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6198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第 期(总第 期)()【理论研究】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姚骞(),男,河南济源人,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以实践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土木工程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为例姚骞,刘婉婷,王述红(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在应对信息时代催生的行业技术理念革新和社会价值遵循演化的冲击下,基于工程实践、服务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面向未来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立足未来科技发展趋向,优化育人路

2、径、整合育人资源、解放育人思想,提出研究型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新定位,探索出了一套以实践为载体,四措并举、综合改革、优化体系、突出特色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变 ,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原创才干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外化目标。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在应对信息时代催生的行业技术理念革新和社会价值遵循演化的冲击下,基于工程实践、服务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面向未来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深化

3、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全国教育大会为起点,国家层面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顶层设计确定了教改的根本遵循和宏伟蓝图 ,其核心在于家国情怀、创造能力和社会意识。落实到土木工程专业,谙熟现代社会运行规律、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融入新基建发展趋势、立足国家基础设施维稳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成为土木工程教改的核心方向。国内部分高校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以创新为导向构建实验室,进行教育实践与教学。这些培养模式较为单一,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可复制的教学与实践体系。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任务,高校办学

4、需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明确办学方位,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构建全方位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立足这一发展趋向,优化育人路径、整合育人资源、解放育人思想,提出研究型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新定位,探索出了一套以实践为载体,四措并举、综合改革、优化体系、突出特色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四措并举,全局性优化育人路径(一)做优顶层设计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规范教材,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学生知

5、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坚持科学的、发展的人才观。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二)做新育人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国内外对创新人才界定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专业紧密围绕东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重点任务,深化人才培养理念革新,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人才,实现从单一的传授知识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转化。面向产业变革,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绩效突出,适应产业发展和

6、社会需求的技术协同孵化中心;面向国际教育,建设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有深度联培机制的国际化教育中心;面向学术研究,建设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国际标准的科学研究中心;面向市场发展,建设引领未来,创造新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在“大土木、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分级、分类”的培养侧重点;研究型和应用型专业实践课群统一制定培养计划,实现“一套培养计划、多条培养路径”的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做实资源配置基于目前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做实资源配置。具体做法如下:双一流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现状资料

7、收集和调查。通过网上论文、网站收集初步资料,对目前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整理、已有的新思路和新探索进行总结分析。现场进行教学调研,在实际教学中反馈修正。教学组织建设的新举措探讨。通过开展座谈活动,组织项目成员和系里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组织的做法和新工科要求,对学生和基地进行问卷调查。面向新工科适用教学的工程案例智库建设。充分利用优质的教学基地资源,与企业进行互动交流,梳理行业工程实际的客观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基于项目和案例的实验教学模式。建设方案试点运行和模式推广。基于项目研究成果形成土木工程系实验教学基层组织试改方案,试点班级开展实验性的教学改革。针对实践经验和运行过程形成详细纪实,建立可具

8、推广性的改革模式。(四)做强基层组织基层组织是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神经末梢,挖掘教职工潜力和创造力,结合专业和学科建设特色,开展有效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性和牵引作用,需要着力培养充满活力的“教研室”。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组织建设了一些创造性举措,搭建教学组织平台,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特别是针对年轻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创造能力,达到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综合人才的目的。二、综合改革,战略性调整育人目标东北大学确立为一流大学建设范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紧握发展机遇,不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以切实举措推动队伍建设、人才

9、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提升。专业于 年获批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以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为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基于评估(认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专业成立评估(认证)工作组进行广泛调研和学习。完成全新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以成果为导向,全面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目前专业评估(认证)工作正稳步推进。(二)深化学科建设综合改革以东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专业以 东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为指针,明确“

10、立足辽沈、服务东北、辐射全国”的专业办学定位;调整适应一流本科教育理念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理论扎实、实践突出和素质优良教学内容改革;推动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改革;落实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实践方式改革,建设有辽宁省岩土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实践中心,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三)深化国际化办学综合改革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深化国际化办学综合改革。专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广泛开展与国际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中俄岩土与地下工程国际会议等多场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专业国际影响力;着力推进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工作和国际化办学水平,连续两

