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数学图形变换与证明教案华东师大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453049 上传时间:2025-01-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图形变换与证明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数学图形变换与证明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数学图形变换与证明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数学图形变换与证明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数学图形变换与证明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年级数学图形变换与证明华东师大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 图形变换与证明 复习要求: 我们学习平面几何知识从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意义上讲,会识别图形的移动,会实现一个平面图形的移动,是一个实现平面几何价值的问题,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对平面几何中的图形变换提到了较高的学习要求,要求学生会按照要求对图形作相应的移动;会识别图形经过移动后的图形关系;会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问题。 对图形变换问题的认识: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变换是指:全等变换、位似变换、等积变换。 全等变换:平衡、轴对称、旋转 位似变换:可化为相似形 等积变换:面积相等或有比值关系的问题【典型例题】 1

2、. 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及旋转: 在图形的移动中,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实现移动的目的,是较基本的,也是较灵活的方法,因此,也就是我们应该掌握并会应用的方法。 例1. 请你不借助作图工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线。 简析:一般讲我们画三角形的高线采取的方法是:过已知边所对的顶点,用三角板画一条与已知边相垂直的线段。但是此例要求不借助作图工具,即不借助直尺、三角板、圆规等直接画高线。这时要考虑画高线关键在于确定垂足,如果画出垂足就可以实现画高线。根据我们所学的轴对称关系的性质可知,它可以提供垂直关系。 简解:如图,已知。 作的BC边上的高。 方法:把点C沿CB边对折,使折痕经过点A,且点C落在B

3、C的点处,则折痕AD就是所要求画的高。 例2. 如图,矩形ABCD中,折叠AD边,使点D落在BC边上的F点处,若折痕AE=cm,且,求矩形ABCD的周长。 简析:若求矩形的周长就需要知道它的边长,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只知折痕长及折叠后的一个角的正切值,因此,我们要理解折叠在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折叠后可能形成的图形关系。 解:根据题意AD边对折,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有 DE=FE,AE=AE,AD=AF 因为在矩形ABCD中, 例3. 如图,MN是O的直径,点A是半圆上的三等分点,B是的中点,P是半径ON上一动点,当MN=2时,求AP+BP的最小值。 简析:要求AP+BP的最小值,因为P是半径

4、ON上的一动点,实现起来很困难。这时需要理解两条线段之和最小的含义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的。而我们知道有两个距离最短的知识,其一为“连结两点的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其二为“直线外一点到该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由于涉及到两个点,所以无法用“其二”去实现,因此,需要把问题转化为“其一”的情况求解。 解:过点A作弦于D,交O于C。 连接BC交MN于P,连结AP。(如图) 则PA+PB最短。 因为于D,且MN是O的直径 所以点A与点C关于MN所在直线成轴对称 因此PA=PC及 即PA+PB=BC 若设点是ON上任意一点 所以PA+PB最短 连结OB、OC 因为点A是半圆上的三等分点,点B是的中点

5、 由勾股定理,有 因OC=OB=1 所以 说明:例2、例3说明了轴对称知识在解决几何问题中或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实现移动图形,从而构成新的图形关系,进而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关系,达到求解的目的。 例4. 如图,在方格纸中,图I移动到图II,请说明图I经过怎样的平移移动到图II的。 简析:要判断是如何平移的,就要清楚平移的图形具有怎样的性质。由平移的知识可知,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对应边相互平行。 说明:情况一:可以理解为图I向右平移三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就达到图II的位置; 情况二:图I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再向右平移三个单位,形成图II; 情况三:图I的三个顶点分别沿

6、对角线方向平移到图II对应点的位置。 例5. 如图,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于F。 求证:。 简析:要求一个梯形的面积,根据相应的知识可知,要确定上、下两底之和及梯形的高,因此例要研究的是梯形面积等于一腰及一垂线之积,所以要考虑什么样的图形只需要两条线段的乘积就可获得面积,这一类图形至少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过E作GH/DC交DA延长线及CB于G、H 因AD/BC 故四边形GHCD是平行四边形 且 又E是AB中点,有AE=EB 所以 又因 例6. 如图,D是的BC边中点,过D作直线交AB、CA延长线于E、F,当AF=AE时。 求证:BE=FC。 简析:根据图形条件与已知中的

7、AE=AF在同一三角形,BD=CD不在同一三角形里,且要证明的结论BE与CF也不在同一三角形中,要证明结论就需要把相应的线段移动到同类图形中,并且能利用这些条件形成新的图形关系,以便达到求解的目的。 证明:如图,过C点作CM/AB交FD延长线于M点。 则BED=M=AEF 因AF=AE 所以F=AEF 则F=M 所以CF=CM 说明:例5、例6体现了平移知识的应用,要说明的是经过一次平移后,一般讲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都可以构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关系,例6就是这个知识的应用。 例7. 如图,正方形ABCD中,M、N是AD、BC中点,把点C沿BE对折,使C点落在MN上的F点,问此时EBC的度数是多少?

