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南腔北调名家名作以 刀 锋 刺 入 青 春 期 少 年 的 春 梦 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的现实批判性文/张琳摘要:水泥花园采用后现代的写作技巧,以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视角,讲述了四个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孩子遭遇的成长困惑和伦理崩塌的悲剧性结局。伊恩麦克尤恩以敏锐的观察力注视着现代工业用水泥浇筑起来的生存空间里人的生存状态,以精准的感知力探触到了人类灰暗的无意识欲望层面,借着青少年“不可靠的叙述”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和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疮疖。麦克尤恩的写作如在刀锋上行走,他总是以冷峻的笔锋划开现实的粉饰,揭示荒诞又残酷的真实世界。本文试图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水泥花园平静的叙事语言下
2、涌动的现实批判暗流。关键词:刀锋;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批判性伊恩麦克尤恩(IanMcEwan,1948-)算是年少成名的作家,他27岁完成的处女短篇小说集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FirstLove,LastRites)获得了 1976 年的毛姆奖,小说集分别从八个处于童年、青春期、青年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讲述了八个荒唐、魔幻、骇人的故事。写于 1978 年的水泥花电影水泥花园剧照。英国郊区,一家人搬到一幢黑色的公寓中。父亲在修葺院子时猝死,母亲则自此患病,每况愈下。为了不使四个孩子被福利机构领走,母亲坚持不去医院,最终郁郁离开人世。长子杰克与长女朱莉将母亲的尸体偷偷沉进水泥之中,带着弟妹
3、汤姆和苏独自生活。四兄妹的生活虽然艰苦,却自由自在。杰克更与朱莉发展出一段禁忌之恋。81南腔北调名家名作园(TheCementGarden)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麦克尤恩仍然选择以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视角叙述四个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孩子遭遇的成长困惑和野蛮生长后的悲剧性结局。中国著名作家余华曾说麦克尤恩是“在刀锋上行走的作家”,他总是以冷峻的笔法划开现实的粉饰,揭示荒诞又残酷的真实世界。本文试图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水泥花园叙事暗流下尖锐的现实批判性。“我父亲不是我杀的,可我有时觉得是我促他走上了不归路。而且他的死如果不是正巧赶上了我自己肉体成熟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它跟这此后的事态发展相比
4、就好像算不了什么了。”1 这是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叙述人杰克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长了满脸的青春痘,不爱学习,有点儿叛逆,有时爱逞能,有时又缺乏主见。杰克本来和父亲在花园干活,没干多久竟找了个借口溜上楼,一边想着与苏和朱莉玩的“身体游戏”,一边自慰了起来。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难沟通、最难管教的,同时又是脆弱的、敏感的。麦克尤恩以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视角进行第一人称叙述,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又增加了故事的不可靠性。美国叙事学家韦恩布斯(WayneBooth)在小说修辞学中说:“我把按照作品规范(即隐含作者的规范)说话和行动的叙述者称为可靠叙述者,反之称为不可靠叙述者。”2 布斯提出的衡量不可靠叙述
5、的标准,是指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是否存在距离。回过头来看这句话,“我父亲不是我杀的,可我有时觉得是我促他走上了不归路”,该如何理解?“我”是否因为自己的偷懒直接导致患心脏病的父亲劳动负荷过量而内疚?还是嘲讽父亲的身体素质不济?杰克潜意识里觉得父亲的死和自己有点儿关系,但更多的像是为自己撇清关系。冷眼旁观父亲的死亡,为小说蒙上了一层骇人又荒唐的色彩,麦克尤恩就是在这个少年荒诞不经、似真似幻的叙述中,去接近事情的真相,进而以点带面去揭露普遍存在的可怕真实。真实是什么?在杰克的叙述中,父亲是个专制、自以为是、对子女缺乏关心又十分严苛的人。四个孩子对父亲没有多少好感,“我父亲也已经是个半残废了,他将不
