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气候多样 季风显着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阅读与讨论相结合、讲解。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多媒体、中国年降水量空白图和干湿地区的空白图 师生准备: 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降水与我国民居、饮食、民俗、农业和交通的关系资料,并加以整理、附上响应的图片,制成小课件,上课讲解。 2.教师准备响应的课件、学生测量降水量的录像、中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空白图。 【教学过程】 1.导入:用三幅房屋图片引入。 提出问题:(1)同学们三幅图分别是哪个地区的典型民居? (2)为什么这样修建? (讲解)降水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我们要了解
2、我国的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请同学们阅读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降水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 2.学生活动:气象小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降水量顶的测量方法。(录像)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年降水量图,找出我国各族人民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学生活动:结合中国年降水量图,在资料图上描绘出我国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讨论归纳总结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完成教材的练习。 5.学生活动:讨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四类干湿之间的界限与等降水量线的关系。完成教材的练习。 6.过渡:我国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不同,影
3、响到各地的自然景观有所不同。 7.学生活动:等号入座。选择响应的景观图片与干湿地区相连。 8.过渡:我国降水量与干湿地区不但影响到各地的自然景色,对人类的活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9.学生活动:各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与资料,并加以解释。 民居组: 饮食组 民俗组 农业组 交通组 10.教师小结: 同学们为大家展示了他们的作品,非常好。各地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的形成,不光取决于各地的降水量,还和其他的许多因素有关,降水量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当然,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还包括其他的,如我们的日常生活。反过来,人类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降水。由此可见,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制约的,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才能奏响和平的音符。 板书设计: 课后点评: 本节课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三幅房屋图片的引入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贯穿对地图的使用,读图填图,逐渐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要素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