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引言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联结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既是生产性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又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多项重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我国单位 GDP物流需求系数从 1999年的 1.55上升至2022年的3.97,显示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行业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贡献水平持续上升,客观上要求物流业经营持续降本增效、降低单位物流服务费用、不断技术创新,这是提高物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和焦点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国务院印发的 物流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中九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有效解决物
2、流信息化水平偏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畅等导致物流业发展水平低下、物流成本偏高等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2。很多文献从不同行业、物流不同分支、环保等角度研究我国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对策3、趋势与路径4、绩效指标衡量5等。以上分析对我国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定量分析和定性协同研究不足,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各相关因素影响关系不明,仍缺乏清晰对策。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深入探讨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协同促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机理,对福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1福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为18%,到了20
3、16年,该比例下降至14.6%。20172022年该比例稳定在14.6%左右,无显著变化;同期,福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为15.7%左右,比全国平均比例高约1百分点,比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邻省高约2百分点6。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偏高,反映出物流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物流体系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物流企业“小而散、多而弱”的状况普遍存在,组织管理理念方式、经营模式与效率水平滞后,物流专业化、一体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协同衔接不足,物流供给体系质量有待提升,整体综合服务系统和服务能力不够完善。2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1物流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结构
4、不合理、衔接不畅2.1.1铁路与水运占比低,运输结构不合理20182022年,福建铁路营业里程长度和货运*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福建物流产业创新联动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FJ2018B016)。【作者简介】丁保国,男,湖北随州人,硕士,任职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工程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区域经济管理。【引用本文】丁保国.新基建与技术创新协同福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析 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3(6):17-20,30.新基建与技术创新协同福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析*丁保国(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摘要: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5、,对物流产业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福建物流产业存在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运输结构不合理、联运衔接不畅,以及缺乏物流技术创新应用等诸多问题,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针对福建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需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沿海高铁大通道和综合物流枢纽园区;针对运输结构不合理、联运衔接不畅问题,可以提高水、铁运输比例,优化运输结构,加开多式联运中欧班列;针对物流技术创新应用不足问题,必须创新应用新型智能物流装备技术,创建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创新绿色物流政策与技术。通过以上措施,建设福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协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交通物流强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
6、发展。关键词: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协同;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23)06-0017-05科技对策与研究丁保国.新基建与技术创新协同福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析17量分别仅为广东的78%和39%,货物周转量仅为江苏、广东、浙江的 48%、54%、67%。内河航道里程更短,分别为江苏、广东、浙江的13%、26%、33%,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仅为广东的37%和27%。公路营业里程约为广东的50%,公路货运量占比却比江浙高约10百分点6。福建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江浙。福建物流运输主要依靠公路,20182022年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七成以
