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6S学习策略统效训家长辅导.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53744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S学习策略统效训家长辅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6S学习策略统效训家长辅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6S学习策略统效训家长辅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6S学习策略统效训家长辅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6S学习策略统效训家长辅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S学习策略统效训练”家长讲座儿童之偏差行为目的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之偏差行为目的有四:1、获得注意2、争取权力3、报复4、自暴自弃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偏差行为还加上5、追求兴奋刺激,6、寻求同伴接纳、7、表现优越感(一)获得注意大多数的偏差行为都是为了要获得注意,使得我们一提到这个目的就会与破坏的行为联想在一起。其实在孩子幼儿时其行为发展之初,通常会采用具有合作性的行为去获得特别的注意,如果他成功的达成目的,那么他会变成一个非常好的孩子;如果他不幸失败了,那么他就会去寻求另一种可能的途径来满足他的需求,潜意识中他告诉自己;“既然建设性的行为无效,何不来个破坏性的行为试试看?”一旦成功的达到目的了,家

2、中就又会多出一个不肯合作、过分依赖、不时制造问题、游手好闲的孩子。真碰到如此情形,父母亲一定得了解他们这种行为不过是要获得他人的注意而已。目的:获得注意主动型:主动型:表现:第一线:成就骚扰叛逆行为不当成就:帮助别人,表现好。骚扰:苦肉计:“妈妈,我不舒服”。捣乱,总问为什么(烦)。让别人为我做事情。被动型:被动型:表现:第二线:乖巧可爱固执消极侵犯无助乖巧可爱:撒娇、听话懒散:磨蹭、健忘孩子错误的想法:只有我被注意或让人家为我做事,我才存在、有价值父母的感觉:厌烦、觉得受打扰父母的反应:一再警告与哄骗孩子对父母矫正其行为的反应:暂时停止不当行为,然后重新开始相同的行为,或采用另一种干扰方式以

3、获得注意父母可行的方法若可能的话,忽视其行为,当孩子主动表现正向行为时,立即给予注意。此外,避免过度为孩子做事注意:警告、处罚、给酬赏、哄骗与服务都是给予孩子不适当的注意(二)争取权力寻求权威的孩子们只有在他们觉得自己是老大时,才感到重要。这样的孩子只想为所欲为,通常他们内心的想法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没有人可以强迫我做任何事”或者“你最好做我要你做的事”。即使父母成功的压制了他们,而这胜利却是短暂的,因为父母赢了面子却失了里子。确切的说,就是父母可能赢得了争战,却陪上了亲子关系,所以,父母亲要切记:一旦战争爆发,孩子就已经赢了。当孩子反抗或挑战时,父母常觉得被激怒了,但尝试去纠正孩子

4、的行动却很少成功,孩子会藐视或抗拒父母,并继续不可接受的行为,或者会暂停止行为,然后则变本加厉。有些孩子在权力争战中,会是口是心非的依言行事,却在背后做出违背父母要求的行为,即所谓的“反抗式的顺从”。而在面对争取权力的孩子时,成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怒气,不要使自己也卷入权力斗争中,使用权威来反制孩子的要求,只有加深孩子对权力的印象,深信权力有价值,也更增加了争取权力的渴望。目的:争取权力主动型:主动型:表现:叛逆:任性,耍脾气,我不,我要,我偏要。孩子不是在要东西,而是在要感觉。被动型:被动型:表现:固执:低头不语,口服心不服孩子错误的想法:只有当事情在我的控制下,或证明没有人可以指挥我时,我才

5、是我父母的感觉:生气、愤怒,因为父母的权力遭到挑战父母的反应:战争或让步孩子对父母矫正其行为的反应:主动或被动地挑战,不当的行为更强烈或孩子不情愿地屈服父母可行的方法自冲突中退出,并以“引起孩子帮忙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与合作”的方式来协助孩子明白建设性地使用权力之方法注意:战争或让步只有更增加孩子的权力欲(三)报复通常权力竞争愈演愈烈的结果,孩子会逐渐感到排斥、被拒绝,并相信自己是不可爱的、是受害者,当他察觉自己无法击败父母的权威时,就更为沮丧和气馁了。于是他转而以报复的方法,借着伤害别人,让自己被别人仇视,来突显自己的重要性。企图以残忍和让别人讨厌为自己寻求一个地位,以报复的手段来平衡自己的

