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023.8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UrbanDesign城市设计沿黄风貌带生态保护与空间营造的策略以济南新旧动能起步区示范段为例韩苗苗方贤松摘要:该文以济南新旧动能起步区示范段为例,从生态保护、文化挖掘、人与自然融合的角度为出发点,通过构建整体生态格局、建立重要的空间廊道和打造特色景观节点三个层次,营造河、滩、林、田、路等自然资源要素共生共荣、城市与黄河和谐统一的沿黄风貌带特色空间,以期在新时期黄河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风貌带的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特色风貌;空间营造黄河沿岸的建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本文以济南新旧动能起步区示范段为例,探索
2、沿黄风貌带生态保护与空间营造的策略。一、规划背景(一)黄河国家战略推动,生态保护成为发展基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二)济南城市北跨发展,沿黄空间营造意义重大济南作为黄河入海的龙头城市、黄河下游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城市,伴随城市北跨黄河发展,黄河成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发展主体和济南的绿心、城中河,黄河北岸的沿黄空间也将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地带。(三)历史文化廊道交汇,蕴藏巨大挖掘潜力地处黄河流域下游的济南深受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影响,沿
3、黄地区位于济南泉城特色风貌轴与黄河风貌带垂直交汇处,文化区位重要、历史遗存众多,文化挖掘潜力巨大。二、现状地域特征(一)场地概况场地位于济南市黄河以北区域,其范围西起建邦大桥,东至石济客专铁路桥,南至黄河北岸水域边界,总面积约2 4 km。场地包含堤顶路、黄河滩区、淤背区和北侧地块。黄河作为典型的“二级悬河”,黄河大堤地势整体高于周边地块,堤顶路是场地的最高点,作为防洪抢险堤横贯东西,道路两侧坡度较大,坡度在2%8%,宽度6 m,全长1 6 km;黄河滩地位于堤顶路以南,腹地进深2 0 01 3 0 0 m,南接黄河河道,地势较为平坦;淤背区宽度约1 0 0 m,防浪林和村庄带状分布;北侧为鹊
4、山、沉砂池等重要的生态空间。(二)过境交通为主,交通组织单一场地对外交通单一,堤顶路是唯一贯穿东西向的道路,南北向交通以城市过境交通为主,建邦黄河大桥、洛口浮桥、济北浮桥、铁路桥、G104、石济客专南北纵向贯穿,其中G309和G104与堤顶路平交,其余均为桥下下穿交口。场地内部的交通主要依靠堤顶路和内部道路,内部道路主要为农业生产道路和黄河堤坝抢险道路,道路宽度为2.5 4 m左右。(三)生态要素众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场地内现状生态资源丰富,包含山、水、林、田、岸、堤等众多自然要素,是济南重要生态功能区,但目前各类生态系统普遍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山山体海拔约2 0 0 m,山体由巨石堆
5、积而成,石缝间零星分布各类林木,登山路径险峻,山体易发生巨石滚落的地质险情;沉砂池作为重要的湿地空间,植物茂盛,每年天鹅、大雁等众多候鸟飞临此地,已形成良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 0 2 3.8/2 3城市设计UrbanDesign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滩地内的可淹没滩涂,植被单一,部分区域裸露,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林地包含防浪林、淤背堤和滩地内片林地,以杨树、白蜡为主,植物层次单一生长粗放;农田在黄河滩地内斑块状分布,以小麦为主,农作物种类单一。(四)历史文化悠久,现存资源保存完好场地历史文化悠久,伴随着河湖变迁、黄河改道,风貌不断变化,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览,留下众多诗画和传说。作为“齐烟九点”之
6、一的鹊山,与华山遥相呼应,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的鹊华秋色图就是描绘此处的风景;位于鹊山脚下的扁鹊墓,是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扁鹊死后就葬在此处,现立有康熙三年的石碑,碑上刻有“春秋卢医扁鹊之墓”八字。作为济南与北方地区联系的重要枢纽,沿黄地区也见证了济南近代的发展史,1 8 5 5 年黄河改道之前,此处为泺水入大清河的河口,泺口成为一处繁荣的码头。大清河变为黄河河道后,泺口成为山东省境内黄河最大的渡口;百年铁路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黄河上唯一一座百年历史的铁路大桥,尽管在战争年代历经多次炮轰,直到今天依然保持通行。(五)景观风貌多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场地内的景观风貌多样,
7、以自然景观为主,展现了长久以来人与黄河和谐相处的景象。其中黄河第九弯因此处为黄河在济南的第九道急转弯而得名,在这里黄河形成近乎直角的转角,造就了鹊华“视廊”上鹊山、华山、九曲黄河“同框”的壮美景观;黄河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1 0 0%,每年春夏秋季百花盛开;济南市区现存唯一的黄河滩区村庄一一冯塘村,黄河村居特色鲜明,周围农田林地环绕,生态环境与黄河风貌相得益彰。三、规划目标与策略(一)规划目标规划以打造济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试点段为目标,落实国家黄河战略,将黄河北岸沿黄风貌带塑造为:安全长效的水域保护屏障、林田更替的滨河生态岸线、济泰汇聚的黄河文化廊道和自然健康的市民休闲绿道。1.突
8、出保护生态本底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保护水系、岸线、湿地、林地等自然资源,促进水生动物种类增加,恢复和保护鸟类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2.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沿黄风貌带建设要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滩区水源和优质土地保护修复,合理利用滩区土地资源,巩固提升黄河标准化堤防。3.着力挖掘黄河文化作为河济文化、城邦津渡、诗画山水、海右名士、黄河民俗等文化汇聚之处,要坚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把深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强劲的文化地标,为济南注入新的文化生命。4.构建黄河特色风貌沿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风貌优势,沿黄风貌带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绿心,要统筹起步区生态保护、自然景观和城市风
