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中石兽教学设计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江川农场学校教师 甄晶莹课标要求及分析: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本课对应课标要求的理解浅易文言文、掌握阅读方法和把握文章条理三项课标内容。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行为动词是读、译,行为动词是理解,学习内容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第二项维度目标的行为动词是读、写、记,学习水平是掌握。第三项维度目标的行为动词是读、悟,学习水平是理解和掌握。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
2、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本文有较多的疑难字词、倒装句和文言长句,因此我把准确翻译课文作为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点;另外,本文作者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文章风格简
3、淡、立意高远,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第二个难点。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朗读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法。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活动一:快速抢答,前情提要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翻译了河中石兽这篇文言文,首先,我们做一个课前小检测,看看大家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快速抢答。 1、临河干 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 4、求石兽于水中 5、竟不可得 6、棹数小舟 7、曳铁钯 8尔辈不能究物理 9、是非木柿 10、固颠 11、如其言 12、然则天下之事 13、但知其一
4、同学们在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我们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增添补删”。活动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近些年,“去哪了?”这个词非常流行,电视节目里有“爸爸去哪了”,“马航”事件大家就说“飞机去哪了”今天,我们研究一下“石兽”去哪了,让我们跟随清代大才子纪昀一起走进河中石兽。学习的路上要带上老师的锦囊,(何因Why) 、 (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人Who)、 (何法How) 按照我们学过的这6W法,进入快问快答环节。活动三、物理探究屋我们这6W法不仅可以弄清本文的情节,而且对其他记事类文章的概括同样管用,这样我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会一目了然了。下面我们去物
5、理探究屋寻找一下石兽的下落。这个物理可不是学科的物理,而是事物的原理,请同学们拿出实验道具,对照书上内容说一说,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和原理。(完成学习卡内容)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僧不可得第二种顺流而下第三种原地沙下第四种老河兵果得于数里外老河兵的方法和原理比较难理解,谁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教师在学生实验后播放微课视频)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第二次小组讨论)(看来理论要和实践统一啊,怪不得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活动四、文理描写林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
6、格有时也会决定判断。文章中出现的僧、讲学家、老河兵 都有什么细节的描写? 你看出他们有什么性格特征?下面我们就进入文理描写林用演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表演的方式可以是分角色朗读,可以是创造性的课本剧)活动五:明理实验室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明理实验室” 以我们的常识看来,在同等的情况下,冷水要比热水结冰速度快。而1963年的一天,在坦桑尼亚一所中学里,一位中学生却通过自己的实践否决了这一点。 上节课作业里要求大家做的小实验,你们的结果如何,到底热水和冷水谁先结冰?这个姆潘巴效应带来的启示可以用我们文章里的那句话概括?这句话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实际意义?(明确: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
7、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事例?或者通过实践获得真理的正面例子?和大家分享吧!活动六、写作训练场用一事一议的写法为下面的故事补写一句话评论。东坡志林里有这样一个:一个收藏家有一幅出于唐代大画家戴嵩之手的斗牛图,视若珍宝,时常取出炫耀观赏。有一次,一位农民看到了,在一旁窃笑;那人斥道:“你笑什么?你也懂画?!”农民说:“我虽然不懂画,牛可是看得多了。牛在打架时,力气用在角上,它的尾巴都搐进两腿之间。可这画上的牛,正斗得起劲,而它们的尾巴却都翘了起来。画错了,所以我觉得好笑! 活动七、事理格言厅请同学们根据理解填写对联。 ,真知灼见。臆断出笑谈,笑谈古今。活动八、课堂小结读书明理思考明智实践明知,愿同学们在读书、思考和实践中,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