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5333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12-02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基于 形势与政策 课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研究”(2020jyxm1474)作者简介:黄启维(1995-),男,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陈群(1967-),女,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策略黄启维1,陈群2(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摘要: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阐释了劳动范畴,揭示了劳动发展和演进规律。新时代大学生肩负强国使命,必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上的高素质劳动者,

2、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意义重大。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应当注重从劳动的价值观、幸福观、道德观、职业观、创新观五大方面进行系统思考,促进其将劳动内化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此,高校要推进课程创新、创设实践平台、构建校园劳动文化和培养大学生劳动创新思维,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在科学劳动观中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关键词:大学生;劳动观;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23)03-0065-07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23.03.012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式现代化正稳步推进。习近

3、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1回溯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我国劳动观教育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语境下劳动观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引领各不相同,背后体现和隐含的劳动观念各不相同。正确的劳动观不仅是大学生三观养成的重要支撑,还是他们坚定“强国有我”志向的意念之源。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大学生必将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时代的大学生奋斗正青春!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事业,干成这项事业没有捷径

4、可走,必须依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劳动者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坚实力量。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时代的主角,是未来带领国家走向富强之路的劳动主力军。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始终将个人和集体、个人梦和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青春在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一)劳动观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有效利用劳动观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尊重、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的思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思想性是劳动观教育的灵魂所在,所有劳动和劳动者应获得鼓励和尊重,是劳动观教56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TV U

5、NIVERSITY No.3,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总第199 期)育的价值意旨。现阶段我国高校都将劳动观教育列入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教学方案,但仍需要注意坚定不移地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入劳动生活,促进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提升,反对一切崇尚金钱、享乐至上的错误思想,激发大学生创造力,这些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十分有益。第一,劳动观教育筑起大学生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劳动风尚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崇尚、热爱劳动的民族,先秦时就产生了反对不劳而食、积极参加农业和手工业劳动的农家学派,人们对辛勤劳动的推崇是因为当时已经认识到劳动对人类生存和物质、精神财富生产的重要作用。部分大学

6、生成长在物质充裕的环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对他们来说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缺少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也就没有爱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而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融入了中华民族基因,在新时代条件下,以劳动观教育筑牢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也为实现中国梦注入能量。第二,劳动观教育筑起大学生自强自立、迎难而上的劳动意志当代大学生正位于青春期后期的成长节点,相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的“重知识”“轻能力”等对学校教学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劳动观教育在部分高校变成了敷衍式的教学,此外上学读书是为了成为坐在办

7、公室里的社会精英这样的想法已成为当下多数学生与家长的共识,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不想、不懂、不会劳动的现象。他们吃不了劳动苦,受不了劳动累,怎能谈及自强自立?面对困难,畏畏缩缩,畏难情绪操纵他们在困难险阻面前绕道而行,寻找投机捷径,这又怎能谈及迎难而上?劳动观教育要脚踏实地,筑牢大学生自强自立、迎难而上的劳动意志,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可持续发展。第三,劳动观教育筑起大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劳动道德自古以来,诚实就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不论社会身份如何,不论从事何种行业,人都需要诚实劳动。在今天,诚实劳动的意识表现在对劳动道德的遵守,这要求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消除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不良观念。

8、今后,大学生会走出大学校园,成为社会劳动者,爱岗敬业就是他们要具备的劳动道德。劳动观教育为大学生筑牢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劳动道德,让诚实劳动意识外化于行,排除不劳而获的思想,杜绝“幸福从天而降”的妄想,主张积极、实干的精神,达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目标。(二)劳动观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大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教育部不断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而劳动观教育是重中之重,是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我国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置于教育领域的伟大实践,不仅凸显了该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也是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因此,高校要用正确劳动观引导大学生,让劳

9、动观教育助力大学生全方位发展,为高校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注入强大能量。第一,高校劳动观教育回答了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问题当前高校更多地注重学生“智育”方面的发展,为了快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排名与科研水平,相当多的高校渐渐远离了对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认为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就完成了教育的任务。这样一来,本就成为高等教育“边缘”的劳动观教育就越发摸不着现实边际了,这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大学生劳动主力军来说极为不利。新时代高校劳动观教育深刻回答了高校应培养富有优秀劳动观的大学生这一教育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做到立德为先,发挥道德的强大感召力,同时,劳动观教育者应深怀高尚情操,这是实

10、现劳动观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第二,高校劳动观教育回答了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问题高校通过劳动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养成社会主义劳动道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实践让马克思主义永葆活力。新时代劳动观教育强调让大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与劳动,在劳动体验后,拥有劳动获得感,孕育积极劳动观,而非像过去一般在教室里坐着去“听”教师讲劳动,或是在网络或书本上看66黄启维 陈群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劳动”、读“劳动”,只有踏踏实实劳动,才能感受劳动和劳动者的不易,体悟丰衣足食的快乐,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劳动,破除流于表面或形式化的外部灌输。新时代高校劳动观教育进一步明确将劳动、劳模、工匠“

