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第三十一章,医院感染,病原生物学,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医院感染的类型和传播途径。,了解,:,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了解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控制原则。,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患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
2、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开始或人院时已存在的感染。,门诊患者、探视者、陪护及其他流动人员,在医院内停留时间短暂,院外感染因素较多,其感染常常难于确定一定来自于医院,因此医院感染主要指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判定标准是:,1,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感染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第一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一、医
3、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其中主要是细菌,。,目前,,医院感染主要由,6,种细菌引起,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属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超过,50%,。,真菌,感染逐年增长,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表,31-1,)。,第一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表,31-1,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第一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一)大多为机会致病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大多是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机会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的
4、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第一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二)常为耐药菌株,医院,环境内的细菌长期接触大量抗生素,敏感菌株死亡,耐药菌株得到繁殖和扩散,。,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常能抗多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许多抗生素失效。,第一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三,)具有特殊的适应性,一些细菌在获得耐药基因产生耐药性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新的侵袭力和毒素基因,从而其毒力也得到了增强,更容易攻击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铜绿,假单胞菌适宜在潮湿环境中生存,营养要求不高,甚至可在蒸馏水和季胺盐类消毒剂
5、中生长,。,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有多方面,水龙头、拖布、水槽、体温计、蒸馏永、瓶装药液、洗剂、消毒液、液体肥皂等。,第二,节,医院感染的的类型,一、外源性感染,(,1,)交叉感染,从,患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等他人获得的感染常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传染病,患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从疾病的潜伏期到恢复前期都有大量病原体排出体外,通过呼吸、排泄、密切接触和送检的标本等途径,病原微生物可广泛污染医院环境,包括空气、水、地面、物品和各种医疗设备等;而且医院的某些环境还可提供微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成为某些疾病的传染源,。,第二,节,医院感染的的类型,一、外源性感染,(
6、,1,)交叉感染,可,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或借助其他媒介感染易感人群,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染源。,无症状病原携带者不易被察觉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中一股特殊人群,他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也可成为某些病原体,特别是耐药菌株的携带者。,第二节,医院,感染的的类型,一、外源性感染,(,2,)医源性感染,医院,内使用的各种器械、水源、食物和医院环境可被病原体污染而成为,传染源,血液,及其制品的应用,有可能带来了不良后果,如发热、败血症,甚至造成了一系列与输血密切相关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第二,节,医院感染的的类型,二、内源性感染,大多,为体内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力低
7、下或缺陷时,在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或因抗生素使用不当出现菌群失调时,正常菌群可转变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或自身感染,(self infection),。,第三节,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一、空气传播,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将病原体排出,通过气溶胶散布、飘浮于空气中,。,被,细菌污染的空气调节器、呼吸机、雾化器、湿化器等形成的医源性气溶胶,。,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的医院感染有流行性感冒、麻疹、结核、肺炎、军团菌病、革兰阴性菌呼吸道感染和真菌感染等,。,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手术,其术后感染率可高达,31%,。,第三节,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二,、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与,患者或病
8、原携带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尿液、皮肤和污染伤口直接接触而受到其中所带病原体的感染,。,第三节,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二,、接触传播,2,间接接触,与,环境中带有病原体的物品接触而致使感染产生,如用于诊治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婴儿奶瓶、尿布;病床用品,甚至某些用于治疗或消毒的药物,。,现代,介入性诊疗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将病原体直接带入体内,也可使患者自身微生物转移到其他非正常寄居部位或无菌部位而引起感染。医护人员的手在接触传播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第三节,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三,、经注射传播,经注射传播,(infection by inoculation),包括使用未彻底灭菌的注射器、针头等;
9、注入带有病原体的血液、血制品等以及注入被细菌真菌等污染的静脉滴注液体、静脉用高能营养液等造成的感染。,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一,、消毒灭菌,1,、手的消毒,有,调查资料显示,医护人员手上的污染菌主要是暂住菌,如不认真进行清洁和消毒,则可通过医疗、护理等工作直接或间接传播病原体,造成交叉感染,。,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1,)洗手指征:,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皮肤黏膜有破损的患者及侵人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重症护理室、婴儿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传染病病房等重点部门;,在同一患者身