6、得不和汤姆竞争母亲的关爱”3。孩子们甚至私下揣测父母其实相互痛恨对方,父亲死了正好称了母亲的意。这些对父亲不利的评价不论客观与否,都透露着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也为两个男孩严重的恋母情结埋下了伏笔。奥尔罕帕慕克的名作 我的名字叫红(MyNameisRed)采用“多重式内视角”叙述,小说中的人物每人讲一段故事,每个人因为性格不同、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不一样,这就出现一种复调式叙述。除了安排不同人物参与叙述外,帕慕克还让一具尸体、一条狗、一棵树、一枚金币都参与了叙述,不仅增添了古奥斯曼艺术的神秘性,也让事情的真相扑朔迷离,形成“罗生门”现象。叙述者的话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就是一种不
7、可靠叙述。杰克不可靠的叙述不仅是针对有关父亲的评价,他还经常会生发一些奇特的联想,有时浑浑噩噩,是梦是醒,是真是假,连他自己也分不清楚。他躺在地上晒太阳也能做起白日梦,大热天的在大街上闲逛还出现幻觉,把一个穿红外套的女人误认为是学校的老师,又误认为是母亲,最后才发现是姐姐朱莉。还有一些梦境与现实交织、虚实结合的叙述,也让杰克讲的故事模棱两可、真假难辨。“我醒过来的时候觉得很奇怪,我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床上。”“我用手指甲沿那条极细的裂纹划过去,现在在我看来当初我们为什么要把她埋在这个柜子里一点儿都不清楚了。当时似乎是一目了然的,是为了这个家庭不至于离散我对她的脸的印象,我的所有记忆都最终化为乌一、
8、以青少年“不可靠的叙述”揭露成长之痛82南腔北调名家名作有。”4 就连与朱莉发生性关系的场景,杰克叙述的主观性也很强,似乎是朱莉主导着一切,他只是个做梦者,顺从地接受着梦中发生的一切。杰克爱浮想联翩、插科打诨的性格,加上他并未成熟的心智,令人怀疑整个故事的真实性。麦克尤恩早期的作品常以儿童的视角来讲述童年的故事,他用抽烟、喝酒、伦理错乱、懵懂性意识建构了一个怪异的叙事空间,以如梦似幻的视角放大极端的感觉。正是这些荒诞的故事,引发人思考现实世界里的种种现象是否如同社会秩序里潜在的意识形态所认定的那般和谐。左翼理论家杰姆逊的文学阐释理论认为历史与文本之间是一种同构的关系,历史真实往往以“潜文本”的
9、方式存在于作品之中,对文学作品意义的阐释就是要揭示出各种隐蔽的意识形态力量。社会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在忧郁的热带里记录了卡都卫欧人(Caduveo)的面饰艺术,他认为面饰艺术是纾解现实中被压抑的对于族群内不平等和冲突的不满的一种象征性解决方式。杰姆逊很认同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他认为文本本身有要表达的社会愿望。麦克尤恩通过杰克这个青春期少年“不可靠的叙述”,把资本主义社会中对青少年成长关注的缺乏揭露了出来。生长于资本主义工业时代文化空间中的劳工家庭,父母的感情又不是特别融洽,杰克也只能封闭自己的内心。对性的探索和做白日梦的习惯,可以看成是他渴望成长、摆脱父
10、权的隐在表达。他因为对外界和成长代价的担忧而退回自己孤僻的小天地,以封闭空间里的私密行为来充当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少年侃”5 的叙述里,叙述人的心理意识占据了主导力量,读者只能通过各种叙述细节和文字里的蛛丝马迹去推断事件的全貌。那么,这个“哥特式故事”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只是一个青春期少年的春梦?如果故事是真实发生的,是否所有细节都如杰克这个叛逆又孤僻的小家伙说的那样?父亲真那么令人反感,还是青少年的俄狄浦斯情结在作祟?朱莉真的主导了与杰克的乱伦行为,还是如同杰克每次自慰时都要习惯性地臆想着朱莉和苏的身体才能完成的成熟性标志?整个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杰克臆想的?关于这些问题,作者没有给
11、出明确答案,他只是透过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少年的视角来呈现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叙事文本有两个特点:一是诗性的,它是一种想象的东西;二是语言的,历史真实必然是修辞的,不可能摆脱虚构性。那么如何看待水泥花园这个文本所反映的真实性呢?一方面,杰克这个未成年孩子看问题是片面的,正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何况杰克还爱做白日梦,满脑子浮想联翩,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是真实还是幻觉;另一方面,孩童的感觉是敏锐的,他们没有多少花花肠子,童言无忌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的真相。尼采赞美孩子的天真无邪,认为有些事经过成年人的矫饰之后,反而不足为信。麦克尤恩正是通过青少年“不可靠的叙述”去揭露成人不敢谛视的真实,以