11、三个精神”充分内化于大学生心中,将形成劳动认同放在劳动观教育的突出位置,让他们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第三,高校劳动观教育回答了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劳动观教育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看作看家本领、治本之策。紧紧围绕这一劳动真理发展而成的高校劳动观教育深刻解答了为谁培养人这一基本问题。美好生活靠的是所有人的劳动奋斗,劳动观教育要牢牢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服务,为党和人民培养优秀劳动者后备力量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推动劳动观教育的党性和人民性达到最高水平。(三)劳动观教育是新时代劳

12、动教育的有力抓手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决定了我们对劳动的认识必然会持续推进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发展至今,依旧是我党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瑰宝”和“富矿”。从本质上讲,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就是科学劳动观的培育和践行,就是培养大学生对劳动和劳动人民深切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少数大学生有着不正确的劳动观,认为劳动无用、劳动低下,也会产生抵触劳动、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与践踏劳动成果的问题。这都是错误劳动观在暗中作祟,需要劳动观教育。第一,劳动观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形成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关于劳动的丰富遗产基础上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思想史的伟大变革提供

13、了必要的理论前提,在劳动教育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意识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当正确劳动观建立后才能有下一步符合实际的劳动行为。换言之,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认同并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排除一切不良劳动观念的干扰,其次才能在行动上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劳动教育打下牢固的思想观念地基。第二,劳动观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键点劳动观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发展的最新成果为理论起点4,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因此,劳动观教育又是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茁壮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劳动观教育使学生厘清错综复杂的不良劳动观念,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劳动的内

14、涵,树立劳动光荣观念,崇尚劳动,充分认识到自身主人翁的地位,使新时代大学生萌发、产生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认识到在通往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之路上必须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将劳动技能转化到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第三,劳动观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力点正确的劳动观念能将高水平劳动者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变成强大的劳动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当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劳动观教育必将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效发力点,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将受教育者培养成谨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社会成员,也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批判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体悟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5

15、,让劳动观教育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力抓手。二、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路途上,创造性提出“劳动是幸福源泉”的劳动幸福观,以“诚实劳动”为代表的劳动道德观,“劳动无高低,行行出状元”的劳动职业观,“尊重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创新观等。众多学者在概括劳动观内容时拥有独到见解,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内容进一步细化,提炼出以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为特色的劳动价值观、以“实干兴邦”为内核的劳动实践观、促进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观等。6综合以上领导人与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劳动观是人类对待劳动的根本看法与观点这一定义和新时代我国政策文件中指明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

16、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殷切期盼7,得出以下高校劳动观教育的五大要素,这不仅是对新时代劳76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TV UNIVERSITY No.3,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总第199 期)动观内涵的准确回应,也是我们党实施劳动观教育内容的具体化。(一)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劳动实践活动是否具有价值、具有怎样价值的观点和看法。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劳动是活的,劳动是有价值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崇尚劳动的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尊重劳动的执政理念和教育观念。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时代,体力劳

17、动也是劳动的基础,它永远不会过时。教育者要让大学生对劳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有正确认知,引导大学生做到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不仅有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改革,也有利于大学生走出校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高素质劳动人才。(二)劳动幸福观劳动幸福观是指人通过劳动行为,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得以实现,达到一种身心愉悦、畅快的状态。劳动幸福是最高形态的幸福。众所周知,想获得幸福就必须能吃苦、肯奋斗,大学生成就出彩人生没有“躺平”捷径,劳动是奋斗的具体表现,更是实现幸福的康庄大道。当下劳动观教育要极力纠正大学生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等错误劳动观念,要让大学生牢固树立美满生活只

18、能由双手创造的劳动观,进而体悟到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幸福感的行为,大学生要为自己的幸福而劳动,要以满腔热血投身到祖国、社会的幸福建设中去,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幸福。(三)劳动道德观劳动道德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劳动的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这种内在素养深刻体现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恩格斯曾说:“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8劳动道德要求全体劳动者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符合道德的劳作,最基本的表现是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主动提高劳动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劳动道德观进行教育要做到始终立足当下实际,引导大学生树立“道技合一”的人生追求,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培育劳动责任心和使命感,强化大学生“

