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思政90虹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分析杨宏杨 孙 园(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7)【摘 要】该文以高校思政课程为例,探究新媒体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出新媒体支持下思政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的诞生为思政教学带来了积极影响,教师应主动转变理念,充分发挥微信平台、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渠道的教学优势,通过创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原创教学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等方式,全面增强教育实效。【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手机 APP 等新媒体形式迅速普及,并渗透到高校思政教学中,为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2、。通过微信平台的创建,使思政教学环境更加自由、开放,师生互动频率增加,学生还可自行探索感兴趣的思政知识,扭转以往被动学习的地位,真正翻身解放。在新媒体支持下,院校主张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将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思想引导、爱国精神培养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1 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价值1.1 有助于营造更开放的教学环境高校以往思政教学多采用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形式老化、教学环境一成不变,加上思政理论知识本身较为枯燥,学生很难产生浓厚学习欲望。在新媒体诞生后,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为思政教学营造了更加开放的教学
3、环境,如 QQ 群、学校论坛、微博等,使思政理论课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的便捷通道,有效提高了思政教育实效。在网络时代下,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学生可以自行搜集和浏览感兴趣的信息,思政教学内容也不再单纯拘泥于课本,而是延伸到网络中,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其被丰富多彩的思政知识而吸引,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性1。1.2 为思政教学提供互动平台在传统思政课堂中,师生间的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特点,教师负责信息传递,学生则被动接受,很少有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思政课程本身具有哲学性、思辨性,以理论知识为主,如若课上师
4、生间没有实时交流互动,学生常常会感到厌烦,出现走神、玩手机、窃窃私语等情况,影响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但在新媒体技术应用后,为思政教学提供了互动平台,且这种互动可渗透到多个领域,如课程知识点、虚拟场景、智能感知等。例如,在学习“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时,与以往单纯的语言讲解相比,在新媒体支持下,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数字化沙盘等,以动画形式演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这种可视化交互形式很快便吸引了学生注意,开始跟随教师思路,进入历史之中,开启自己绝妙的丝绸之旅。同时,教师还可创建虚拟互动场景,学生戴上 VR 眼镜与教师、虚拟讲解员进行交流,学生可针对该节知识随时提问,教师或者其他学生
5、予以解答,在师生实时互动中攻克一个个难点,不但有助于思政知识的消化理解,还可加深记忆。此外,智能感知中心可作为课下辅导工具,记录每位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评价学习效果,使教师能够快速了解每位学生的状态,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1.3 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以往思政教师多采用封闭式教育,所选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形式呆板,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但在新媒体支持下,可有效克服传统教育模式弊端,从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创新,充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力,提高整体教育实效。在新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形基金项目:2022 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红色文
6、化融入高职学生“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2GZYB107)。作者简介:杨宏杨(1981,6-),女,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孙园(1974,11-),女,江西九江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91虹2022/第12期式更加开放,可借助网络渠道搜集素材,拓展教学范围,使爱国教育与现实相结合,并借助平台优势,开设丰富多彩的网络课程,以崭新的教学形式吸引大学生的参与,提高爱国教育理论说服力、影响力。此外,新媒体的教学形式多样,可通过图文结合、音频、视频等形式,将晦涩枯燥的理论知识呈现出来,促进师生交流互动,营造自由轻
7、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更愿意跟随教师思路学习思政知识,增强爱国精神,教育实效也由此得到显著提升。2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2.1 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在以往思政课堂上,采用教师讲授、习题练习等方式,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在有限的课时内,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一些教师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很容易心生厌倦,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在新媒体诞生后,思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受到较大影响,开始追求理念创新与教学形式优化,逐渐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革新教学理念。在新媒体视域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创新,开始归还学生的地位,并退居幕后,发挥指导和启
8、发的作用,师生角色互换,学生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自主探究,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参与到思政活动中,最终达到最佳教学状态,思政教育不再形式化,而是能够取得真正的教育实效。为了促进新媒体教育优势发挥,可创建思维微平台,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图文并茂,将晦涩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示出来,还可定期发布时事新闻、播放纪录片、挖掘影视资源等,使思政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强化思想引导,突出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真正实现课上教学与线上平台间的良性共振,为思政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二是创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实现思政课堂教学创新,围绕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部分
9、课堂时间预留出来用于开展网络学习,借助网络平台观看思政微视频,使学生在线上初步掌握本节所要讲解的知识。在线下教学中,由教师组织开展,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知识、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结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课上教师“满堂灌”,课下找不见的情况,充分激发学生对思政的探索欲望,还可避免上课走神、说悄悄话等现象产生,提高课上时间利用率。三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宣扬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其成为拥护者、传承者。在新媒体视域下,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传播,将马克思主义普
