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871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8 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 与应对策略研究 杨婷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具有爆炸式传播的特点,波及面广且涉事主体隐匿性强、信息传播渠道多样,给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分析当前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机制的不足,针对监测和分析不力、管理制度不完善、引导与应对措施不当、预案和联动机制缺失等问题,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特征,以稳固舆论阵地、强化引导、超前防控为原则,从优化舆情监测和分析机制着手,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应对预案,构建广泛联动机制,有效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关键词:网络舆情;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引导与应对

2、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3)23-0028-03 作者简介:杨 婷,生于 1992 年,女,汉族,山东烟台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2021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SJB0380)。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在思维最为活跃、三观尚未成熟之际,恰逢网络新媒体崛起,养成了使用各类移动 APP 或登录形形色色门户网站的习惯。在浏览新媒体平台信息和进行线上社交、学习等活动时,难免会就自己关心的话题,发表不够理性的见解,或者急于选边站队、表明立场

3、,给居心不良、哗众取宠者可乘之机。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必须充分意识到网络环境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了解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新引导和应对的策略。一、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特征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空间主体和信息形式、传播渠道多样化,校园网与广域互联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就利益相关事件、感兴趣的议题,在各类自媒体平台浏览、转载及传播信息,赋予了网络舆情鲜明的时代特征。(一)信息传播主体隐匿性强,舆情波及面广 由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短视频平台、微信等社交 APP 成为了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发表看法、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取代了高职院校传统的校园网和

4、各类论坛的大部分功能,给监测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引导和应对舆情带来极大挑战。加之信息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构建滞后,无线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导致信息传播主体隐匿性极强,舆情波及范围明显扩大。一方面,当出现突发事件或网络上出现大学生群体关注的新闻时,经由社交网络、自媒体平台,真假难辨的信息会在校园内外迅速传播开来,很难识别信息源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导致高职院校的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工作陷于被动。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受众基数庞大、空间分布范围广,网络舆情的波及面积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引导和应对措施,不仅会影响高职院校内部的宣传教育工作,还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给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5、(二)群体极化效应明显,呈现爆发式传播 大学生群体年龄、阅历、价值取向相近,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极易产生情感共鸣。当事关群体或个体权益的事件发生时,信息在网络空间的迅速传播,带来的群体极化效应非常明显,导致舆情呈现爆发式传播1。此外,虽然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已经成年,但社会生活经验明显不足,遇事欠缺理性思维和情绪自控能力,往往在未经查实或慎重考虑的情况下,就加入信息传播链条。并且加入个人主观色彩,导致事件或传闻愈发耸人听闻。如若不能及时洞察这类倾向,未能及时加以引导,极有可能在酝酿后成为舆论风暴。(三)信息传播渠道复杂化,不易阻断传播链 新媒体时代下,视频、音频、图文等信息的载体和传播渠道呈现多样化

6、趋势,所有网络通讯节点之间,都能够进行实时双向 29 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互动,导致信息传播链错综复杂。当高职院校发生网络舆情时,很难阻断不实、有害信息的传播链。因此,强化日常引导和制定应对预案,才是防控网络舆情的最佳手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应保持信息透明。与此同时,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特征,制定必要的应对预案,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机制。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机制的不足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发展规律,高职院校虽然充分意识到了构建引导和应对机制的重要性,但在实践工作中,由于相关人员信息技术水平、思政教育以及宣传理念等因素

7、的制约,普遍未能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控制机制。一方面,在出台重要政策或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动向缺乏预判,无法及时采取合理的引导措施,不能在最佳时机控制局面。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管控制度不够完善,主体不明、相关人员和部门间欠缺合作的问题也非常普遍,致使各方无法发挥合力。此外,当舆情爆发之际,部分高职院校为了第一时间加以控制,往往会采取较为保守的处理措施,忽视了与学生群体进行有效沟通,也非常不利于化解舆情和负面情绪。(一)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不力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要想有效引导、及时应对,就必须有完善的监测和分析机制,

8、动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做出准确预判。但在目前的网络舆情管控模式下,虽然绝大多数院校都有相应的信息采集、监控机制,但技术手段、工作方法相对落后,无法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难以准确预判网络舆情的发生和发展2。体现为针对当代大学生惯于使用的新媒体软硬件设备,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信息监测手段,没有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学生群体在各类平台上转载、发布的信息进行动态识别、采集和分析。此外,也没有针对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制定科学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不利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引导和应对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不仅要有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还必须

9、有明确的分工、规范化的流程、完善的制度保证,才能有效整合人员、技术等资源,确保信息采集、分析、风险预警、舆论引导、舆情应对环节有效衔接,形成宣传教育、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等主体间的有效协同。反观目前的网络舆情管控体系,制度不完善的现象非常普遍。体现为相关主体缺乏明确的职权界限,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者等主体的舆情管控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规范,对网络舆情的发生和发展无法做出快速反应。(三)引导和应对措施不当 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多由与学生权益相关的事件引发。例如就业、奖学金评选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当有学生认为有不公平、不透明的问题时,就会在各类社交平台、门户网站等新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表达自