19、实干兴邦”的劳动情怀,踏踏实实劳动和诚实劳动并重,珍惜劳动果实,拒绝“钻空子”和投机取巧等劳动陋习,促进劳动道德外化于行。(四)劳动职业观劳动职业观是人们在面对择业或就业问题时持有的价值取向。择业和就业已成为摆在大学毕业生面前最为迫切与棘手的问题,拥有什么样的劳动职业观就会决定大学生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与职业道路。劳动职业观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在整个职业选择过程开始到结束,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是劳动观在就业行为层面的延伸与拓展。新时代大学生在寻求职业时,要充分考虑职业的平等性、非功利性和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的本质要求。大学生是社会化的人,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劳动职业观始终应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适应,在实

20、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积蓄能量。(五)劳动创新观我国先辈很早就关注劳动创新,大学 中的“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论述,强调人要通过行动不断革新、积极进取。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李兰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通过创造性劳动改变了命运,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想方设法思考如何创新、拥有主动创新的劳动观念、勇于将创新付诸劳动实践是他们共同的标志。劳动创新推动着新时代劳动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能够带来产业变革。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创新观教育,通过劳动激发灵感,提升大脑智力,让他们想创新、会创新、爱创新,使得大学生劳动创造的潜力得以充分

21、迸发。三、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策略未来国家的竞争主要取决于科技实力,换句话说,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支撑整个国家发展的劳动人民,主要是由学校培养的。大部分劳动者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便要走向职业化道路,因此,高校层面的劳动观教育应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理念,不断为建设“大思政课”添砖加瓦,努力为我国培育更多优秀的青年劳动者。(一)推进高校思政课形式创新,着力打造劳动观教育“金课”坚持、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指导地位的必然要86黄启维 陈群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求。今天的中国高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守好高校

22、劳动观教育的主阵地,倡导大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劳动之中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推动劳动教育的改革创新,实现我党教育事业的价值目标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教育者要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充分激发大学生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高校开展劳动观教育的理论阵地毋庸置疑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下在课程内容建设上还需下足功夫。以大学本科课程为例,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劳动观教育完全可以融入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来说,在充分阐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劳动观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习近平劳动观,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

23、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要帮助学生厘清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历史脉络和时代价值;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教师通过讲述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事迹向学生展示劳动的重要性9;在“形势与政策”课上,结合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现状,重点讲解大国工匠事迹和国家发展最新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个人与国家发展休戚与共的联系,做更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事,以劳动观教育赓续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以上举措,让大学生对劳动的政治、经济与人类生存的价值形成科学认知,促进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其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也要力求形式创新。将“网红”“躺平”“内卷”等常见社会现象的讨

24、论带入课堂,这样一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思考,让大学生对劳动这一话题各抒己见,思政课教师在思想碰撞中扮演好思想领航者的角色,提升课堂对大学生的影响。除此之外,要让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扎根大学生内心深处,就必须发挥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激励大学生主动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标,以劳动精神激励自身,严格要求自己。转变“要我学”劳动观,形成“我要学”劳动观。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法,不断提升与强化大学生劳动道德观教育的实效性。(二)增强校园劳动吸引力,创设更多新颖实践活动平台劳动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劳动观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更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第二课堂。

25、目前高校对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不太积极,多数高校并未特别重视劳动教育,使得活动流于形式,对大学生欠缺吸引力。新时代要让劳动实践活动平台拥有的劳动观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高校并非一个仅承担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场所,要将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需校内多部门协同联动。因此,劳动观教育的实践平台自然就诞生于高校的运作系统之中。首先,有效利用校园后勤实践平台,让劳动观教育始终围绕大学生这一主体展开。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部门以集团化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后勤服务更加便捷规范,但也让在校大学生失去了一个参与校园劳动实践的机会。多数大学生从小到大是在“没吃过苦、没流过汗”的环境下成

26、长的,进入大学后自然不会想到为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大多延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因此,重启高校后勤劳动平台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具有实践价值。我国高校应努力将脑力与体力劳动有机融合,深挖后勤活动迸发的劳动观教育新意,使大学生愿意劳动、主动劳动,将劳动观的时代价值领悟透彻,对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劳动协作精神意义重大。其次,优化劳动实践平台建设,力求实践内容与形式多元化、吸引力强。新时代社会各类产业更新重塑步伐加快,这就需要未来的劳动者不仅拥有科学知识,也应勇于劳动、会劳动。目前高校劳动实践平台存在新颖度不够、吸引力不高、感召力不强等缺陷。高校要不断突出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设计

27、的广泛性,强调自主性。既包括学校、院系、班级、社团等组织的活动,如“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也包括学生自发组织或主动参加的活动,如兼职家教、勤工俭学、企业实习等。10另外,在诸如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等校内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还可扩建一批校外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如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社会兼职等)、深入了96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TV UNIVERSITY No.3,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总第199 期)解社会提供广阔平台。如此通过劳动实践激发大学生对祖国锦绣山川