8、简析:要确定EBC的度数就要考虑EBC形成的原因,根据已知条件EBC的形成是因沿BE对折使点C落在MN的F点,那么这种对折的关系就相当于利用了轴对称的知识,同时又因MN是正方形的对称轴的一部分,故又可形成新的轴对称的关系,所以这是两次轴对称关系应用的问题。 解:根据题意,有 点C与点F关于BE所在直线成轴对称 即可证 所以BF=BC及FBE=CBE 连结FC 因为M、N分别是AD、BC的中点 所以MN所在直线是正方形的一条对称轴 即有BF=FC 所以是等边三角形 说明:通过此例的求解想说明一个由两次变换而形成的几何问题,相对讲有一些难度,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首先要寻求与确定是哪种变换,变换后形成

9、什么新的图形关系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2. 图形的相似 相似形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关系,而我们这里提及的是图形的位似问题,即位似变换问题。 例8. 已知等边,画一个与之相似且它们的相似比为2的。 简析:已知一个等边,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且相似比为2。根据题意可知,已知三角形与要画的三角形之间的边的比值是不确定的,即题中没有说明是原三角形与新三角形相似,还是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形成的对应边的关系有两种,因此是不确定的,再者由于有相似比的值2,那么要画的三角形边与原三角形的边是对应边,要满足比值为2的情况也有两种,而实现这两种情况只能借助位似形的知

10、识。 根据位似形的知识可知,位似中心存在的情况有两种,即在已知图形内或已知图形外,它们都可以实现放大或缩小的作用。 解:如图1,当设位似中心在的形内时,取内心O作为位似中心。 (1)在AO、BO、CO上分别取中点,连结AB、BC、AC,则,且有; (2)取的内心O,连接OA、OB、OC且延长,使,连结,则有,且。 如图2,设位似中心在的外部时 (1)在外任取一点O,过O点作射线OA、OB、OC,并截取,且。 (2)在外任取一点,过O作直线OA,OB,OC,在OA、OB、OC的另一侧取,使,。连结、,则可证,且。 3. 图形的面积问题 在我们研究相似形中说“图形相同,大小不同”,在全等形中说“图

11、形相同,大小相等”,这里的大小主要是指面积而言,因此有必要从面积的角度审视一些图形关系。 例9. 如图,矩形ABCD中,E是BC中点,CF=2DF,确定与的比值。 简析:要确定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比值,就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沟通这两个图形之间关系的面积,由于连结了BD,那么就是它们之间的桥梁,剩下的问题就需要研究四边形BEFD的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了,这时解读好E是BC中点及CF=2DF就是关键。 解:连结DE 由面积关系可知 说明:在此例中我们注意到在三角形中若存在一边上的分点,则就存在因分点而形成的面积被分为相应的两部分,且面积的比值等于边的比值。 例10. 如图,四边形ABCD,请以此图形及其

12、面积为条件,求作一个三角形,使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的面积。 简析:要使一个四边形的面积化为三角形的面积,一般讲解决的方法是这样的,如果四边形的面积是确定的,可以利用面积的数量关系来达到转化的目的,但是此例中四边形是一个任意的四边形,因此,用计算的办法就达不到转化的目的,这时只能借助“等积变形”的方法实现。“变形”的含义是指不改变其大小只改变形状的变形,那么就需要考虑哪个知识可以实现这种变形,根据上面的例题的求解可知利用平行线就可以达到目的。 解:如图,连结DB,过点A作AE/DB交CB延长线于E点。 连结DE,则为所求。 证明:因为AE/DB 所以SDEC=S四边形ABCD【模拟

13、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 填空题: 1.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则=_。 2.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的位置,若,则_。 3. 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之长分别为5a与3a(a0),那么第三边上的中线的长度x的取值范围是_。二. 解答题: 1. 已知:菱形ABCD中,点B关于直线EC对折,使点B与AD上的点E重合,若,求AFE的度数。 2. 已知: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O点,若点E是AO的中点,点F是OD的中点。 求证:BE=CF。 3. 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F是AD、CD上的点,问当点E、F满足怎样的条件时,有B

14、E=BF。 4. 一种圆柱型的铅笔底面直径8mm,长为12cm,现为其设计硬壳纸包装盒,厂商要求每六支装一盒,请你提供两种不同的包装盒设计方案。并计算每一种方案所使用的硬壳纸材料面积。 5. 尺规作图,求作正方形ABCD使之面积为已知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6. 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连接AC、BC,AB=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7. (1)图中两个矩形的面积关系为_。 (2)若AB:BC=3:4,求AE:EF=_。 8. 当汽车在雨天行驶时,启动雨刷器后前方的路况才能看得清楚,否则将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图中线段AB和CD分别代表汽车驾驶窗上的雨刷。它们交于CD的中点B,并在B处固定,已知,AB=40,CD=30,转动角,求雨刷CD扫过的面积。【试题答案】一. 1. 2. 3. 二. 1. 2. 证 3. (1)当AE=CF时或(2)当时或(3)或(4)当 4. (略)5. (略) 6. 7. (1)“=”(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