9、貌,建设人、河、城相协调的生态风貌廊道。(三)规划思路通过对场地地域特征系统地梳理,规划从整体生态格局、重要空间廊道和特色景观节点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保护和特色空间营造引导。明确整体生态格局,针对各生态要素提出引导措施;重要空间廊道以游览观光路线为轴线,对游览线路组织、沿线风貌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提出建设实施举措;特色景观节点根据场地特色资源,统筹全域景观格局,提出景观营造指引 2 。四、生态保护与特色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二)规划原则(一)惠整体生态格局1.“山水林田”生态空间保护格局统筹考虑全域的生态要素、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等地域特征,构建“山水林田”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2.营造策略(1
10、)重塑鹊华烟雨。对鹊山山体进行加固、恢复山体植被生态系统,对裸露的山体进行植被恢复,恢复自然山体景色,构建稳定自然的植物群落。(2)恢复生态湿地。生态湿地恢复以冯塘村南侧黄河滩涂为核心区域,将黄河水引入滩涂,以稳定的水位来养护沼泽,改善水禽栖息地,从而形成稳定的湿地,增加区域内的水体、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尺度规模、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3)构筑防护林地。优化林地结构,替换淤背堤形态不佳的林地2412023.8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UrbanDesign城市设计植物,形成层次、季相变化丰富的片林景观;打通观景视线,沿大堤路选择视线通透处,去除部分遮挡视线的防浪林,设置
11、停留空间,远观林、田、河、桥;优化林地空间,对部分片林进行移植疏林,部分区域进行留白,形成树窗,结合场地设置林下活动空间。(4)打造高标准农田。以高标准农田为核心理念,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打造“田成方、渠成网”的农田肌理,形成可供观赏的大地农田景观。对现状生产路重新规划,实现道路网络“田成方、路成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疏通排灌渠;采用轮种耕作方式,形成四季更替、风景如画的田园景观。(二)重要空间廊道1.“一轴一带三环”游览观光廊道统筹考虑全域的生态要素、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等方面的地域特征,以堤顶路为核心轴线,构建“一轴一带三环”游览观光廊道。2.营造策略(1)低开发的游线组织方案。规划堤顶路
12、为作为车行与慢行并行车道,在保证其抢险功能的前提下,满足观光游览的需求。滩地内依托现有生产路、抢险路组织慢行道,轻度介入,形成近观黄河的游览线路,实现亲水近水的目标。(2)分区段优化景观风貌。将全域分为湿地段、人文段、田园段三个区段,根据不同区段的资源特点提出不同的风貌引导。湿地段南邻黄河,北接沉砂池,堤顶路两侧景观植被面积狭长,两侧的景观以展现黄河风貌为主,打通堤顶路近观黄河的视线廊道,展现黄河风貌;人文段作为历史人文汇聚的区段,景观风貌应满足植物层次丰富、景观变化多样的特点;田园段作为连接城市的重要窗口,延续原有田园野趣的风貌特点,形成色彩质感丰富的空间。(3)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根据不同
13、区域的游客量预测,规划三级驿站。一级服务站服务半径为5 10km,满足全域游客服务需求,设置游客咨询中心、集中式停车场、餐饮服务中心、公厕、租赁点等;二级服务站服务半径为2 5 km,根据游客量提供一定数量停车位、游客休息点、公厕、便利店、租赁点等;三级服务站服务半径为1 2km,主要设置休息点、公厕、租赁点等。规划文化主题驿站,实现一驿站一特色,充分挖掘不同驿站的文化内涵,将驿站作为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实现文化与区域旅游的互动。3.特色景观打造(1)提升历史文化节点。规划以鹊山为核心,对鹊山及其周边的人文、景观资源进行梳理,依托现状道路,构建串联鹊山、扁鹊墓、鹊华烟雨、百年铁路桥、黄河第九弯
14、和王士栋历史纪念地的完善游览系统,增强各景点可达性;对扁鹊墓、山惨案纪念地两处景点进行整理改造,提升场地环境;整理现状植被,加强行道树种植,提升行人舒适性的同时也可起到对主路人流的引导作用;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增加游览观赏的舒适度。(2)连通鹊华观景视廊。黄河南北岸观景廊道由黄河观景视廊、鹊华观景视廊、鹊山铁路观景视廊三大视廊组成,视廊建设以观景点建设和视线范围内的景观建设引导为主,保障黄河南北岸良好的观景效果。(3)发展黄河艺术村落。充分发挥冯塘村的区位优势,以黄河艺术村落为建设目标,充分挖掘利用冯塘村特色文化,打造艺术院落,探求艺术校企合作,发展文创产业,建立济南黄河文创中心;改造现状耕地
15、、林地,发展现代化农场、现代化农业技术,建立农业科普中心,打造农业现代化展示平台;改造现有村居,协同区域发展,建设特色民宿集群、旅游服务中心、特色民宿旅游体验区。沿黄风貌带作为以黄河为核心的城市风貌廊道,应重点突出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实现生态空间特色营造与历史环境再生。尤其针对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兼顾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生态区,风貌廊道建设关键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以及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发展背景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环境再现与特色空间营造的完美统一。参考文献:1戴慎志,刘婷婷.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 J.城市规划学刊,2 0 1 3(0 4):1 0 1-1 0 8.2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一一以山东省威海市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 J.城市规划,2008(03):87-92.作者简介韩苗苗就职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硕士,设计师助理,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方贤松就职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