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611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振兴19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在此基础上,为了巩固现有成果并保障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已成为今后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通过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意义(一)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下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

2、工作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位置。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蕴含丰富道德精神、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服务活动,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融入志愿服务的具体活动,这样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大学生在参与乡村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深入基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层次和服务效果,使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强化责任和担当,完善自己的价值准则,从而使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氛围。(二)有利于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在乡村振兴背景的影响下,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三支一扶”计划、

3、大学生村官、“三下乡”、驻村帮扶等志愿服务项目,走进社区和农村,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还能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成为服务基层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人才。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实践时间短,难以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志愿服务队伍缺乏稳定性和长效性存在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多集中于寒暑假,由于时间较短,寒暑假一旦结束,大学生就必须要回归校园,完成学业,无法持续关注乡村的状况。因此,大学生很难深入了解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而乡村振兴战略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历

4、史性任务,仅凭寒暑假短暂且集中地参与几次志愿服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第二,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利益导向性。首先,部分学生为了获取相应的学分而加入志愿者活动,一旦得到了学分,便会终止服务。其次,由于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当志愿服务活动和自身学习、工作发生冲突时,部分学生会选择终止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参与实践时间短、稳定性不强等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长期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最后,随着经济下行,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志愿服务经历仅仅成为履历表“镀金”的重要法宝。(二)大学生志愿者的能力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匹配近年来,我国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志愿者人员构成更加多元化,服务

5、领域也更加广泛,志愿服务取得了长足发展。志愿服务蓝皮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1年10月30日,我国志愿者总人数已达2.17亿,约占总人口比例的15.4%,志愿服务团体为113万个,所开展的志愿项目总数达621万个,人均志愿服务时长为7.44个小时,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非常高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李亚兰(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迅速发展,范围也不断扩大。然而在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如:大学生志愿者的能力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匹配、大学生实践时间短难有深远影响

6、等。因此,需要联合高校、社会和个人的力量来提升志愿者思想意识和专业素质,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并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作者简介:李亚兰(1999),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华优秀传统与大学生素质发展。乡村振兴20涨。但是,目前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多为支教扫盲、党政宣传等基础性活动,而对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来说,更需要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人才,这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与乡村振兴需求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协同多方力量积极调整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方向,使志愿服务趋于专业化,做到术业有专攻。例如:管理类、金融类大学生可以利

7、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挖掘乡村的商业资源;农学相关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农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专业为农民务农提供新技术和技术指导。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学习,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术,才能使自己的服务能力真正满足新时代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三)大学生志愿者缺乏统筹规范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志愿服务保障制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数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管理和运作上存在着混乱、保障机制落后等问题,导致志愿者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例如:部分高校存在只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打卡来记录志愿时长的现象,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对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工作热情。第二,我国

8、的法律制度在志愿服务事业方面存在诸多空白。例如,有关志愿服务侵权责任的问题尚未统一立法,地方性立法之间甚至还存在冲突,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高校志愿者的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或是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诉诸无门。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一)提升志愿者的思想意识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作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为乡村志愿服务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同时,高校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在落实育人的任务和使命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深化大学生志愿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第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教育引导作用。首先,思政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把当代雷

9、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西方志愿服务发展历程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所授课程,让学生加深对志愿者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的理性认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理想信念”“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服务建设”以及二十大精神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我们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淡化大学生志愿者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中的功利化倾向,使其思想保持相对独立的纯粹性,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0、。第二,学校可以组织支教团、志愿服务社团中的学生在主题讲座上分享志愿服务中所发生的感人事迹或者组织学生到村研学,通过乡村一线人员的讲解,让大学生志愿者更全面地认识乡村、更深刻地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传统志愿服务观念,使其将志愿服务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进而使更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愿意回到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志愿服务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同时需要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并且专业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志愿服务的成效。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丰富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大学又恰是大学生学习的黄

