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疫情后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新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5565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后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新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疫情后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新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25卷第4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5,No.4 2023 年 8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Aug.2023 收稿日期:2022-04-13 作者简介:刘慧美(1990-),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生。DOI:10.15916/j.issn1674-327x.2023.04.028 疫情后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新思考 刘慧美,张卫平(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摘 要:经历疫情,人们对生命、幸福等议题的理解和认知发生了变化。高校大学生处于

2、幸福观形成和幸福能力提升关键阶段,教育者应合理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充分发挥自身的幸福能力付诸于创造性活动。为增强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实效,本文阐释了幸福能力相关概念,从大学生幸福感、心理健康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重维度论证了加强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的必要性,结合疫情后带来的变化和新思考,对大学生幸福能力重点培育内容以及培育路径予以初探,促进大学生幸福能力的养成和提升,以期构建幸福人生。关键词:疫情后;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2023)04-0111-03 2020 年 11 月 21 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

3、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强调:“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面对疫情,中国采取积极行动全力应对,精准防控与社会生产同步推进,全民为共同构建幸福生活奋力书写精彩答卷。疫情后,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共存,经济结构、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随之受到影响。历经疫情后的人们重新反思和定义幸福,对幸福有更多的诠释和感悟。对此,我们需要关注和发展人的幸福能力。一、幸福能力相关概念 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幸福问题的深入研究,幸福能力这一概念从本世纪初开始在国内学术领域出现。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幸福是一种能力已

4、经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尝试阐释幸福能力概念。檀传宝指出,幸福能力是一种以实现幸福为目标而具有的主体条件或能力。狭义上是指主体具有健康向上领悟人生意义的价值观,而广义上是指具有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所需的一般性条件2。张洪等把幸福能力定义为人心理素养的综合展现,是获得持久幸福的软实力3。在肖冬梅看来,幸福能力是人不断更新自身生命活动方式,突破遗传因素和生活困境,进而完善生命存在方式或状态,满足和实现内源性发展需要,使生命不断趋向、达到整体完满的能力4。由此可见,幸福能力是人为之人为了拥有幸福、获得幸福这一目标而不断发挥自身的自主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内外兼

5、修优化改进,去超越自身面临的艰难境遇而无限接近或者达到人生完满状态所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属于人的本质力量,它涵盖了一个人为了获取幸福而具有的所有基本能力之能力。大学生幸福能力是指大学生这一群体为了构建幸福人生及追求美好幸福生活,通过不断调整、改进、完善或突破自己,改变现有的生存状态,力求达成预设目标,从而实现人生整体完满并获得持久幸福感受的一种能力。二、加强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的必要性 幸福实现来自于人的幸福能力,只有正确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这种幸福能力并使其付诸于创造性活动,幸福才会如约而至。对于加强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的必要性问题可以从大学生幸福感、心理健康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6、3 个维度加以理解。(一)增强大学生幸福感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中国梦,其终极目标是全民幸福梦的实现,需要增强每一个体112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5 卷 的幸福感。疫情后的人们对幸福更加期盼与渴望,正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的高校大学生亦是如此。高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能力的培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幸福感的增加,拥有个体健康人格,延续终生幸福,也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整体幸福程度,可汇聚人民幸福强大合力。(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隐性需要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期,在认知、思维、情感、自我同一性等方面易存在心理冲突,一些大学生可能会有心理困惑,出现情绪上的

7、波动。加强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采取灵活方式授课和适当心理教育方法训练,可加深他们对幸福及幸福能力的认知,缓解调整大学生所表现的焦虑情绪,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大学生心灵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三)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趋于优化 幸福观从属于人生观系统,因而人生幸福教育涵盖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5。因此,开展人生幸福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育者应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疫情后,越来越凸显人生幸福的价值追求和重要意义。教育者结合大学生自身现实情况和成长现状加强幸福能力培育,可以丰富人生幸福教育内容,更新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趋向优化。三、增

8、强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的内容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所涉及的幸福观内容主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幸福问题基本理论为指导,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幸福,立足新时代树立奋斗幸福观。依据疫情后的启示及新思考,高校对大学生幸福能力的培育需要着重突出以下内容。(一)国家安全的幸福 以家国情怀引领人生航向和幸福之路。在全球疫情感染大幅飙升的时候,中国的疫情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当其他国家因为没有疫苗走上街头抗议的时候,中国让国民可以免费接种。国家的挺身而出,推出一系列防疫措施,让我们的生活安定、幸福。历经疫情,高校教育者应教育大学生从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厚植爱国之情,让他们认识

9、到身后总会有充满民族团结力、凝聚力的强大祖国做支撑,真切感受祖国所给予的满满安全感的幸福,祖国的安全稳定和人民团结就是当代大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外在幸福。(二)社会奉献的幸福 从个体与社会角度把握幸福,平衡两者关系,实现辩证统一6。尽管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但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人价值需要在社会中体现,因此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疫情发生后,白衣战士逆行出征支援前线,志愿者们加班加点排查管控,社会各方力量都在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教育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关注奉献社会的幸福,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收获了自身的价值感和幸福感,鼓

