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说理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544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说理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说理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说理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 第 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说理研究林升栋(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北京)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讲话 年 月 日:.?年 月 日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年 月 日:.年 月 日新时代国际传播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国际传播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除了传播学科外国际传播的研究需要逻辑与论证学科的视角 跨文化论证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现实路径 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理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本文依

2、此提出了新时代国际传播中说理研究的具体思路一、国际传播研究需要论证学科的视角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 年 月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五力”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西方政府和主流媒体对中国政府、媒体和民众的说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反而利用其话语霸权变本加厉丑化和抹黑中国使得多数外国人不了解真实的中国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之所以强调“鲜明中国特色”是因为中国构建战略传播体系不是为了制造对手不是为了扩大意识

3、形态分歧而是为了更好地对外开展合作、实现互鉴共赢 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指出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当前国际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必经之路 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作出探索但也存在很多困难比如该和谁跨、如何跨 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地跨学科之间没有深度交流、融合和应用结果依然是各说各话、各行其道 论证是一种社会行动新闻传播也是一种社会行动两者都具有社会评价、教化和协调等功能相互之间关联密切 从理论应用的角度看论证理论需要落地而新闻传播为论证理论落地提供了具体和特殊的语境新型国际传播研究为何需要逻辑与论证学科的视角

4、?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物理边界新型国际传播构成了一个“泛众参与”的数字舆论场国际传播主体呈现出差异性多元、全民性多元与个性化多元的特征人人参与的“全民外交”时代到来 在中西角力的格局中如何在全球数字平台上争取欧美国家普通民众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全民共同努力获得海外受众理解从量变到质变坚持“说理”是最根本的途径 说理是逻辑与论证学科的问题 以前论证学科负责说理的内容研究很少关注到国际传播的特殊语境而国际传播研究关注策略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形式呈现也很少观照到说理本身的内涵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国际传播工作服务在国际传播中现实情况极其复杂有些传播活动是为了造势以便让对方迫于情势

5、而采取己方期待的行动 这种做法的负作用在于治标不治本口服而心不服对方内心的态度并没有改变在以后的行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说理研究”()作者简介:林升栋()男福建莆田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动中可能会变本加厉 每个学科都有其前提假设如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论证学的假设则是先改变态度以便为改变行动提供条件 中国人一直喜欢“口服心服”即行动改变是态度改变的自然结果这样的目标才是最理想的 从论证学角度出发的跨文化交流双方有足够的诚意都愿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调整自己原先文化的社会规范并达成一个新的双方都认可的规范

6、这最接近现在所提倡的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多样文化并育的“美美与共”跨文化交流理念二、跨文化论证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现实路径 年 月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提出:“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一重要论述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指明了方向“文明互鉴论”超越了西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观念桎梏在理念上已经占据制高点 具体如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需要深入阐释的关键问题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引发跨文化交流的困难文化互适及跨文化论证是克服困难的现实路径 鞠实儿从广义论证

7、视角提出由于文化是多元素、多功能的复杂系统不同文化群体间存在差别因此跨文化活动中的文化交流障碍是普遍存在的 同时不同文化的论证者在交流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程度上的互适文化 不同程度上可共享的语言、信念和价值这是多重文化互适论为跨文化论证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不同程度互适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动态形成:交流双方在差异中互动寻求双方满意的交流结果 作为广义论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互适文化在论证中的形成是合乎规范的论证规则的结果同时也促成新的规范产生 跨文化论证是弥合跨文化交流障碍的途径之一如何在互适文化与论证的双重生成过程中刻画论证规则是研究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性问题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理论为国际传播中的

8、跨文化论证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根据广义论证理论的逻辑观逻辑由构造论证的规则集合而成 目前广义论证理论还主要用于同一社会文化群体的研究该理论认为某一社会文化群体的成员在语境下依据合乎其所属社会文化群体规范的规则生成一个语篇行动序列其目标是形成具有约束力的一致结论 依照广义论证的语境原则和本土化原则某一社会文化群体的论证活动所使用的规则如果合乎上述规范且实现了论证目标该论证就具有局部合理性在跨文化论证中笔者认为可以先采用广义论证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跨文化交流双方原先各自所属社会群体的论证规则然后再研究双方在动态交流中如何形成彼此都较为满意的新规范 这一新规范可称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三、国