12、冷峻的姿态站在文本背后,以青少年成长遇到的阻力和伤害来批判现实世界的冷漠与虚伪。麦克尤恩本人生在一个有伦理禁忌的家庭中,他年少时在寄宿学校里遇到的来自破碎家庭的同学们对他童年敏感心理的影响,体现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家庭伦理往往和财产、能力、性、其他象征资本纠缠在一起。性在麦克尤恩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透过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立体几何(SolidGeometry)里怪诞的性器官崇拜贯穿全篇,丈夫在性爱中谋杀了自己的妻子。家庭制造(homemade)、蝴蝶(Butterflies)都谈到了性启蒙话题。麦克尤恩显然受弗洛伊德影响很深,弗洛伊德把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力
13、比多”发展二、家 庭 伦 理 畸 形 的 禁 忌 空 间83南腔北调名家名作划分为五个时期 6。水泥花园里的四兄妹分别是17 岁的朱莉、15 岁的杰克、13 岁的苏和 6 岁左右的汤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性意识的困扰。刚上小学的汤姆处在“性器期”,这一时期需要父亲的陪伴和认同来帮助他培养男子气概,以摆脱拉康所说的“想象界”阶段婴儿对母亲的依赖。然而,父亲以粗暴的形象介入亲子关系,打破了孩子与母亲的整体性世界。汤姆非但没有形成独立的健康人格,反而畏惧于父亲的淫威,进而转向母亲,寻求心理安慰,这直接导致了阉割的焦虑一直伴随着年幼的汤姆。根据杰克的叙述,父亲对汤姆很严格,总是故意用言语打击他,还利
14、用母亲去对付他。太过专制的父亲没有恰当地引导汤姆的性别观,导致他穿裙子扮女孩,在朱莉那里寻求母亲的关爱。在母亲死后,汤姆更是把朱莉当作母亲的接班人,甚至干脆退回奶娃娃时期,直接睡在婴儿床上,通过哭闹来引起朱莉这个代理母亲的注意。然而,没有摆脱俄狄浦斯情结的不只是汤姆,就连青春期的杰克也渴望母亲的关爱和注意,不论是在 8 岁那年趁父亲和姐姐妹妹不在家装病独占母亲,还是在母亲去世后,看到婴儿床跟朱莉的床挨得近而感到恼火,都带有浓重的恋母情结。孩子们躲在浴室里玩的身体游戏更是令人惊讶。直到小说末尾,朱莉与杰克发生了性关系,懵懂的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彻底掀翻了道德人伦。四个孩子都被放置在了性困惑中,萌动的
15、性意识不仅让杰克频繁地自慰,还在无家长照看的“孤岛”即将被德里克这个外人入侵时,推动了姐弟俩发生乱伦,欲望的错乱与情感的变形,让家庭伦理滚落至深渊。显然,孩子们没有得到正向的性教育,专制的父亲缺席了孩子们的性启蒙,而慈爱的母亲似乎也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母亲发现杰克自慰,说了两句话:“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都在干嘛。你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人了,为此我很骄傲有些事本该你父亲告诉你的你要继续这么下去,你就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每次你干那个,就等于失去两品脱的血。”7母亲点到为止的引导并未对杰克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他反而自慰得更频繁了。性启蒙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成长,来自家庭的开放、健康的性教育,对他们建立
16、正确的性别观和性意识至关重要。即便是在思想开放的英国,性教育也是个敏感话题,它牵涉到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家长处理不好会触动孩子的防御机制,要再打开心扉就并非易事了。在小说中,透过杰克的叙述可知,家庭教育缺失了一大块,至于学校教育,只有零星几点笔墨,社会的规训也没有对与世隔绝的他们起到明显的作用。除了懵懂的性意识之外,青少年渴望成长的权力欲望也引起了麦克尤恩的关注。杰克和朱莉在母亲死后,逐渐地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这一方面是因为母亲在临终前的交代,另一方面是由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成长的盼望,这直接表现为对权力的渴望。母亲临死前把杰克叫到床边,做最后的叮嘱,而杰克心里想的是:“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她到底
17、要离开多久,一种自由的感觉已经在我心里蠢蠢欲动。”8 母亲死的时候,杰克心里隐藏着一种冒险和自由的感觉,这种大胆的想法虽然叛逆,甚至是忤逆,但也算是青春期少年的成长欲望压抑了家庭伦理。除此之外,杰克自认为身为朱莉的兄弟,有权过问她男朋友的事宜。德里克在台球馆介绍杰克是“朱莉的弟弟”,这种连名字都不提的介绍令他感到身份被蔑视。事实上,杰克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对权力的渴望,并不是在母亲死后才开始的。早在父亲死前,杰克在玩身体游戏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苏提出的当被探索的标本的请求,并透过一个想象中的烟斗发号施令,他就已经不自觉地开始学着父亲用男权象征烟斗,来建构自己想象中的权力欲望了。相对于杰克的父权文化