6、情绪。如果报复的战争在亲子之间持续不断,孩子就会感受到完全的失败,他们可能放弃或为不当的行为寻找借口。目的:报复主动型:主动型:表现:行为不当:打架、逃学,无理要求,逃学,无理要求,吸毒被动型:被动型:表现:消极侵犯:偷着破坏,情感淡漠,自残,情感淡漠,自残,孩子错误的想法:当我感觉受伤害时,只有去伤害他人。没有人爱我。父母的感觉:深深地受伤害父母的反应:以其道还治其人孩子对父母矫正其行为的反应:以更强烈的不当行为或选择其它武器做更进一步的报复父母可实行的一些方法不要伤害到情绪,避免处罚和以其道还治其人。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被爱的(四)自暴自弃当孩子感觉到非常沮丧的时候,他觉得他

7、在“好”的社会里丧失了地位,他真的就干脆彻底放弃了,因为他想反正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的,终究是要失败的。他的自我概念逐渐变坏,于是他放弃一切有建设性的尝试,转而寻求无助的途径。他会用“我没有办法”、“我无能为力”、“我天生就是很糟糕的”等借口来保护自己,使别人对他不再存有任何的期望,他也可以借此来逃避一些责任,免除许多被责罚的机会。但相对的可能受到老师及同学的轻视,父母逐渐感到失望,自己也感到极度的不平衡,甚至因此结识不良游伴,逐渐发展不良行为,尽量在“坏”的社会里求表现,这个过程是一种恶性循环。假如父母及师长在孩子初始有如此迹象时,未做适当的处理,反而给了他增强的作用,让他更觉得自己是无药可救

8、的,孩子越觉得无助,也就更为自暴自弃,如此地步要想挽救他,就为时已晚。目的:自暴自弃表现:无助:一坛死水,反应迟钝,麻木,行动迟缓,反应迟钝,麻木,行动迟缓,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孩子错误的想法孩子错误的想法:只有使别人觉得无法对我有所期望时,我才是我,我是无能力且无助的。父母的感觉:失望、无助,有“我放弃”的想法父母的反应:同意孩子已经无药可救孩子对父母矫正其行为的反应:被动反应或无论做什么事都只有失败的反应。表现出无法改善的摸样父母可实行的一些方法停止所有的批评,鼓励孩子任何正向的意图,无论此意图是多么微不足道,重要的是孩子尝试改善自己的努力。不能再可怜孩子,阻碍其努力。重要的是

9、,千万不可以放弃。就上述所言,孩子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其目的或动机,不同的孩子可能采取相同或不同的行为方式,来表达内心相同的行为。然而,孩子的行为目的会有变化,如幼儿时期大多的行为目的是获得注意,且开始呈现争取权力的行为目的,之后,孩子获得注意和争取权力的行为目的持续,儿童阶段可能开始有报复和自暴自弃的行为目的;到了青春期和青少年时期,后二者行为目的更可能大量增加。因此,这种行为目的的变化和导正不得不多加留意。青少年的行为偏差目的通常青少年的叛逆行为主要有七个目的: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权力、报复、自暴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权力、报复、自暴自弃、追求兴奋刺激、寻求同伴接纳和表自弃、追求兴奋刺激、寻求同

10、伴接纳和表现优越感等。现优越感等。而事实上不论是成人或青少年都有这七个行为目的,只是程度上不同而已,我们对行为探讨并不是要借此证明青少年子女坏的一面,而是要了解青少年子女的行为与父母所教养方式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的行为目的及其表现:1、获得注意:捣乱,恶作剧,做小动作,不断问、获得注意:捣乱,恶作剧,做小动作,不断问问题,磨蹭,健忘问题,磨蹭,健忘2、争取权力:任性,耍脾气,固执,口服心不服、争取权力:任性,耍脾气,固执,口服心不服3、报复:打架,逃学,无理要求,情感淡漠,自、报复:打架,逃学,无理要求,情感淡漠,自残,吸毒残,吸毒4、自暴自弃:反应迟钝,麻木,行动迟缓,学习、自暴自弃:反应迟钝,麻木,行动迟缓,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成绩一落千丈5、兴奋刺激:赛车,网络游戏,冒险、兴奋刺激:赛车,网络游戏,冒险6、同伴认同:电话频繁,上网聊天,同学聚会、同伴认同:电话频繁,上网聊天,同学聚会7、表现优越感:追求名牌服装,打扮标新立异、表现优越感:追求名牌服装,打扮标新立异知识回顾知识回顾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谢谢 谢!谢!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