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2022-12-30基金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0年度课题“从 科教兴省 到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研究(课题编号:FJ2020ZTB036)”。作者简介余芝云(1985),女,福建南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福建萌发余芝云(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002)摘要: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论述既来源于对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坚持,也萌发于科教兴市、科教兴省的福建经验。对习近平在闽期间探索科教事业的历史脉络和战略举措以及福建经验与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内在契合的梳理,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精神实
2、质和核心要义。关键词:福建;科教兴省;科教兴国;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823(2023)02-0001-06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25 No.2June 2023doi:10.3969/j.issn.1673-4823.2023.02.001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论断,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后,第一次以一级标题的形式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科教兴国战略在实现中国式现
3、代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科教事业,是贯穿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1956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吹响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角,奏响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序章2;1988年邓小平在此基础上,于改革开放之初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成为科教兴国战略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依据3;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上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4。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
4、的决定 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同年9月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则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2006年,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大理念,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鲜明倡议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5,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并
5、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要全面把握并自信自觉地推进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就离不开对其萌发历程的系统探究。2021年3月,习近平在闽考察时曾动情地讲道,“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6。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国实践是习近平在闽期间对科教事业探索的深化与升华。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全面准确把握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始终将科教事业第25卷第2期2023年6月1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要位,扎实推进“科教兴省”发展战略。科教兴省的福建经验为新时
6、代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国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因此,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科教事业的福建探索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进而推动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持续深化。一、福建“科教兴省”的历史脉络1985年,习近平从河北正定县来到福建,先后在特区厦门、山区宁德、省会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了十七年半,深入且全面地参与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为习近平深刻洞察科教事业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战略要义创设了有益环境,更为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在福建的萌发奠定了稳固基础。(一)科教拓岛,规划先行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正是在这个艰难起步的关键时刻,习
7、近平来到厦门并担任副市长一职。初创时的厦门仅2.5平方千米,是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经济特区,且由于长期处于海防前线,以至于其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较其他特区更为迟缓。如何补上发展的“欠账”,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投入实现厦门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厦门特区建设者面临的挑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习近平在他主持编制的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中提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并将其作为破解厦门特区发展瓶颈的钥匙7,并前瞻性地把“科技先进”作为厦门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为起跑线上的厦门特区理清比较优势、实现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注入了磅礴动力。(二)科
8、教减贫,弱鸟先飞1988年,历经3年经济特区的锻炼,习近平赴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而此时的宁德刚完成撤县设市,还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正面临着亟待摆脱贫困的历史重任。在对宁德的贫困问题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习近平深刻剖析了闽东科教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内在联结,并敏锐地指出“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8。为此,习近平始终把科教事业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8、科技扶贫、积极提升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等举措,实现了教育、科技、经济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宁德摆脱贫困、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三)科教兴市,加速调整20世纪90年
9、代的福州,亟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1991年4月,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科教兴市”座谈会上,鲜明指出“科技与教育是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两翼”9。1992年,习近平在其倡议并主持编制的 福州市 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 中把“科技先进、教育发达”确定为福州的战略发展目标,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科教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将福州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心逐渐转向依赖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发展轨道上来,实现了福州经济社会整体的快速发展。(四)科教兴省,跨越发展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扛起带领福建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重任。此时的福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起之秀,与全国
10、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亟待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对此,习近平敏锐地指出,“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福建要在更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10;并在中共福建省委六届十次全会上明确强调,“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落实到跨世纪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我省经济在新世纪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11。习近平亲自担任福建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把科教事业的发展作为推动福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教兴省”战略,为福建在新世纪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二、
11、福建“科教兴省”的战略举措从拓荒厦门经济特区到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从推进省会城市现代化建设到带领福建省跨世纪发展,习近平深入谋划并系统推进科教兴省战略,有力促进了福建比较优势的发挥,为福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一)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习近平在福建,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财政投入、资源配置上都优先考虑教育发展需求。1.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教育先行。教育投入既是保障教育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评估教育优先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但由于教育回报的滞后性,教育投入常被视为一种消费性投资,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要上,教育要让”的观念一度盛行。1988年,