10、励引导他们实现高层次的精神幸福。(三)生命健康的幸福 人在不断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总是觉得只有预先设定的远期目标实现了才会幸福,如事业成功、有房有车、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出游度假认为拥有得越多越幸福。疫情后,生活节奏被放慢下来,真切感受生命的珍贵意义,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因此,应教育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加强生命教育,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宝贵的财富和简单的幸福,这种幸福是获得其他幸福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四)珍惜当下的幸福 人们对事物的追求总是更看重最后的结果,更期待结果幸福,以为人生漫漫,来日方长,有很多事情可以以后去实现。而疫情之后,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有太多新闻报道也在提醒

11、我们:“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个先来。”对此,应教育大学生要珍视过程幸福,珍惜人生宝贵的青春年华、大学的学习时光以及与父母、老师、同学朝夕相处的日子。因为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减法,要趁现在去热爱、去感受生命过程中每个时刻和细节里的小美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现在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幸福。四、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路径 幸福能力并非人先天具备,拥有幸福的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加以练习,它有方法可循,需要在不断地反思、觉解、体悟和探索中逐渐形成和提升。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开展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达到将其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目标,真正入脑入心,外显于行为上,切实增强幸福能力培育实效。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幸福能力的培育还未引

12、起足够重视,培育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第 4 期 刘慧美等:疫情后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新思考 113 (一)课程教学融入幸福观教育内容 幸福观对幸福能力具有导向作用,只有将正确的幸福观念深植于心,才能为幸福能力的提升指明正确方向。因此,在大学生幸福能力培育工作中应把幸福观教育放在首位。目前,高校教育课程涉及幸福观教育方面相对较少,偏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理论说教,轻视幸福观塑造。为此,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幸福观教育。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内容创新授课,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如理论教学,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等内容为

13、指导,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征以及疫情后的新思考,在授课中渗透有关幸福观念的新理解,引导追求高层次幸福。专业课程中,结合专业课知识,找准切入点,将幸福相关知识自然地传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出幸福实践课程,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幸福实践课,使学生在真切感悟和亲身体验中不断修正、趋向正确的幸福观,达到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强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二)采取积极心理方法育人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路径,能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性格优势,培养积极的情绪,构建优质的人际关系,积蓄积极的行动力量,促进多元幸福感提升。采取积极心理方法育人可强化幸福能力培育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心理

14、教育活动,分享疫情后的幸福感悟和体会,在交谈中增进情感沟通和心灵成长,通过积极认知与积极情绪引导,加深对幸福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以积极行为引向幸福;开展积极心理教育讲座,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个性化的幸福话题,采用圆桌式互动探讨、主题辩论、演讲分享、情景表演、个人兴趣展示等创新方式,分享自己获得幸福的心得和体会,提供增强幸福能力的策略,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了解和认识到疫情后应该追求的幸福,互动交流中收获友谊和幸福;高校可开展多渠道的心理咨询,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幸福观、幸福感方面网络调查,对被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困扰的大学生,心理教师可进行心理辅导,情理并施,给予个体化教育和引导。(三)构

15、建学校幸福文化环境 人是环境中的人,人的幸福状况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高校营造和谐幸福氛围对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幸福能力的提高具有潜隐性的作用。从美化校园外在环境入手,注重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突出美学教育效果,为学生设置更加暖心、美观、人性化的设施,如提供预约上门送餐、一站式扫码、沉浸式学习室、多媒体研学室等,在保障学生基本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优美、舒适、温馨的优质校园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幸福;采取强有力的新举措,着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幸福文化环境建设,以校风校训为引领,营造温暖有爱的幸福课堂环境,形成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育人氛围、学风氛围。以高校融媒体为抓手,运用学校官微、抖音快手

16、等新媒体,借助宣传标语、宣传栏、校园广播、校报等平台推送内容,营造学校和谐幸福文化气氛。通过举办校园幸福文化系列活动,如开展文体比赛、追求创造幸福主题活动等,凝心聚力构建幸福环境,增进师生凝聚力、向心力,加强师生间、人际间交流与沟通,提升教师的幸福能力,进而实现幸福的教与学,为提升大学生幸福能力提供外部条件支持。人生来具有与人生目标相一致的幸福追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幸福的能力,教育可为其养成和提升提供可能。教育可对受教育者带来影响一生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更多关注转向对学生幸福能力的培育,让学生真正拥有获得幸福的内在能力,并不是意味学生的未来皆是幸福和坦途,而是即使身处人生低谷或艰难险境

17、仍然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行。这种能力使其自信、充满希望;使其坚毅、勇敢应对,迸发出创造生活的热情;使其得到改变、超越和实现,获得持久幸福感。参考文献:1 习 近 平.勠 力 战 疫 共 创 未 来 N.人 民 日 报,2020-11-22(02).2 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1):39-43.3 张洪,龚婷.幸福大学的内涵特征与构建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1):59-61.4 肖冬梅.幸福能力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61.5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89.6 伦理学编写组.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212.(责任编辑:付春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