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沭县实验小学备课专用个人备课 第一课朝夕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演唱表演能力。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清晨,听晨景、编创活动:早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
2、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寓教于乐: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
3、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个人备课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创造表现: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
4、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四、完美结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
5、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二、寓教于乐: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个人备课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
6、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三、创造表现: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四、完美结课:第二课足迹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
7、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教具准备:琴、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听歌唱二小放牛郎,唱雨花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个人备课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王二小的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
8、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寓教于乐: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
9、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三、创造表现: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四、完美结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嘎达梅林、;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聆听嘎达梅林1.以课题“足迹”作为话题导入,把“足迹”与“英雄”联系起来。设问:看到“足迹”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在你的记忆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有谁?你最崇拜的英雄人物是谁?。 2.初
10、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听后先让学生议一议,师再做归纳补充。个人备课 3.复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同时熟悉歌曲。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4.再听歌曲,边听边哼唱,并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议一议演唱者是如何唱出英雄性格的。从歌曲旋律的跌宕起伏中,启发学生思考和模唱。 5.小结:这是音乐家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二、寓教于乐: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11、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三、创造表现: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嘎达梅林、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四、完美结课:第三课 农家乐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
12、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个人备课教具准备:多媒体、电钢琴。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演唱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丰收的节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情绪,体验人们丰收后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能随乐曲丰收锣鼓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并对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产生兴趣。2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丰收的节日的第
13、一声部歌词,并能正确运用2/4拍的指挥图示边唱边划拍。3尝试在听听、读读、唱唱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演唱歌曲第一声部。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清脆、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丰收的节日。2教学难点:在演唱时能初步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情绪,做到节奏准确,音色统一。教学过程:一、 聆听丰收锣鼓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在丰收锣鼓主题音乐背景下出示一组表现丰收场景的图片。设问:“你看到什么画面?”学生围绕“丰收”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点出课题,作者简介。2、 初听乐曲,感受民族管弦乐器的音色效果,帮助学生复习已掌握的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笙、
14、唢呐、笛子等基础上,拓展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知识面。3、 分段聆听,分析各段的情绪和速度。4、 重点聆听2、4乐段边听边模仿乐器的演奏动作。5、 完整聆听全曲,整体感受喜庆丰收的热闹场面,用动作表现获得丰收成果后的欢乐情绪。二、学唱新歌丰收的节日(一)感受情绪,熟悉曲调1、完整聆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2、再次聆听范唱,学跳简单的新疆舞动作(1)教师示范(2)请个别学生示范(3)分组练习(4)集体展示3、学2/4拍的指挥图示(1)教师示范(2)集体模仿(3)跟音乐边唱边划拍(二)学唱歌曲1、用“lu”哼唱曲调2、请学生找找哪些乐句应该唱得跳跃?哪些乐句应该唱得连贯?3、用较慢的速度演唱第一声部
15、歌词个人备课(1)集体演唱(2)找个小伙伴分别唱给对方听4、再次仔细听录音范唱,并跟随音乐默唱,注意音准5、跟教师钢琴伴奏略加快速度演唱全曲6、自由结组找找难唱的乐句相互教唱7、再次齐唱全曲三、新疆歌舞交流1、教师展示新疆舞蹈2、请学生也来回顾、表演以前学过的新疆歌曲或舞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苹果丰收聆听打猪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感受?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5.复听全曲。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寓教于乐: 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
16、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
17、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个人备课三、创造表现: 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四、完美结课: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聆听丰收锣鼓、主题创作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二、寓教于乐: 1.欣
18、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3.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4.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5.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三、创造表现: 1.围绕着“欢庆
19、”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四、完美结课: 课后小结个人备课第四课可爱的家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
20、获得创作的经验。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澎湖湾图片)介绍歌曲写作背景二、寓教于乐: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三、创造表现: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
21、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四、完美结课: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可爱的家、回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聆听可爱的家个人备课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2、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二、寓教于乐: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气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
23、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三、创造表现: 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个人备课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四、完美结课: 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第五课故乡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
24、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谁不说俺家乡好、唱乡间的小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二、寓教于乐: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
25、自己的感受。5分析歌曲,处理歌曲6.自选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创造表现:1.歌曲表达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愉快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个人备课 (2)注意三连音的节奏唱法 (3)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4)各组展示。四、完美结课: 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故乡小路, “唱唱自己
26、家乡的歌”;听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二、寓教于乐: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
27、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个人备课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
28、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三、创造表现: 自选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四、完美结课: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重点:以不同的风格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教学难点:曲调创作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教具准备:琴、多媒体。课时安排:
29、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雏鹰之歌。聆听缆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二、寓教于乐:1.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2.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3.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4.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5.该歌曲带有新疆地
30、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三、创造表现: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缆车(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缆车上的情景。 4.聆听音乐说出乐曲中有哪几种主要乐器的音色?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哪一种乐器表现了缆车快速滑行的情景?那一乐段表现了人们的欢呼和惊叫?6.复听全曲:完成课后练习。四、完美结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唱叮铃铃;听嬉游曲。 教学过程:个人备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以莫扎特的生平即在音乐创
31、作的贡献导入: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说说这首乐曲属于哪一类?(进行曲 舞曲 摇篮曲) 4.再欣赏一遍乐曲。 5.师生议论从乐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7.小结。二、寓教于乐: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
32、)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三、创造表现: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
33、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四、完美结课:第七课冬雪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合唱的和谐及#2的音准.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教具准备:琴、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打虎上山。教学过程:一、
34、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二、寓教于乐: 1.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2.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3.解决两处难点:“#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4.自学歌曲的曲调。 5.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
35、的亲切和热情。 6.讨论: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7.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8.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三、创造表现: 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四、完美结课: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36、。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二、寓教于乐:1.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2.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3.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4.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5.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 6.歌曲的表演有两
37、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7.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三、创造表现: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四、完美结课: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