12、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思考闽东经济发展问题时就敏锐地指出,“我们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办教育”7。1994年,习近平在福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牢固树立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的观念。习近平在福建省政府工作期间更是进一步明确要求,“宁可在其它方面忍耐一点,也要保证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12。在他的持续推动下,福建在教育上投入显著增加,仅2000年福建教育投入就增长17%10。习近平对教育投入的保障,为福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在改革开放初期,福建不仅有发达的沿海经济带,还有不少贫困县,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沿海与山区、城
13、市与农村教育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普遍存在。为了推动福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习近平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竭力推动公共资源向薄弱环节、薄弱地区、薄弱群体倾斜,有力促进了福建山海、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协调发展。为了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在福建省政府工作期间,习近平不仅力推建立专项资金以发展和改善“老少边岛贫”地方义务教育条件和水平,保证欠发达地区学生享有城市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12,还推动出台 福州市外来务工从业人员子女就学暂行办法,有力保障了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3.坚持立足实际,提升教育效能。习近平立足福建发展实际,推动教育事业不断攻坚克难,最大效度地服务
14、福建发展大局。习近平在宁德,基于闽东“老少边岛贫”的客观现实,战略性地提出闽东不应只着眼于发展扫盲教育,应在发展扫盲教育的同时,要着力发展好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切实把扫盲教育与学习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符合闽东发展实际的“泥味十足”的教育特色8。习近平在福州还对教育规模的适切性进行了探索。他在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就明确提出办学应“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并清醒地认识到“比大是比不过人家的,职业大学要走的路就是要办成适应市场的需要、人才的需要和福州经济建设需要的学校”13,鼓励闽江职业大学秉持“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主
15、动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培养适切性人才。(二)用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调把加速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用科技赋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创新驱动福建的高质量发展。1.把科技发展摆在战略要位。习近平在其主持编制的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就专题研究厦门的科技事业发展规划,并前瞻性地把科技先进作为厦门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主张“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8,是闽东百姓摆脱贫困的利器,并强调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8。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则进一步将科技的战略观映射到现代化城
16、市发展的首要目标上,把科技先进作为福州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并系统部署“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习近平在每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持续坚定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并鲜明指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必须抢占科技制高点”15。2.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厦门特区的初创时期,习近平就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创新驱动的理念注入厦门,前瞻性地布局了海洋开发、电子工业、生物工程等新兴科技产业,为厦门发展塑造了“高素质”的鲜明导向。面对闽东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而又亟待脱贫的实际,习近平主张借助科技创新突破资源存量的限制,实现资源的增值和百姓的增收。在习近平的极力推动下,宁德成功破解了大余芝云
17、: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福建萌发3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黄鱼人工育苗的世界性难题,闽东沿海因此一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大黄鱼核心养殖区,闽东传统养殖业在科技的赋能下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习近平在对福州发展建设的探索中,强调要转变单纯依赖投资的旧理念,并将“科技驱动,加速调整”作为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5。在习近平倾力推动下,“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加速,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技兴海、科技兴贸成了福州经济建设的热词,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山星火科技密集区、荆溪农业科技园区顺利落成,福州抗生素总厂、福州变压器厂、福州锅炉厂等一批科技示范企业逐步壮大16,福州经济结构实现了系统性优化。1994
18、年,福州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到 43%16。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习近平从推动福建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抢占科技制高点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系统部署,并作出“建设 数字福建,就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制高点之一”的科学判断15。为了推进“数字福建”建设,习近平不仅倡议组建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还亲自担任组长。2000年,中共福建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将“数字福建”写入福建省“十五”计划纲要建议,并就此开启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这也成为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与实践起点。2001年,为了更好发挥数字福建引领创新的先导作用,福建出台了“十五”期间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意见,
19、提出在“传统产业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部署16。自此,福建开启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新世纪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在“数字福建”建设的带动下,福建产业的智能成分得到显著提升,传统产业在发展质量和生产效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三)把人才作为软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来建设习近平在 摆脱贫困 一书中曾指出,“人才兴旺就是科技兴旺,经济兴旺。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8。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把人才作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来建设,多措并举引才育才,广开视野举才用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用人才智力为
20、福建的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1.多措并举引才育才。对于人才培育,习近平鲜明指出,“是否重视培养人才是关系百年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8。面对闽东自然资源不足且又亟待脱贫的局面,习近平强调应以提升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为着力点,开发闽东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技术知识的合格劳动者”8。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宁德强化智力投资,兴办各级职业教育,培养专技人才,并在农村地区开展了系列实用技术培训,培育了一批农业技术能手。这不仅有效解决了闽东地区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为闽东地区摆脱贫困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习近平还通过自主培养与积极引进并举的方式双管齐下加快福建人才资源的开发,并在200
21、1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实施 541人才工程 和 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一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用好省内人才,积极引进省外、海外人才,努力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10。在习近平的关心与支持下,福州地区大学城、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新校区顺利竣工、福建农林大学顺利组建、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顺利落成、闽江学院顺利通过了原国家教委高教司检查验收。2.广开视野举才用才。对于人才选用,习近平强调要“广开视野、广开才路、不拘一格”18。习近平为了初创时期厦门特区的高素质发展,不论是编制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还是创建厦门航空,探索自由港建设,都积极寻求专家学者的