9、际传播中说理研究的具体思路“间距与之间”是法国哲学家暨汉学家 提出的概念以一种平等对话的视角使不同文化思想的“面对面”及其间距凸显出它们各自的特色、历史深度及其所涵盖的人文资源使双方可以互相反映以至于自我反思并且“间距”所造成的“之间”能让气息和思考流通 世界众多的人文都有其开展的道理观察出这些“理”并且加以开采与拓展种种文化资源就会彼此滋润而互相丰富国际传播中的“说理”不仅需要传播者通过媒介平台进行技术性和艺术性呈现而且涉及到国内国际两方民众对“理”的内容理解问题 以中西交流为例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的“理”跟西方人的“理”有所不同此理与彼理之间有“间距”因为间距的客观存在面对国际传播的

10、特殊语境时传播者很容易陷入到“非此即彼”模式:要么迎合对方丧失中华文化的原则立场要么自说自话无视受众感受要避免声嘶力竭如何巧发声执两用中讲究策略和艺术在充分了解对方说理方式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引导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国际传播的效果 只有系统研究中西说理的间距才能做到懂行、在行、内习近平谈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年 月 日:.?年 月 日鞠实儿等:融合与修正:跨文化交流的逻辑与认知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前言”第、页鞠实儿: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 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鞠实儿:广义论证的理论与方法逻辑学研究 年第 期朱利安:间距与之间:论中国与欧洲思想之间的哲学策略卓立、林志明译

11、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年封底第 期林升栋: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说理研究行 下面笔者尝试提出国际传播中说理研究(以中西交流为例)的具体思路:第一中西方说理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演变 中西方说理的历史溯源要回到先秦和古希腊时期从各自的宇宙观和社会理想出发了解双方早期各自推类与推理的方式进入到双方早期说理的场合和语境窥探其各自的动机与目标最终挖掘出各自的说理原型 中西方说理在各自的历史长河中也经历过一些发展演变尤其是中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西方说理也大量进入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从网络上中西医之争到婆媳育儿方式的差异常常出现话不投机、不欢而散的情况这都跟说理的逻辑有关 这一部分的研究可采用比较研究法从历

12、史文献中择取典型案例在比较中提出概括的规律性的原型并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其发展演变第二中西方说理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间距 逻辑是来自西方的名词形式逻辑是西方科学体系的思维方法 以形式逻辑为中心一切不符合其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思维方式就会沦为“非形式逻辑”如果简单地把中国传统的说理归为非形式逻辑依然是以一种西方客位()的方式来看本国文化 只有回到中国主位()的视角才有可能把中国说理的内在理路描述清楚 在历史溯源得出说理原型的基础上这一部分采用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方法、跨文化心理学的实验法、克瑞斯和勒文的图像符号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解释学方法对中西方说理的多个现实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抽取各自的论证规则

13、进一步形成、丰富并验证中西方说理的逻辑框架同时也调适好现实生活中双方说理的间距第三新时代国际传播背景下的说理策略“讲道理”不仅需要论证规则与逻辑规则亦有新闻传播、政治学等领域独特的学科性质深嵌其中 国际传播涉及跨文化的特殊语境和国家之间的政治角力在调适好中西方说理的间距之后这一部分可结合丰富的案例展开跨文化论证的研究再通过面向外国大学生或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模拟传播试验进行验证按照“五力”分别提供具体的说理策略 跨文化论证的研究要在控制好内部效度的基础上力求外部生态效度具体思路图示如下:(图)国际传播中说理研究的具体思路图(以中西交流为例)目前国际传播中跨文化论证的研究还很少 朱谕基于中德大学

14、生互助学习的会话分析对跨文化说理中的沉默进行了研究 鞠实儿认为跨文化交流的两个核心机制是融合和修正并按照语言融合、逻辑融合、文化修正和信念修正四部分展开 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处在政府高度关注需要跨学科交叉进行拓荒的阶段总之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说理研究在理论层面整合主位与客位两种视角在中西方比较哲学、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传播学和论证学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辅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文化间说理间距的学术话语体系在实践上对我国各层次主体的国际传播工作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对中国文化主体性视角的建构有着特殊的意义朱谕:论跨文化说理中的沉默 基于对中德大学生互助学习的会话分析逻辑学研究 年第 期鞠实儿等:融合与修正:跨文化交流的逻辑与认知研究“前言”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