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5228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22期期 讲政治 作者简介 李阳,黑龙江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教学。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李阳 摘摘 要要 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着塑造价值观、培育道德修养、建立法治意识、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实效不强等缺陷。移动互联网能够破除教学中的时空限制、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授课模式、转变师生角色,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课程提质增效、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创造新的教学形式,研究过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关关键键词词 移

2、动互联网 高校思政教育 创新路径 基基金金项项目目 2 0 2 1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研究”(S J G S F 2 0 2 1 0 0 6)。移动互联网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形成了深度融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以软件工具为平台、视频和课件为教学资源的线上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应积极融入其中,探索思政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一、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一)满足思政教育形式与时俱进的

3、需要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式,作为公共课,思政教育多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以集中教学确保效率,师生必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难以在形式上形成突破和创新,思政课堂常以缺乏趣味、内容抽象、互动匮乏的面貌示人。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教育改革的腹地,成为创新教学形式的重要工具,其强大的信息收集、存储、交互及展示能力拓展了教学工作的时空格局。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将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在内容呈现的方式上,移动互联网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信息传播媒介。在师生互动的途径上,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一对一、一对多、群交互等模式,满足了不同时间和场合

4、的互动需求。在优化课堂师生角色方面,移动互联网成为混合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的资源保障,强化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可见,高校思政教育在形式上应做到与时俱进,借助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破解传统教学方法的各类弊端,移动互联网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1。(二)适应高校学生学习模式变迁的需要新一代高校大学生出生、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娱乐、学习和人际交往都与移动互联网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意识、网络思维甚至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文化“基因”。对学生而言,移动互联网成为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分享知识、问题求助、认知社会、感受世界的重要平台,与现实生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群体完成各类学业任

5、务、开阔眼界的依托。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产生了惯性,依靠长期形成的习惯和思维定式开展工作,未能正视学生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的深刻变化,其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渐行渐远,制约了师生互动。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创新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是适应学生学习习惯变迁的内在需求,这一工作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根本原因之一,高校思政教学应紧跟教育指挥棒,全面融入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2。(三)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需要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教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紧张的课时任务,且教学场所限定在课堂内,学生和教师在课后时间几乎无交流。从教学方法看,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风6

6、7李阳/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格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高校思政教学的教材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式与政策 等,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仅从书本和字面意思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真正达成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拓展了思政教学的空间,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便捷地查阅各类学习资料,将宝贵的碎片化时间投入思政学习中。同时,钉钉、微信、雨课堂等移动学习平台为师生在线互动创造了多元化的路径,教师和学生在课后也能建立联系,增加了交流心得的机会。正确运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将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实现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二、移动

7、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实施路径(一)打造高校思政教学移动互联网媒体矩阵,强化工具平台建设1.借助智慧校园的建设契机,基于校内网发展教学平台。互联网在早期以个人计算机为硬件平台,随着移动智能硬件的兴起,尤其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逐渐取代了P C互联网。现阶段,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智慧教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 智慧校园总体架构(G B/T 3 6 3 4 2-2 0 1 8),全面拉开了建设智慧高校的大幕。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打造高水平的校内网,建设专业的线上教学平台,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转型创造技术条件3。2.运用成熟的第三方教学工具和平台。腾讯课堂

8、、钉钉、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专业的线上教学平台能够为高等院校提供服务,其主要应用场景为远程授课,可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学习,同时能满足在线布置作业、在线答疑、线上收集学生作业等需求,在高校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可用于组建学习群,成为学生们分享思政学习资料、交流思政学习心得、讨论思政问题的虚拟空间。(二)打造优质课程矩阵及学习资源1.开发校本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推进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变化,更要开发出理论扎实、素材新颖、讲解透彻、深入浅出的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呈现形式以视频课为主,同时辅助以文字性的学习资料、教学课件、思考问题等。高等院校应该挖掘本校的优秀师资,录制视频课

9、程资源,打造课程矩阵,学生们可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微课的时长通常为38分钟,大多以时事热点为素材,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思政观点,引导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体悟思政理论,成为理论与实际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国内某高等院校以微课为载体,开发出一系列优质的课程资源,如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知行合一,自强不息 献礼二十大,青春心向党,既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又涵盖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时政主题或事件,提高了思政教育和社会现实的衔接性,成为优秀课程的典范。2.整合校外名师课程。除本校的课程资源外,还可借助“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 C”等

10、公共平台,整合校外名师的同类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选择空间,巩固课程矩阵的基础。例如,北京大学开发了“思政热点面对面”系列公开课,以学生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探讨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发掘既有制度的新活力。相关课程主题包括“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等,其他高校可通过移动互联网观看该系列公开课,拓展本校的思政教育资源库。(三)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课堂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思政课程的核心参与者,其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影响着思政教学的整体质量。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参与性较低,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存在被弱化的现象。实际上,这一情

11、况与思政教学的客观限制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安排充分饱满的互动性内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也为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转变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而翻转课堂提倡“以学为中心”。教师在授课之前向学生们提供基础知识的学习课件、微课视频,并发布思考性、探究性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思考教师布置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阶77李阳/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段,学生转变为主体,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提供案例,佐证自己的观点4。显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高校