10、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时;,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戴口罩、穿、脱隔离衣前后、脱去手套后。,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2,)洗手的种类和方法,临床,工作中手的清洁、消毒包括:普通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普通,洗手是将手涂满肥皂,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而有力的短时揉搓,然后用流水进行冲洗,。,这,一过程可将手上的,60%,90%,的微生物除去,如果结合刷洗,微生物的清除率可达,90%,98%,。,实验,证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30s,后,可使手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减少,99%,。,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普通洗手方法:,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
11、表。,2,)打开水龙头。,3,)湿润双手,再取洁净肥皂或无菌肥皂液涂擦双手。,4,)充分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指甲缝、拇指、指关节等处,范围包括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5,)流水冲洗。,6),用擦手纸巾或安全帽包住水龙头将其关闭,或用肘、脚或感应式开关关闭水龙头。,7),取擦手巾,(,纸,),擦干双手或用烘干机干燥双手。,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卫生手消毒是使用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上的暂住菌群,。,卫生,手消毒的方法:在普通洗手后用,3,5 ml,消毒液涂擦双手及手腕至少,15,秒,并待双手自然干燥,。,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外科,手消毒是指用机械刷
12、洗及消毒液清除或杀灭手上暂住菌群并减少手上长驻菌群,以防止手术过程中手套破裂而引起的感染。,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洗手常用的消毒剂包括,75%,乙醇、,0.1%,0.5%,氯己定溶液、,0.2%,过氧乙酸水溶液,,0.05%,0.1%,次氯酸钠水溶液、含有有效碘,0.l%,的碘伏配制液及其他配制并辅以皮肤保护剂的各种新型混合制剂。,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2,、室内空气消毒,(,1,)物理消毒法,紫外线照射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紫外线消毒死角不彻底,产生的臭氧不仅气味难闻,且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导致胸闷、憋气、头痛、肺水肿甚至窒息等严重毒性副作用,因此必须在无人状态下才能进行紫
13、外线照射,;,滤过除菌是将空气气流通过孔径小于,0.2m,的高效过滤装置以除去细菌和带菌尘埃。,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2,、室内空气消毒,(,2,)化学消毒法,过氧乙酸:喷雾可用,0.5%,水溶液,剂量为,30ml,m,,喷后密闭,30min,;熏蒸按,0.7 5,lg,m,计算,熏蒸,2h,。过氧乙酸对金属和贵重仪器有损害作用,;,过氧化氢:用,3%,溶液熏蒸,4h,。过氧化氢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等特点,但对金属、机织物有腐蚀性,;,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2,、室内空气消毒,(,2,)化学消毒法,二氧化氯溶液:二氧化氯在水中溶解饱和后,即可以气态向空中自然逸散,
14、当空气中有效浓度达到,4mg,m,,即可杀死,99.99%,的细菌、病毒和真菌,;,中草药,如用艾叶,(lg,m,),点燃烟熏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3,、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1,)高危器械物品,指使,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如针头、注射器、手术器械、注射液体、敷料、静脉导管和尿道插管等,。,所有,这些物品最好应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3,、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2,)中危器械物品,指使,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需接触破损黏膜的器械,如呼吸机、麻醉机、胃镜、支气管镜、阴道窥
15、器、体温计和口腔器械等,。,这些,器械采用消毒即可,包括热力消毒、环氧乙烷灭菌、过氧乙酸和戊二醛浸泡,但浸泡的物品,用前必须彻底清洗,以免超敏反应等副作用,如果器械性能允许,最好用高压蒸汽灭菌或钴,60,电离辐射消毒,。,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3,、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3,)低危器械物品,指,只接触未损伤的皮肤,不进入无菌组织和不接触黏膜的物品,如治疗盘、治疗车、食品器皿、便盆等。对这些物品一般用后清洗、消毒处理即可,。,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3,、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4,)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对,医疗工作中需要快速周转的关键和半关键性器材,如纤维内镜、牙钻、牙
16、科手术器械等的灭菌消毒既要时间短,又不能损伤器材,难度较大,。,目前,常用瞬时灭菌、微波灭菌、高效消毒剂快速处理、中效或低效消毒剂与低热,(60,),协同等方法。,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4,、环境消毒,室外环境应清洁干净,一般不消毒,。对,有特殊污染的局部及空间,可用化学消毒剂喷洒,。,室内,环境应清洁卫生,进行湿式打扫,保持无尘,。,地面,、门窗、墙壁和天花板一般无需消毒,。,但,若局部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需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4,、环境消毒,某些,与患者频繁接触处,如门诊挂号、取药、抽血化验等窗口,诊室、病室的门和门把手,公用
17、电话等要定时消毒,。,水龙头,,洗手池等应装脚踏开关,防止手的污染,。,厕所,应在搞好清洁的基础上使用消毒剂。,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二、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1,、传染源隔离,有助于预防致病性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综合性医院的呼吸隔离、肠道隔离、外伤隔离等需有单人隔离室、专科隔离门诊和隔离病区等设施,。,隔离,病区则必须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护理人员进入室内须认真洗手,穿隔离衣,。,一切,被污染的物品均需装入污物袋后再取出隔离室,。,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二、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2,、保护性隔离,如对早产新生儿及免疫缺陷患者采取的隔离,。,这种,隔离除特殊
18、设施外,医护人员均须穿无菌衣、帽、鞋、口罩及手套等。,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三、合理使用抗生素,自,抗生素问世以后,很多感染性疾病得到诊治,手术感染得到控制,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对医院感染带来种种不利影响,表现为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广泛出现和感染微生物谱的变化,以至许多抗生素失去作用,甚至发生耐药菌的爆发流行,。,第四节,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三、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成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尽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根据药敏结果、药物的抗菌谱,选用合适的抗菌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状况等调整给药剂量和时间,不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伤口局部使用抗生素,;,预防性用药要有明确指征,;,合理地联合用药。,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