7、上,铁路、水运货运量占比低于三成6。福建物流运输体系过分依赖公路运输,虽然公路运输可以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有方便及时、运费较低、经济性较好等优点,适合中小批量中短距离运输,但存在运输能力受较大限制、成本高、生产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故不适合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2.1.2物流枢纽园区规划建设滞后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实施的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中,福建省有5个,规划9个枢纽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缺乏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同为沿海邻近省份的江苏省承载城市7个,规划13个枢纽,有南京、徐州2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浙江省有杭州1个
8、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中,福建省仅有福州、三明2个,同为沿海邻近省份的广东省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5个,浙江省有杭州、宁波、嘉兴、金华4个,江苏省有南京、无锡、苏州3个。2019年首批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名单中,福建省仅进入厦门港口型1个,邻近省份广东省(广州港口型、深圳商贸服务型)、浙江省(金华-义乌商贸服务型、宁波-舟山港口型)、江苏省(南京港口型与生产服务型)、山东省(临沂商贸服务型、青岛生产服务型与港口型)均至少有2个7。20172022年,福建省仅有19个国家优秀物流园区,远少于沿海邻近省份的江苏省(98个)、山东省(68个)、浙江省(42
9、个),见表1。2.1.3多式联运换装设施缺乏,集疏运衔接转换不畅福建现有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大多分散规划、自发建设,一些与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及产业集聚区距离较远,分布不均衡、缺乏有效分工与协同效应。港口、机场缺乏发达的疏港公路和铁路,多式联运换装设施很少,集疏运衔接转换不畅、成本较高。物流基础设施经营方式落后、功能单一、投入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问题。2.2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福建物流企业中有超过八成装卸搬运仓储人工作业,装备设施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较少,技术创新不足;物流公共与交易信息平台、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资源分散、互联共享不足,“信息孤岛”
10、普遍。条形码BC、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Internet网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等基本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应用还不普遍。研发5G、物联网IoT、区块链Blockchain、机器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化技术优化配置资源创新运营使用的物流企业凤毛麟角,物流信息化水平和智慧物流发展滞后8。2.3绿色物流发展滞后物流业作为福建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从2002年的8 285.36亿元发展到2022年96 425.38亿元。与此同时,物流产业发展较为单一、粗放,发展运营模式落后,资源消耗浪费、能源消耗较高,低碳物流专业化
11、和技术化水平较低,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不断上升,近年来一直高居18左右,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节能减排压力大,成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瓶颈。3新基建与技术创新协同转型升级的对策3.1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优化运输结构3.1.1加快建成福厦高铁,早日建设漳汕、温福、昌福厦高铁,形成沿海高铁大通道加强宁德、三明、龙岩等中西北部偏远地区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数字基础设施物流资源表120172022年沿海省份国家优秀(示范)物流园区数量(单位:家)年份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合计江苏省10152218161798浙江69785
12、742山东省1381412101168福建省25332419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企业科技与发展,2023年,第6期,总第500期18协同共享,加快闽东北、闽西(南)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福建沿海与内陆中西北部欠发达地区物流通道-平台均衡布局、协调融合发展。3.1.2创建高水平国家物流枢纽和示范物流园区,完善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加快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适时启动创建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和福州、三明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大闽西(南)地区、大中型消费城市、重点制造产业集群设施的配套建设力度。支持福建省 5个国家级优秀、25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整合阿里巴巴菜鸟网络规划在建的国
13、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络(CSN),合理规划布局城乡物流末端网点公共配送服务设施,推动铁路入港入园入企,引导物流集聚区与产业集群联动融合,建设互联互通、“无缝衔接”的综合物流枢纽园区,完善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集疏运体系,提高联运接驳效率,形成国内24 h、全球 72 h物流必达网络体系。3.1.3加开多式联运与(高速)铁路快运,优化运输结构加开台闽欧、厦蓉欧、福新欧等海铁集装箱多式联运中欧班列,有效联接中西部地区及欧洲经福建与台湾、东南亚、日韩、美洲的物流通道,促进“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借助广东开行高铁快运、电商班列契机,强化福建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联系。由于(高速)铁路、公路、水(海