11、年举办“智慧土木”暑期国际学校;加大引进长期和短期外籍师资力度,持续派出骨干教师到世界高水平大学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三、优化体系,创新性完善育人机制土木工程专业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规范教材,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坚持科学的、发展的人才观。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应

12、用前沿,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坚持德育为先,兼顾学生发展的个性与共性,面向智能时代,探索“智能 土木”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改造升级路径,围绕新时代土木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重构“模式、体系、内容、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价值塑造”为核心的一流本科专业。专业立足行业特色,着力培养兼有研究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有效创新人才。专业紧密围绕东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重点任务,深化人才培养理念革新,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人才,实现从单一的传授知识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转化。面向产业变革,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绩效突出,适应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技

13、术协同孵化中心;面向国际教育,建设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有深度联培机制的国际化教育中心;面向学术研究,建设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国际标准的科学研究中心;面向市场发展,建设引领未来,创造新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四、突出特色,差异化凸显育人成效(一)突出产学研用瞄准实践类教学环节“一刀切”培养缺陷,构建分级分类教学。深化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构建“平台 模块”表 东北大学土木工程创新创业成果获奖情况获奖时间获奖类型授奖部门 土木工程 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辽宁省教育厅 土木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实践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 教师省级教学名师 土木工程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

14、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 岩石力学省级精品课程 普通地质学省级精品课程 辽宁省东北大学 中铁九局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辽宁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金属矿山岩石力学与安全开采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 辽宁省东北大学 中建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省部级教学示范基地 主动对接东北产业创新链的土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创业基础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 产学合作育人示范基地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 教学法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省部级教改立项项目 基于“慕课”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应用辽宁省教改立项 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综合管

15、廊设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 钢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 校级 土木工程材料精品课程 校级 预制装配式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立项教材 校级 硕士生“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本科生“互联网 ”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运行期水封性监测与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 秀 毕 业 设 计(论文)奖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灾变机制及智能预警模型研究第三届辽宁省研究生城市管理创新设计竞赛 本科生作品“扛得住”第十二届“富力杯”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两级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实训 专项设计 综合应用”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争创双一流学科专业精神。以项目为牵引和主线,整合课程体系内容和实

16、践教学环节。瞄准实践类教学环节全周期建设要求,推进共享共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建立一批基础条件好、保障能力强的实验创新平台。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先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与外延,对研究、应用型本硕博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二)突出宽口径培养模式土木工程专业在“大土木、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分级、分类”的培养侧重点;研究型和应用型专业实践课群统一制定培养计划,实现“一套培养计划、多条培养路径”的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授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构建“学科带头人 教授级 青年讲师 校外导师”的纵向实践教

17、学指导梯队,打造“实践基地 创新中心 科研中心”的横向实践教学平台,配套“数值实验 物理实验 原型实验”的全周期实践教学,定制“结构 岩土 施工 地下 材料”的全学科实验课群;把握就业和研究两条培养主线,以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为抓手,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途径,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全面达标、重点突出。(三)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土木工程专业是以工程为背景的学科,随着国家基建的飞速发展,毕业生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导致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相对较低;此外,学生的创业思路单一,方向集中,缺乏多样性和多元化,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学生在创新创业以及各类竞赛方面的宣传和支持。近年来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成果

18、丰硕,成效显著(见表 )。五、结语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完整科学思维的塑造和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代表的传统工科专业在平衡基础理论研究和成果应用转化的过程中,研究型工程师导向的人才培养将会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东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为该学科面向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学术气度和行业思维的高水平科技人才提供了参考和示范。参考文献:胡金焱 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葛道凯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群众,():张晓德,王述红,郝玉玲,蔡运生 土力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验室科学,():徐爱梅,陈浦军 基于项目引导的“学习共同体”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江西测绘,():李阳春,庞雪飞 虚拟仿真技术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居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