18、想象,朱莉的女性意识显露得更加充分。朱莉大胆又能干,在学校里很有声望,有领导者的潜能,并且曾经对杰克嘲笑汤姆穿上连衣裙打扮成女孩而严厉地与之发生争论。她对杰克潜意识里的性别等级秩序感到生气,内心的女权意识不容许女性文化符码被男性嘲笑。母亲离开后,朱莉抽烟、逛台球厅、夜不归宿,都表现出大胆、有主见的女权思想。后来朱莉回归家庭,扮演起母亲的角色,显然她做得比杰克好,更重要的是她掌管着家中的经济大84南腔北调名家名作权,俨然承担的就是当家主母的角色。就连后来与亲弟弟发生乱伦也是由朱莉主导的,这似乎是在暗示传统父权制度文化的瓦解。麦克尤恩在 1978 年写下水泥花园无疑受到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
19、的解构主义、女权主义等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他有意地探讨了传统父权与女权思想意识之间的斗争。“水泥花园”不只是父亲打造的庭院,也是父亲有意要隔绝家庭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飞地”,它就像一个被废品站环绕的孤岛。父母的人际关系网几乎是空白的,唯一一次提到亲戚,还是父母去参加他的葬礼。父母离群索居,排斥参与社会生活,子女也对社交不感兴趣。杰克不爱去学校;汤姆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后,更是恐惧外界的霸凌,直接退回到奶娃娃时期,逃避成长的压力;苏是个内向的女孩,平时都关在房间里看小说、写日记。只有朱莉在外面找了个男朋友,但在察觉到家庭的危机后,又想方设法抵制男友进入没有大人看护的“孤岛”,极力阻隔外来者的闯入。家庭伦
20、理的崩塌是受到内部的错误诱导与外部的蛮力挤压造成的。父母营造了一个几乎零社交的家庭环境,孩子们在为数不多的社会交往中,感受到的更多是恶意。所以,母亲临终前嘱托不要让外人闯进来照管,不要让家被搬空,就像是金箍的咒语,勒紧了孩子们的生存意志。他们坚决抵制外人的闯入,维持着残破的家庭,让本就淡薄的社会属性更加模糊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认为,无创伤的童年经历有助于树立强大的自我,而困在“水泥花园”里的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失去了双亲,又在为数不多的社会交往中得不到悦纳,无疑是很难建构社会属性的。所以,当德里克企图介入家庭内部,当“大爸爸”时,几个孩子团结一致地撒了谎,把地下室母亲的尸体说成是狗的,他们不
21、愿意参与社会生活,也不具备维持社交关系的能力。“水泥花园”就是个藏着骇人秘密的禁忌空间,在这里,个人伦理、家庭伦理甚至社会伦理,都被家庭错误的引导和缺席的社会规训给扭曲了。然而,像杰克一家这样不幸的家庭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在少数。数据显示,英国在 1969 年出台离婚法后,英格兰和威尔士迎来了二战后的第一次离婚高峰,1972 年有11.9 万桩离婚案,离婚率高达 9.4。1970 年以来,英国的离婚率提高了三倍。9 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一个稳固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能给正常的家庭伦理秩序提供肥沃的土壤。麦克尤恩本人的家庭禁忌对他童年心理造成的震动,让他能融情入景地体察社会现
22、实中存在着的错位的家庭伦理。水泥花园里姐弟俩乱伦的悲剧是作者对工业社会文化现实的批判,也是他意图通过文学书写来引起社会警觉,企图进一步化解现实矛盾的审美理想。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先进工业国,蒸汽火车的发明把维多利亚时代推进了黄金时期。19 世纪,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地,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的殖民体系才瓦解。一套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在百余年中,早已渗透到每个社会结构单位中。水泥花园中没有提到父母的职业,也没有提到父母不参与社交活动的原因,通过杰克描述家周围的道路,可以判断这个街区正在被拆迁。从安德鲁伯金(AndrewBirkin)于 1993 年执导的同名电影里