14、)路运输等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显著的差异化特征和比较优势,分别适合种类、运输批量、运输距离、客户要求各异的货物。公路运输由于灵活性强、响应速度快、能够提供“门到门”服务,适合中小批量、中短距离运输。铁路、水(海)路运输成本低、批量大、安全性好、适货性强,适合大批量、中长距离、非紧急的经济型运输。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市场化原则,“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提高(高速)铁路运输、多式联运、共同配送在大宗货物、长途集装箱运输中的比例,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3.2创新应用先进技术,优化物流作业方式利用5G、北斗卫星导航、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技术创建升级新型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创
15、新应用电子标签码、自动分拣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型智能物流装备。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与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创建完善统一集成、实时共享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和大数据中心,集聚物流供需资源,实现平台间各类物流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和智慧化联网调度,提供智能匹配、客户画像分析等一站式服务9。3.2.1广泛引入物流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加快技术研发,大力进行物流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引入高性能智能物流装备。当前,各种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如物流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仓储技术等,在提高物流效率和操作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物流企业基层用工荒也使机器替代人的趋势日益加速。物流机器人在市场需求促进下
16、开始迅速发展,目前此领域机器人主要包括移动机器人、拆码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等,可以代替人工从事一些简单繁重的工作。物流企业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发基于仓储业务流程的仓储机器人,满足各方面应用要求。此外,还应该设置统一调度管理平台,将分拣、皮带输送等相关机器人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调度管理。3.2.2增强物流主体信息处理能力,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顺应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发展趋势,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大力推动电商物流融合。根据未来几年电商发展趋势和模式,引入和推广条形码、传感器、无线射频相关技术,将仓储、分拣、运输各方面物流功能有效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推进物流智能化改造工作。
17、加快物流整体信息化改造、引入各方面技术,提升物流活动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广电子合同模式,进行智能化检测判断,提高车队车辆装载率。加大平台协同化力度,将物流和海关、国检、税务等机构密切结合起来,提高信息化交流水平。同时提供物流集成信息,促进物流数据高效共享。根据物流发展需求,建设物流资源交易、车货匹配及监管一体化平台,更好地匹配货源、交通工具、物流服务各方面信息,同时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信息的互联。引导推动各物流企业、科研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基于统一信息平台提供货物、道路、油料、轮胎、维修、保养等物流运行数据,实现物流生产、生活、金融、娱乐等多方面信息联通兼容分析服务。3.2.3依托信息技术对
18、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满足智能化仓储管理相关要求现有仓储服务和日益扩大的仓储需求导致出现丁保国.新基建与技术创新协同福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析19明显仓储浪费问题。在实际仓储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仓储设施,使其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支持物流企业投入资源建立智能化立体仓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对物流流程进行改造,智能化存、取、管,各环节统一信息化处理。大力引入和推广二维码等先进技术,在线管理仓储设施和货物,从而显著提高库存周转率。引入先进智能管理技术进行仓储管理升级改造,同时参考国外仓储管理制度,设置相应对标体系,对仓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造。对仓储管理者进行提升培训,提高其各方面素养,推广现代仓库管
19、理标准化操作流程。3.2.4创新物流业运营模式,实现物流供需信息智能匹配共享通过互联网对各方面信息进行优化整合,将运输与仓配资源密切结合起来,加大一体化仓储供需平台建设力度,更好地满足未来发展要求。根据应用需求和发展趋势,适当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各方面技术,从而精准匹配货运需求与运力,提高物流运输资源利用水平。对相关行驶路线和仓储计划进行动态优化调节,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和一体化水平。各产业集群通过物流业务交易平台将物流业务外包,以提高各方信息交互水平。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这种交易模块对提高交易安全也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促使集群企业电子化交易转变10。这种交易平台的组成单元包括电子支付、物流采
20、购招标、网上交税、网上报关相关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一站式服务相关要求,显著提高服务效率。3.2.5构建大数据平台挖掘分析数据,实现产业集群信息共享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环境和消费者需求逐渐独特化、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下,对市场的把控预测是跨境电商卖家最重要的工作。以往企业对消费市场做调研,然后总结信息、开发新产品,这一过程烦琐,不适应消费者偏好变化快的特点。现今,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收集相对便捷,消费者浏览痕迹和购买记录可以作为企业取代市场调研的重要依据11。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每天都有上亿条信息在全球各地产生,从中提炼出对企业自身有用的数据不得不依靠大数据分析来完成。同时,可通过划分不同人群、不同