10、己的不满情绪、与互动对象交换立场和见解。理论上,高职院校应理清学生负面态度、情绪和观点的来龙去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部分院校为了尽快阻断舆情发展,往往会采用禁言、删除学生发布的信息等措施。虽然多数情况下的确可以缩小舆论影响范围,但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保持校方的权威和公正形象不利。而且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这种应对思路越来越难以奏效,舆情控制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四)未充分利用新媒体阵地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以各种网络平台为载体的,从相关信息的传播到形成群体极化效应,爆发出难以控制的舆情事件,社交 APP、各类论坛、门户网站等新媒体,都是信息生成和传播、舆

11、情酝酿和爆发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要想有效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动向,全面监测和准确预判舆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必须掌握这些新媒体阵地的主动权。但在目前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体阵地主要用于传播主流价值观,着重发挥线上管理平台的宣传和教育功能,缺乏引导学生正确解读热点事件和政策、了解突发事件真相的意识。此外,在开发和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学生管理和宣传部门间欠缺沟通合作,不利于创新舆情引导和应对策略。(五)应对预案和联动机制缺失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具有发生突然、发展迅速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一旦舆情爆发,除非校内相关部门和人员、校际乃至社会面形成广泛联动,否则很难取得

12、理想的应对效果。但在现行管控模式下,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应对网络舆情的科学预案,各方联动机制也不健全。首先,大多数院校的网络舆论空间管理都由党委宣传部负责,但工作重点通常都在政治理论宣传、主流价值观传播方面,对于大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动态缺乏了解。而擅长掌握这方面信息的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又专注于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导 30 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致各方无法就网络舆情应对形成有效协同;其次,由于缺乏可借鉴的先例,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缺乏设计依据,难以有效引导和控制传播形式多样、起因复杂的各类舆情。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策略的优化(一)优化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机

13、制 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主体隐匿性强、舆情波及面广的特点,高职院校应从升级信息采集、分析技术着手,构建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机制3。首先,招募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息交互习惯、行为及心理特征,开发智能化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准确识别舆情风险;其次,建立网络舆情风险分级和预警机制,明确监测、分析、预警、应对等环节的责任主体。在院校做出重大决策、出现突发事件时,动态监控大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动向,准确预判和有效引导舆论走势,竭力避免不满情绪、偏激观点和立场导致舆情爆发。(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规范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工作,明确相关主体职责,高职院校应在党委宣传部的主

14、导下,组织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等部门相关人员,梳理现有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管理规制,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一方面,以明确分工、规范舆情监测、分析、预警以及管控流程为目标,完善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涉事主体的职责。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类型和风险等级的舆情,设计规范化应对流程。(三)创新网络舆情管控理念,改进引导和应对措施 针对新媒体时代下舆情越来越不可控的特点,高职院校必须创新理念,改变不合理、不奏效的封堵策略,以有效疏导和防范为宗旨,改进引导和应对措施。在日常学生管理、教育宣传等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稳固舆论阵地、强化导向作用。例如在广受大学生欢迎的短视频和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上,开设政治理论宣传、思政

15、教育阵地,发布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新闻解读、突发事件报道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事件和现象,为个体表达诉求、发表独到见解提供可靠平台。当舆情爆发时,则要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并澄清事实,平息学生和公众的情绪,有效控制舆情的发展态势。(四)强化新媒体教育平台建设 鉴于新媒体平台是舆情发生发展的主要载体,为了强化引导和应对机制,高职院校应强化新媒体教育平台建设,注重宣传和教育模式创新,助力完善舆情监测和防控机制。首先,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和人员间应强化合作,整合现有线上教育和宣传资源,以有效洞察大学生群体动态、准确预判舆情发展为目标,创新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例如针对大学生关注的就业创业政策等问题,开设

16、专门的宣传和沟通板块,在政策出台前征集建议、出台后提供专业和权威的解读;其次,在健全相关制度和舆情监测体系的前提下,完善新媒体教育平台的功能,开发具有数据和信息自动化采集、分析功能的软件,引进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舆情预警智能化。此外,辅导员、思政教师等人员应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大学生群体保持多种形式的互动,起到引导舆论、化解负面情绪的作用。(五)完善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和联动机制 为了避免措手不及,高职院校必须完善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并且建立相关责任主体的联动机制4。首先,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的舆论传播特点,结合对以往舆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总结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经验;其次,根据网

17、络舆情风险等级和起因、发生发展规律,设计针对性应对预案,明确各方责任和工作流程、应对措施;再次,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联动机制,由院校党委统一规划,设置舆情应急管理机构。以便在舆情发生发展过程中,确保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部门与党团组织形成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地启动应对预案。必要时,基于顶层设计,建立各高职院校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主流媒体的协作机制,有效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四、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还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社交以及生活习惯带来了深刻影响,给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带来了挑战。在充分了解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发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分析了高职院校现有舆论引导和应对机制的不足。从完善监测分析机制和相关制度出发,探讨了如何优化引导和应对措施,构建应急管理联动机制,旨在有效管控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为大学生创造理想成长环境。参考文献 1 张更庆.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风险管控与引导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2):101-106.2 王梅,季宁,高飞.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特点及引导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2018(14):241-241.3 张君第.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3):53-54.4 刘冰.“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分析及引导策略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5-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