23、可以看到,杰克去学校的路上有两栋高楼,周围是一片荒原,暗含着现代生活的危机。马克思从工人劳动中看到“人的异化”10,这是现代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水泥是现代化工业的建筑材料,现代化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不信任。在水泥花园里,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结构单位,受到了来自社会压力三、撕 裂 的 资 本 主 义 工 业 社 会85南腔北调名家名作和自身内部矛盾的挤压,孩子们在一个与世隔绝又伦理畸形的生活环境里,只能迷惘地生长着,他们丝毫不具备抵抗外来侵袭的能力。本应该其乐融融的六口之家,并没有太多的温情。按照杰克的叙述,父母在世时,家庭关系并不融洽,父母感情不和,
24、父亲疏于对子女的关爱,子女对父亲也缺乏应有的尊重。父母相继离世后,孩子们更是在一个畸形的自由天地里野蛮生长,丧失了价值判断,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保障。没有人做饭,朱莉买回来的鲜肉因为时间久了而腐坏,垃圾几个星期不倒,苍蝇在厨房乱飞。汤姆因为恐惧外界的霸凌而拒绝成长,奶娃娃一般依赖着长姐朱莉,导致性别观错乱;苏比原来更安静、更孤僻了,整日关在房间里;杰克不是睡觉就是自慰,被空虚感拿捏得死死的。杰克后来重读了亨特船长的小说,开始打扫厨房,淋雨之后停止了自慰,看似成长了,结果在德里克企图介入家庭内部时,他与朱莉做出的应激反应却是企图通过乱伦行为来接替父母的家庭职责,维持这个残破的家。工业社会的规
25、约让父母十分排斥与外界接触,孩子们也不喜欢社交活动。母亲临死前交代朱莉和杰克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不要让家分散了。这种临终前对子女最后的关怀,充满了对外界的不信任和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担忧。那么,造成这个家庭对外界极力排斥的原因是什么?象征文明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否真如国家意识形态宣称的那般进步?文明是建立在残酷的杀戮与剥削之上的,社会福利制度自然也是既得利益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权益的稳定而采取的社会规范措施。社会福利制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表现,一方面,它是特定社会集团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建立的一套思想体系,这套思想体系满足了他们解释自己处境的需要,可以起到安定社会和文化结构的作用;另一
26、方面,它又是对当前现实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必定是要满足特定阶级的经济利益需要的,它以表面的统一掩盖了社会结构内部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虽然麦克尤恩把叙事空间限定在一所与世隔绝的房子里,但他的批判性视野投向了 20 世纪的英国社会结构。康德在什么是启蒙的开篇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性,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和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性!”11 所谓“不成熟”(immaturity),指的
27、是我们意志的某种状态,即在需要运用理性的领域,使自己接受他人权威的引导12。简单来说,启蒙是运用理性的勇气。资本主义自 14 世纪萌芽,逐渐发展壮大,到 18 世纪与封建贵族抗衡,并且以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标志性事件,对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产生重大影响,都离不开理性的运用和科技的实践。19 世纪以来,国家和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将自身正当化为历史的合理性,而实证科学的发展,促使康德的启蒙从对理性的确证演变成了对理性的反思。从康德、福柯、法兰克福学派等人对理性的批判性反思,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发展的现代性带来的严重后果。现代人过于理性而精于算计,造成了交往的异化,区别于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紧密,现代社
28、会蕴藏着许多危机。从前人类的忧虑通过求助宗教得以寄托,尼采提出“上帝死了”之后,现代宗教也已经祛魅了,就连保险公司也不能覆盖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风险。跟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造成人的异化,杰克一家对社会的不信任也找到了根源。麦克尤恩参加过 20 世纪 60 年代的反文化运动,虽然后来对反理性主义文化感到厌倦,但他如同社会观察家一般敏锐和犀利,捕捉到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撕裂。社会制度与家庭生存的矛盾,让孩子们把母亲的尸体封存在水泥里,不敢让外界知晓。更加残酷的现实是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在理性而冷漠的工业社会里,几乎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并不适用于被社会抛弃的“他者”。8