22、智力支持。仅在编制厦门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习近平就广泛邀请对厦门发展规划有研究经验的百余位同志共同参与论证,最终形成了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习近平在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时面对党内出现“共产党为什么要发展民主党派”的声音时,坚定提出要“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把方方面面人士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2002年,习近平在对南平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福建省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在求是 杂志上发表专题文章科学总结福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经验和启示,这也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全国示范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向基层群众传授适用的现代农业
23、科学技4术,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不仅充分发挥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力量,还有效提升了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团结人才、用活人才、激活发展的典范。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习近平以宽广的人才视野、博大的用才胸襟,为福建的高质量发展汇聚了人才的智慧与力量。三、福建经验与中国实践的内在契合科教兴国战略是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习近平始终从战略高度上认识科教事业的重大意义,把科教事业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来抓,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知识保证、创新动力和发展后劲,推动了福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生产
24、力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习近平主政福建期间关于科教兴省的重要探索与实践,深刻诠释了在当时的省情国情世情下福建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于科教兴国战略所作出的重要论断及相关战略部署,是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对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所作出的回答。“科教兴省”战略的福建探索与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国实践是一脉相承的。(一)中国实践延展了福建经验的战略举措科教兴省的福建经验为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国实践提供了初步探索和坚实基础,而中国实践则是福建经验内涵的深入发展,具有更
25、宽广的视野、更宏大的格局、更系统的举措和更深远的意义。从“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到把教育置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5;从把科技发展置于战略要位到“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20;从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从“争夺高新技术的制高点”17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5;从“把人才作为软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来建设”8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5,从多措并举引才育才,力促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到“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5,从广开视野举才用才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5;
26、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建设;从“科技特派员”的福建推广到全中国都有“科技特派员”。从福建经验到中国实践的演进,生动诠释了习近平关于科教兴国战略重要论述内涵的日益丰富、体系的不断完善。(二)中国实践延承了福建经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在闽期间始终强调,“我们要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 人民 二字,对群众的悲欢冷暖感同身受”21。秉持这一价值遵循,习近平在福建推进教育公平、教育扶贫,力促人人发展机会均等;推进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力促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力促人人成长成才。习近平在福建统筹科教事业各项工作的系列探索与实践深刻地回答了科教事业“为了谁”以及“依靠谁”的问题,彰显了科教
27、事业鲜明的人民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次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5;同时,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系列举措都更进一步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朝着让人民群众都能更自由、更公平地享有新时代发展成果,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方向大步前进。从福建经验到中国实践的演进,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未变。参考文献: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9.2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28、984:186.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4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1992-10-12)2023-05-11.http:/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21):4-25.6 兰锋,戴艳梅,周琳,等.情暖山海间 奋进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考察纪实N.福建日报,2021-03-30(2).7 崔永辉.努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N.
29、人民日报,2021-12-20(10).余芝云: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福建萌发5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42-174.9 冯雪珠,吴桦真.“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引发热议N.福州日报,2022-10-16(5).10 习近平.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2001-02-27)2023-05-03.http:/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跨世纪科教兴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173.12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2001-11-12)2023-05-03h
30、ttp:/www.fujian.NNN 史伟文.努力适应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把闽大办成更具特色的职业大学N.福州晚报,1996-04-04(1).14 郑璜,林蔚,游笑春.潮起东南“数”创未来:写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之际N.福建日报,2023-04-27(1).15 习近平.福州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J.发展研究,1995(7):5-7;26.16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五”期间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01-12-21)2023-05-03.http:/ 习近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J.福建经济,2000(7):4-5.18
31、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念好新时期的“人才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1(4):17-23.19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宁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183.20 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6):4-11.21 廖文根,宣宇才.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代表团之声):访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代表N.人民日报,2002-03-04(5).责任编辑:林振东The emergence of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education in F
32、ujian in the new eraYU Zhi-yun(School of Marxism,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Abstract: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of Xi Jinping s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not only comes from the adherence to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rejuven
33、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but also from Fujian s experience ofrejuvenating the city and the province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A review of Xi Jinping shistorical context and strategic measures to explore science and education during his stay inFujian and the internal agreem
34、ent between Fujian s experience and China s practice is conduciveto a profound grasp of the substantive spirit and core meaning of the relevant discussions on the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Key words:Fujian;rejuvenating the province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rejuvenating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