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稿)活动目的: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2、通过写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关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意识。活动准备:课前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及数量,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材料。活动
2、过程:一、汇总课前调查的资料1、出示两组图片,学生谈想法,在对比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四人小组交流调查表,初步了解每家产生的垃圾种类及数量。3、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调查结果,教师适时点评。4、联系柳州市八十万户家庭,出示具体数据,引导学生体会一日、一月、一年所产生的垃圾量。5、说明:柳州实际所产生的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猜想:全世界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展示一组有关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文字数据)7、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说明垃圾与生活的联系,并出示课题。二、确定活动主题1、学生结合刚才有关垃圾的图片文字,说说自己对于“生活中的垃圾”想了解和研究的问题,教师板书。2、引导学生,归纳为四个主
3、题:来源;危害;种类及处理;变废为宝。3、教师进行选题的提示引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了解和研究的一个问题。4、学生思考讨论,对四个主题用手势1、2、3、4进行表决,进行换位分组,推选组长。三、设计研究方案1、教师进行填写研究方案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填写研究方案表,教师巡视指导。2、各小组代表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四、小结:1、评价学生的方案及表现。2、对后继研究活动的引导和激励。反思:本活动主题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目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其中垃圾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作为小学生,更应该关注身边的现象,因为每个人都是
4、垃圾的制造者。这个活动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同时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减少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所以,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确立了,就是“生活中的垃圾”。本课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首先出示图片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垃圾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是交流展示自己的课前对身边现象的调查结果,再联系我们柳州市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一步重视这个问题,激发起研究兴趣。然后是放开手让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自主选题、制定方案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提示巡视,发展他们的规划与组织的能力。然后是研究方案的展示与交流,让学生
5、讨论借鉴,互补提高,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并为活动的展开做好充分合理的准备,小结时,对学生本课的表现进行肯定,鼓励他们保持热情继续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活动。我的感悟:本课教学实施过程中,时间的分配方面不够合理,学生没有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研究方案表全部填写完,这与我设计制定方案环节时没有考虑周详有关。而且让学生将方案的全部项目在课堂时间内填写完,不能突出重点,不够很好的将难点突破。听课领导给我提出了改进意见:在学生们进行分组制定研究方案时,应有侧重点,考虑突出自己研究主题方面的计划应怎样施行?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其余的项目可以在课后完成。在学生展示研究方案时,教师也应相应地对学生计划中实行过程的难点进行
6、点拨,强调外出调查时的安全事项,充分发挥自已身边资源的作用。总之,在这次的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自主的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结果。虽然不是很完善,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整合。这其实就是最好的“结果”,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相信在后面的汇报讨论会、设计宣传小报、废物利用作品展示及清除垃圾行动日等一系列后继活动中,学生们能走入生活,走入社会中,真正享受了综合实践课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收获,获得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机会。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稿
7、)活动目的: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2、通过写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关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意识。活动准备:课前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及数量,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材料。活动过程:一、汇总课前调查的资料1、出
8、示两组图片,学生谈想法,在对比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四人小组交流调查表,初步了解每家产生的垃圾种类及数量。3、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调查结果,教师适时点评。4、联系柳州市人口,出示具体数据,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中一日、一月、一年所产生的垃圾量。5、说明:柳州实际所产生的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猜想:全世界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展示一组有关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文字数据)7、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说明垃圾与生活的联系,并出示课题。二、确定活动主题1、学生结合刚才有关垃圾的图片文字,说说自己对于“生活中的垃圾”想了解和研究的问题,教师板书。2、引导学生,归纳为四个主题:来源;危害;种类及处理;变废为宝。3、教师进行选题的提示引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了解和研究的一个问题。4、学生思考讨论,对四个主题用手势1、2、3、4进行表决,进行换位分组,推选组长。三、设计研究方案1、教师进行填写研究方案的提示引导,强调侧重点,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填写研究方案表,教师巡视指导。2、各小组代表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相应地对学生计划中实行过程的难点进行点拨,强调外出调查时的安全事项。四、小结:1、评价学生的方案及表现。2、对后继研究活动的引导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