10、及开来,借助微博、知乎、论坛等渠道,传递核心思想,思政教师还应利用专业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其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以先进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使其免受不良思想的侵蚀,达到传扬正能量的目的,也使得思政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2。2.2 借助微信平台,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改革机遇,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教育优势,以崭新的形式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先创建微信教学平台,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寻找灵感,打造大量原创内容,并不断提高媒体平台、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思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一是创建微信平台教学模式。在新媒体背
11、景下,思政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微信即时沟通功能的教学优势,通过创建微信教学平台,在课上与学生展开交流,摸索每位学生的个体优势,有针对性的传播信息,实现因材施教;还可创建微信群,在群内师生聊天互动,仿佛课堂教学一样,由教师一对多发送教学内容,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大范围教育传播;还要鼓励学生订阅公众号,教师定期推送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思政文章、时政要闻等,使学生有更多渠道了解国家大事;将学生信息绑定微信号,教师便可随时查看出勤情况、作业完成度、意见反馈等,便可教师调整授课内容、教学速度等;在微信平台中学生可输入关键词,搜集思政重点知识,对于不懂之处可随时留言,由在线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由此提
12、高思政教育质量。二是打造原创教学内容。在微信平台普及之下,传播信息更加多元,人们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又不断谴责网络中虚假、雷同的内容,原创素材逐渐减少,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受本学科性质影响,在微信平台上多是推送与政治经济、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受主流意识影响,内容可编纂的空间较小,使学生很难提起兴趣。为了使思政课堂更具吸引力,便要跳出传统思维,激发创作灵感,尝试采集学生日常搜集的新颖素材,通过专业化的加工提炼,除了文字作品之外,将声音、图课程思政92虹虹片、表情包等引入进来,经过剪辑、加工和重组,形成新的内容,使学生耳目一新;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创编作品,发布到平台上供教师和其他学生阅览、品
13、评,如拍摄的视频、自制漫画等,此举不但可丰富推送形式,还可提高公众号的关注量,收获更多粉丝,平台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扩大。三是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高校思政教师普遍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在新媒体背景下,对教师信息操作能力、信息素养也提出了严格要求。思政微信平台需要教师日常维护和更新,如若自身对微信功能不熟悉、技术应用受限,将很难顺利开展工作,也不利于平台长久运行。对此,院校可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通过讲座、报告、技能比武等方式,在思政教师群体中普及微信,教会他们如何创建微信群、怎样开展信息化教学、文章推送等,新一代大学生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有些学生的网络技能甚至超过教师,在微信平台运用中能够及时
14、发现缺陷和问题,教师可虚心请教学生,主动学习更多微信新功能,在师生沟通中增进情感,真正成为良师益友,使教与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3。2.3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增强教育实效在新媒体条件支持下,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开始追求创新,重点体现在内容、形式与方法等层面,只有将上述 3 种创新完美结合起来,才可使思政爱国教育的实效性显著提升。在教育内容创新中,应与法治社会建设背景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道德与法律”相关知识中,目的在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懂法律、又爱国的新一代大学生;还应将“形势与政策”融入爱国教育中,此类课程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政治立场的了解,能够
15、客观看待国内外形势,并理解党的政策、领悟会议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在国内外热点新闻评论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并以独到的观点品评时事,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为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育形式创新中,以往许多院校也曾尝试过爱国教育形式创新,除单项灌输爱国理论之外,还创建了爱国板报、参观红色基地等,但此种教育形式受时间、交通、经费等因素影响较大,无法长期全面开展。而新媒体诞生后,可创建网络思政课堂,借助互联网整合爱国教育相关资源,以超链接形式发布到平台上;网络信息具有实时性特征,可随时对新近发生的新闻展开讨论,筛选出与爱国教育相关的国内热点话题,有
16、的放矢的开展爱国教育,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方式,增强爱国教育感染力,使更多学生认可,从而树立民族自信4。在教育方法创新中,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爱国教育,应展现出开放式、互动性、个性化的教育特征,可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师生互动,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所思所想,及时解答思想困惑,使爱国教育更加及时、有针对性;从侧面上看,学生还可摸索教师的思维脉络,学习教师在解析社会热点话题时的思路,增强爱国教育实效。还可利用新媒体开放性进行教育方式创新,传统封闭式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课外教育,而新媒体背景下,更注重“第二课堂”的价值发挥,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开展实践教学,并利用网络资源汇总实践经验,将实践中采集的素材、
17、心得体会等整理成文章,在微信、微博等平台推送分享,使更多读者的爱国热忱被点燃,营造出开放式的爱国教育环境,与传统模式相比更具吸引力,所取得的效果也更加显著5。3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应积极扭转传统教学理念,以创新思维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思政学科特点、新一代大学生特征,通过创建微信教学平台、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创新爱国教育路径等方式,在网络系统支持下以直观形象、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思政知识展现出来,由此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其成为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参 考 文 献】1 龙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 J.红旗文稿,2019(17):19-22.2 李晗,方慧.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提升探析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0(5):52-53.3 刘韵清.论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0(8):62-63.4 陈双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探索评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7):102-104.5 张中世,孟琦,张晓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7(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