28、的自然之爱、对勤劳不辍的劳动之爱、对踔厉奋发的奋斗之爱,从而升华对复兴中华的梦想之爱。11(三)构建特色校园劳动文化,营造优良劳动育人大环境高校校园劳动文化理应是劳动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以文化人、以劳育人”的重要功能。校园文化作为高校一大隐性教育资源,十分有必要得到充分利用。如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以此为导向丰富校园文化中的劳动内核,让大学生耳濡目染,自觉树立高尚的劳动素养和优秀的劳动道德,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持,激发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唤起对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塑造良好的劳动道德情操。首先,可以利用大学生认可并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劳动文化宣传,不能“用力过猛”,

29、也不可“悄无声息”。依托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劳动特色的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成果。和平年代,部分大学生不知道如何爱国,如何表达爱国情怀,热爱劳动、团结奋斗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高校要加紧建设劳动观教育文化墙,展现劳动理念、劳动标语、劳动者和劳模事迹等劳动观教育内容,增强全体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认同感。同时,高校要利用好校园新媒体平台、校史馆、校训校歌、“开学第一课”等现有文化教育资源,坚持提升劳动观教育的丰富性,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和分享劳动观的新话题、新感悟,使劳动观教育“接地气”,以达到加强劳动观教育的效果。其次,高校教职工与朋辈群体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影响依旧不能忽视。

30、将“三个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同时用劳动观教育的内涵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念,实现全员劳动教育,锻造时代新人,打造一支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责任感强、进取心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和热爱劳动科学、具备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科研队伍,为学生做好先锋模范。同时,充分发挥宿舍“第二课堂”的积极影响以及组织志同道合的学生创建以劳动为主题的兴趣小组和社团,以此寻找切入点,开展双向互动,将这些优秀劳动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让劳动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话题,在交流互鉴中激发大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涵养劳动情怀,达到用劳动托起中国梦的教育目标。(四)培养创新劳动思维,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创新

31、创业能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动能。美好生活由劳动创造,同样,劳动也是极富创造性的,它不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通过创造性劳动获得幸福。近年来,大学生已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迸发“双创”活力的生力军和后备军,其“双创”素质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与民族创新创业的高度与效益。目前,我国大学生仍面临创新创业难的困扰,这与大学生惯常性思维定式有直接关系,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劳动思维,激发大学生创新劳动思维潜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铸就大学生创新劳动实践的勇气与精神,就必须开展创新劳动思维的培养与训练。首先,高校应将创新劳动思维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32、习近平同志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2。爱国始于求知创新,大学生培养和创新劳动思维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火热实践的重要思想武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多维思考,从传授劳动知识转为深挖学生劳动潜能,整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将创新劳动思维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有机融合,紧扣学校教学质量评价要点,使其渗透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次,要以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建构创新型劳动知识体系。当前,新技术革命浪潮改

33、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性劳动逐渐取代重复性劳动,劳动也从生产转向了创造。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走进日常生活与工作,数字经济无处不在,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数字化劳动”开启了智能劳动、虚拟劳动、无人化机器劳动等新业态,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涵,也是从改造世界过渡到创造世界的新突破。1307黄启维 陈群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育部门与高校应科学谋划数字化劳动趋势下的劳动观教育,促使大学生科学运用新方法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劳动工具,关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全新劳动科技与形态,充实与完备适应当下劳动力市场的知识体系,努力建构互联网逻辑

34、思维体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骨干人才。14四、结语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依靠劳动生存,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璀璨的劳动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15。新时代,面对部分大学生不懂、不爱、不会劳动的现实困境,高校应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这是贯彻落实我党教育方针的有效举措,劳动观教育反映出鲜明的社会主义教育特色与优势,是高校强化立德树人育人宗旨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大学生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只要敢于拼搏、辛勤劳动,必将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劳动主力军。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 向全国

35、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 N.人民日报,2014-05-01(1).2 本报记者.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N.人民日报,2022-10-20(4).3 孙怡.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 D.喀什:喀什大学,2020.4 李宇杰,赵婉斐.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高校劳动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38-143.5 李岁月.科学阐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EB/OL.(2020-11-18)2022-10-01.https:/ 34379866.htm.6 张瑀,姜威.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

36、6):115-119.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20-03-27(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8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48.9 段宏娟.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 D.兰州:兰州大学,2020.10 郑晴晴.“多元互动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11 鲁涧行,刘佳欣,姚林,等.新时代爱国主义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J.文教资料,2021(2):142-144.12 青宣.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N.中国青年报,2022-10-18(1).13 方琼.新时代高校创新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 N.中国青年报,2021-11-29(2).14 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侧重点探究 J.人民论坛,2021(36):117-119.1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N.人民日报,2022-10-26(1).责任编辑:张建荣17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TV UNIVERSITY No.3,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总第199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