12、思政课的互动性将显著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移动互联网平台在翻转课堂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尤其在学生课前学习和准备阶段。2.借助移动互联网实施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多元化、深度结合的产物,对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互动式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师生可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创造新颖、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为了强化知识难点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单独录制微课视频,通过案例分析阐述理论观点的内在含义。3.借助移动互联网推进课程思政,完善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为补强常规思政课程不能覆盖的各类教学领域,形成全程、

13、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在高校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扩大思政教育的范围。高校教师可借助移动互联网工具推进课程思政,进而解决授课时间不充分的问题。例如,某高校在“I C设计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将芯片设计作为职业理想,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四)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形成正向作用机制开放性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各类人群均可在网络中发表言论,导致移动互联网环境充斥着多元化的观点。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作用是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思政教

14、育承担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功能。移动互联网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引导、监督不当,有可能破坏思政教学的思想基础,甚至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高校思政教师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教学工具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理性、客观地看待网络上的观点。例如,在德育教育、法制教育中,可引入部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热门事件,邀请学生发表观点,通过讨论掌握不同学生的看法,做到兼听则明。若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正向作用机制,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爱国精神作为教学重点,可采用以下方式引导学生。1.依托本校的移动互联网官方账号,批驳不良的

15、网络观点或者社会事件。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拥有规模庞大的受众群体,其便捷的信息发布方式、多元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学生。高等院校应积极运用此类平台,开设本校的官方账号,在其基础上批驳各种不良的网络观点或者社会热点事件,向学生宣传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持续输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出“信息茧房”。网络平台中的内容具有同质化的趋势,大学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工具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将片面的、非客观的内容当作事实,进而形成思维定式或者认知壁垒,不利于思政教育的实施。鉴于此,高等院校应该引导学生适度用网、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如参加红色旅

16、游、感受红色文化、参观红色遗迹,以革命精神、革命故事、革命人物重塑精神世界,铸就坚定的信念,规避不良网络观念的影响。(五)培育适应现代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巩固人才基础移动互联网教学工具的更新迭代速度相对较快,且新工具、新功能不断涌现,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始终保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工具的良好心态,善于运用新工具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一支适应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优秀师资队伍是推进思政教学创新的重要保障,高等院校应建立相关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机制,持续提高思政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1.搭建教学技能交流、分享平台。高等院校可利用校园网搭建教师层面的技能交流、分享平台,选择优秀的移

17、动互联网教学案例,重点分享视频课件的制作方法、互联网工具和传统课堂的结合方式,通过营造技能交流的氛围,促进思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质量。2.定期举办教学技能比赛,形成长效的促进机制。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微课教学为主要形式,举办高校思政教学技能大赛,由各个学院分别组织教师参与比赛,通过长效的比赛机制持续促进思政教师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另外,市级、省87李阳/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级、国家级的教学技能大赛具有更高的规格和评选标准,能够更好地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高等院校应该组织本校的思政教师参与思政类的高等级教学比赛,一方面为学校赢得荣誉,另一方面则是促进师资队伍发

18、展。例如,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多年来坚持举办“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由高校选派思政教师担任教练,指导学生选择素材、完成比赛,在这一过程中磨炼教师的授课技能,培育学生的思政素养。在2 0 2 2年的比赛(第六届)中,某高等院校聚焦“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程”,以 致敬藏蓝,忠诚为民 为题,在三位教师、六位学生的全力配合之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思政教学案例。(六)建立融入移动互联网的高校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保证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引导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和平台,需要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相关评价指标,图1展示了部分指标内容,包括课件、

19、教学工具、授课方式三个一级指标,在其基础上还可继续进行细化,形成二级评价指标。根据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点,在教学评价中应重点评估移动互联网工具的可用性、资源存储能力、功能的丰富性、系统可靠性5。在授课方式层面重点评价移动互联网对课堂互动性、学生自主性、师生角色优化、授课效率提升、丰富授课形式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内容层面评价移动互联网视频资源、P P T课件、数字化书籍资源的质量和丰富性。指标体系向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对维持和提升教学品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增加或者删除部分指标后,应建立长效的跟踪反馈机制,对新建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在教学评价中不断改进、完善指标体系,达到借助移动互联网

20、优化思政教育的目标。图1 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三、结语为了有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高等院校应打造相应的移动互联网媒体矩阵,涵盖工具资源和课程资源,同时利用相关技术和资源创新思政教学形式。对大学生群体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行为进行监督,加强德育和法制教育,避免不良的网络思想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在师资力量方面,应定期开展移动互联网教学技能大赛,为教师搭建分享教学方法的专业平台。在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中引入移动互联网应用效果方面的评价指标。【参 考 文 献】1 王贤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 0 2 1(1 8).2 王国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网络化模式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 版),2 0 2 1(4).3 蒋明敏,刘玥.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路径J.传媒,2 0 2 0(2 0).4 赖风,郑欣.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创新:基于复杂性理论J.江苏高教,2 0 2 0(6).5 常东亮,孙来斌.网络圈群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2 1(7).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