学生理智地与文本交流,接受文本的熏染,而是离开文本正确研读的基础去追求所谓的个性阅读、独特体验,把简单化的超越和抛弃视为个性理解、独特感受。有人把荷

5、塘月色中的情感“新解”为朱自清的婚外恋苦闷,把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被休“新解”为刘兰芝的“不孕症”,如此歪解、荒诞的无稽之论居然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呼之“勇于革新,大胆创造”。诚然,一千个读者可以从一个哈姆雷特独处成千上万个哈姆雷特,但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从一片课文中也读出了千差万别的结论,我们要不要全部肯定?有一次钱梦龙先生在浙江某师范大学讲到有的学生读朱自清的背影,什么也没发现,就发现了“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一条,有位老教授当即指教钱老师说学生能够发现“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也是好的嘛!我不知道这位教授先生有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中学教师都不会鼓励学生这样随心所欲地去解读课文。三、热

6、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忽视主体的精神参与和心灵体验。把“熏陶感悟”的内在心智活动的核心特征庸俗化,片面追求形式的新颖,表现出浮躁和张扬。但仔细观察,学生真正感受、思考、训练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学课文,但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真正能够在学生心田里扎下根的东西很少。窥斑见豹,我们不难看出“满堂灌”、“满堂问”已不得人心,已退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热热闹闹”的课堂仍然由教师那双无形的手在操纵着,学生“冷冷清清”的自读自感自悟的时间太少了。三、 习惯思维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陷入僵化。首先表现为形式的僵化。挑不出习惯思维的窠臼,沿袭固有的教学模式,止于教学手段等等外

7、部形态的改良,缺乏本质意义上的变革。1.滥用导入。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为导入而导入,忽视与课文内容的联系。二是导入先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2.生硬地展示教学目标,包括思想、情感、知识目标等等。但这些目标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呢?是不是真的能朝着教师引导方向前进呢?会不会限制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我想,这些应该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下。3.教学方法使用滥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能呢?我想,不管你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滥用,应以充分的阅读感悟为基础,否则就会培养出一些“南郭先生”。4.迷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些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偏差,将现代教学观念

8、等同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甚至不排除个别教师试图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掩盖教学缺陷或哗众取宠的心理,但却破坏了课堂气氛,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这样的课就好像一条漂亮的蕾丝花边裙,同学们只注意到了用作装饰的漂亮的蕾丝花边,却无视裙子本身的样式、质地等,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其次是教师对文本思想理解的僵化。以阅读背影为例,受某些“教参”的提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只停留在“几次写背影”“几次写我流泪”“父亲爬月台”等一些浅表的信息上,因此大多得出了“歌颂父爱”这个唯一的阐释,其实,透过这些浅表的信息,我们深入到文中,譬如首尾都以伤感的写了父亲的凄凉处境失业、丧母、家境惨淡、谋生艰难、老境颓唐,也以

9、愧悔之情写了“我”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又含蓄地交代了因为双方的原因而造成的父子关系的一度冷漠,直至车站送别后,“我”读到了父亲来信中那句催人泪下的伤心话“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透过这些,我们既可以从一般的歌颂父爱的角度解读,也可以从父子情深的角度,还可以从“骨肉亲情也难免有误解和隔阂”以及“我”面对养育之恩时的愧疚、悔恨、自责等角度解读。总之,无论怎样解读都可以,离一点谱甚至出现“误读”都不要紧,因为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审美愉快,锻炼了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在给一位中学老师的信中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也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只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嗦,更没有故弄玄虚,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途径、方法、学生的地位、教师的作用都说得明明白白,可处于迷惘和困惑中的我们,明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