21、时间、不同地点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作为对未来市场走向的重要依据。随着技术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和物流企业交互水平不断提升,可以更好地基于信息化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因此,建设高效智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各方信息传递、数据交换起到促进作用,该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将集群的多个相关方关联起来,如集群内的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等,高效集成集群内资源,使得集群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都显著提高,实现多方共赢。3.3开发应用绿色物流技术低碳物流主要包括运输低碳化、仓储低碳化、流通加工低碳化、装卸搬运低碳化、包装低碳化以及废弃物回收等,从原材料供应、包装、配送加工、销售到废旧物资的回收整个闭环供应链低碳化12,推进
22、新型绿色可循环材料研发、快递包装减量化及循环回收利用,提高新能源电动车辆使用比例,通过绿色认证、节能减排及碳补偿尽快实现物流“碳达峰”和“碳中和”。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绿色物流技术推广应用。一是要鼓励清洁车辆广泛应用到物流领域,制定相应的约束和限制条件,如只有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配送车才可以在城市道路体系中运行。二是要提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平,制定相应管理和引导制度,促使不达标车辆逐步退出。三是大力研究和应用绿色物流技术,提高物流管理和应用水平。通过托盘循环共用、挂车共享方式对这些常用工具进行高效利用,满足行业绿色化发展要求。4结语福建物流产业成本高、效率低,存在物流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运输
23、结构不合理、联运衔接不畅、缺乏物流技术创新应用等问题。本文综合应用纵横向对比分析方法,提出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沿海高铁大通道、开行高铁快运,建设互联互通、“无缝衔接”的综合物流枢纽园区;优化运输结构,加开多式联运中欧班列。通过创新应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物流装备,创建完善统一集成、实时共享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创新绿色物流政策与技术。建设福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协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交通物流强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转第30页)企业科技与发展,2023年,第6期,总第500期205参考文献1 杨守德.技术创新驱动中国物流业跨越式高质
24、量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3):62-70.2 杨洪.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产业联动以四川简阳市为例 J.物流科技,2021(10):106-108,113.3 陈方健.也谈推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J.物流技术,2019,38(7):1-4,88.4 汪鸣.我国物流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研判 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3):9-15.5 肖建辉.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3):66-81.6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A/OL.(2023-02-28)2023-03-01
25、.http:/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布会 介绍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有关情况 A/OL.(2022-12-28)2023-03-01.https:/ 陈晓玥.基于物联网的福建省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1):96-103.9 朴银玥.智慧物流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J.中国商论,2020(19):37-39.10 陈根龙.物流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28):12-14.11 何黎明.中国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6):3-7.12 李琳.低碳经济时代低碳
26、物流运输新模式 J.经济研究导刊,2017(5):83-84.4制冷效果及功耗对比对带回热器和不带回热器2种状态下各工况的制冷量及压缩机功率效果进行对比。使用回热器后,各工况下的蒸发器制冷量均有所提升,尤其对怠速增加作用明显,提升幅度达到3.97%。压缩机的功率在各工况下相比加回热器之前均有所下降。在怠速工况下压缩机轴功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6.29%,这是由于使用回热器后,蒸发器制冷剂入口温度降低,出口压力降低,经过回热器后进入压缩机的压力也相应降低,使得压缩机功率随之降低。由于增加回热器后,各工况下制冷量提升而压缩机轴功率下降,因此系统制冷效率COP(COP=制冷量/压缩机轴功率)均有所提升
27、,其中怠速工况下系统制冷效率COP提升最大,提升幅度达11.0%,制冷效果对比见表7。5结语在空调系统中配置回热器的各种工况下,蒸发器制冷量均有所提升,有效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起到了提高整车空调系统效率的作用。压缩机功率比加回热器之前均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使用回热器后,蒸发器制冷剂出口压力降低,经过回热器后进入压缩机的压力也相应降低,使得压缩机功率随之降低。系统制冷效率COP(COP=制冷量/压缩机轴功率)均有所提升,其中怠速工况系统制冷效率COP提升最大,提升幅度达11.0%。6参考文献1 钱锐,韩晓波,孟祥军.带回热器的整车空调系统性能实验研究及系统匹配法则 J.制冷技术,2014(6
28、):9-12.2 严诗杰,李冰,金鑫,等.利用回热器提高HFC134a汽车空调系统性能的试验研究 J.汽车技术,2010(11):44-48.3 吴龙兵,苏林,方奕栋,等.R1234yf汽车空调性能KULI仿真分析 J.流体机械,2017,45(8):5.4 张风利,阎志刚,杨勤超.基于KULI的汽车空调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J.制冷与空调,2019,19(4):6.5 宋李栋,杨年炯,谭明香.同轴管对汽车空调系统性能提升的仿真研究 J.汽车零部件,2022(2):1-6.表7制冷效果对比工况车速(km/h)04060100蒸发器制冷量(不加回热器)(kW)4.034.915.145.20制冷量(加回热器)(kW)4.195.065.205.33制冷量增幅(%)3.973.051.172.50压缩机功率(加回热器)(kW)1.622.112.922.93功率(不加回热器)(kW)1.732.122.952.98功率增幅(%)-6.29-0.20-1.22-1.87制冷系统COP不加回热器2.32.31.71.7加回热器2.62.41.81.8COP增幅(%)11.03.52.24.2(上接第20页)企业科技与发展,2023年,第6期,总第500期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