11、金时期,因此,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首先,可以通过学习强国、慕课等App,学习和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活动方式及规章制度等,方便后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其次,可以通过百度、抖音等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法律法规,为后续的志愿服务工作收集资料。最后,乡村振兴工作不是去农村走访、慰问等技术含量低、专业性不强的工作,而是涉及经济管理、文化教育、建筑设计以及农技推广等各方面专业知识的工作,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掌握自己专业课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成为综合型人才,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真正提升农村整体生活质量和农民生活幸福指数,为乡村振

12、兴志愿服务工作打牢专业基础。第二,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技能。大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可以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利于解决乡村部分实际问题。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要掌握两项基本技能:首先是社交能力。各个乡村风土人情、社会习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导致语言交流不便、村民戒备心重等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具备耐心,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心理特乡村振兴21点,关心村民的生活和实际需要,切实解决问题,赢得村民们的信任。其次是大学生的实操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只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涵盖了土地划分、农技推广应用等各方面内容,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要

13、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做到知行合一、“学”“用”并重。(三)建立激励机制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和其他志愿服务工作一样,具有奉献性、无偿性。为使大学生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学生在参与乡村志愿工作服务中也应得到包括志愿者医疗保险、休息休假、经济补贴等方面的保障。同时,也可以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一,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服务保障。经费支持是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物质基础,高校可以将部分活动经费向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倾斜,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例如:高校可以和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合作,采用统一的评定方法和奖励机制,为表现优异的高校志愿

14、者颁发相关的奖励证书或公开表演等,给予他们一定的反馈和奖励;政府可以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对参与乡村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贴,并通过财政支持设立奖励基金,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当地企业家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志愿服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助推大学生志愿者在乡村服务中提升服务标准和服务能力。第二,加强宣传,弘扬正能量。高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等宣传有关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项目、活动、社会实践以及调研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服务,吸引大学生长期投身乡村志愿服务活动;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政务微博、政府网站等平台,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新资料,也可以通过线上测试等

15、方式,让大学生志愿者充分掌握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社会各媒体可以在网络上大力宣传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大学生的先进人物事迹,如:古生村科技小院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创新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任,20多位高校教师、100多名研究生驻扎在洱海,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等,从而使他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四)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工作第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一般由所属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高校可以建立统一的统筹协调部门,指派专业的老师来对志愿社团的各项工作进行长期、稳定的指导,同时加强高校共青团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协助作用,以此来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水平和专

16、业水平。第二,健全高校大学生乡村志愿服务内部管理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是约束志愿者行为、提升志愿者服务意识的重要手段,应该根据长期志愿者、短期志愿者不同的职业生涯特点,制定不同的考核制度。比如:对于短期志愿者可以实时记录志愿者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期间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对志愿者不恰当的行为予以及时纠正。对于长期志愿者可以要求志愿者填写 每日服务情况记录表,累计服务时长,记录工作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制度,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第三,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选拔。在选拔志愿者时,如果组织对志愿者个人了解不够深入,仅凭组织对志愿者的个人推荐,就很容易变成

17、“走过场”,所以可以设置试题并增设相对独立的第三人成为志愿者推荐人,对大学生的个体进行内在动机审视。同时,在面试选拔中采取半结构化面试,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志愿者的综合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四、结语乡村振兴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依靠单一的群体就能完成的,需要从长远角度谋划,集合多方力量逐步攻克难题。各地乡村由于经济水平、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呈现出不一样的问题,地方政府、社会、高校应该联合力量解决问题,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也应该端正自己的服务动机,利用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根据不同乡村的难题、不同村民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中的所想、所感、所悟必定会受益终身。参考文献:1习近平.为志愿者点赞:你们所做的事业会载入史册N.人民日报,2019-01-18(01).2高彦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研究以保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101-103.3谢治菊,卢荷英.动员式治理与嵌入式交往:驻村干部工作艺术与乡村振兴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7-57.4程风,邵春霞.制度嵌入与基层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基于一个旧村改造案例的分析J.地方治理研究,2021(4):64-76,79.5杨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三个乱象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回归初心J.人民论坛,2018(19):100-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