29、6南腔北调名家名作注释:多重式内视角:采用不同人物的眼光来反复观察同一事件。参考文献:13478 英 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 M.冯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10,110,31-32,60.2美韦恩 布斯.小说修辞学M.付礼军,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5 英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 M.王峻岩,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7.6 奥地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学三论 M.若初,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9 曹瑞臣.当代英国离婚态势与特征探析 J.欧洲研究,2005(02).10 德 卡尔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
30、000:60-61.11 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2.12 王丽丽.把康德的启蒙事业推进到底福柯论启蒙与现代性 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05).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麦克尤恩采用后现代的写作技巧,以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视角展开叙述,冷静地构思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成长悲剧。小说中多处细致的心理描写穿插着梦境,联想与现实交织,简洁的语言透着话中有话的笔力。作者把自己隐藏得很好,在文中丝毫找不到他的痕迹,但越来越荒诞的故事进展还是透露了他介入现实的创作态度。水泥花园以为数不多的人物和并不复杂的情节,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成长的阻力、
31、家庭伦理危机和社会结构矛盾。麦克尤恩以锋利的笔尖,冷酷地刺入一个青春期少年的欲望世界,划破了现实社会的矫饰,饱含讽刺地揭示了客观现实中的虚伪与暴力,以批判性的态度引发世人对现代性的反思。四、结 语wy责任编辑王晓杰 美编赫赫参考文献:1周韶华.我的一份人生入场券A/周韶华.大家之路周韶华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2.2 周韶华.入编者说 A/周韶华.大家之路周韶华 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1.34 周韶华.大河寻源记上 J.美术,1983(3):48.59 周韶华.我的艺术观和方法论 A/周韶华.大家之路周韶华 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38,35.6 周韶华.
32、再论全方位观照 A/周韶华.大家之路周韶华 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27.7周韶华.大河寻源记下J.美术,1983(8):4447.8 周韶华.横向移植与隔代遗传:1985 年 1月 31 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讲演 A/周韶华.大家之路周韶华 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10.10 周韶华.追求大美,建构盛世文化周韶华访谈 A/周韶华.大家之路周韶华 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129.11 周韶华.千佛山下答客问 A/周韶华.大家之路周韶华 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148.12 刘曦林.周韶华简论 A/周韶华.大家之路周韶华 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151.13 钱绍武.看“大河寻源”画展有感 A/周韶华.大家之路周韶华 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90.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责任编辑闫莉美编敏子(上接 7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