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基于公平、教育与生态文明的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521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基于公平、教育与生态文明的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基于公平、教育与生态文明的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基于公平、教育与生态文明的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1摘 要: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一种高级精神需求,对人的价值实现以及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旅游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发展迅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然而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约了旅游业与社会的全面发展。除了经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众休闲权、资源与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二是旅游业在公众审美、社会公德、伦理与国家精神和文化认同等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我国历史文化与独特资源的潜在教育功能;第三,旅游业仍未彻底扭转“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与生态文明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应

2、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在社会公平、公众教育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以期为实现社会全面、充分发展做出贡献。关键词:新时代;旅游责任;社会公平;公众教育;生态伦理Abstract:Tourism activity is a kind of high spiritual demand generated when human society develops to a certain exten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value and the overal

3、l development of society.Chinas tourism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providing a huge impetu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progress restrict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society.In addi

4、tion to economy,the imbalance and inadequac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first,the inequity of public leisure rights,resource and benefit distribution;second,tourism is now widely considered insufficient in the education of public aesthetics,social morality,ethics,na

5、tional spirit,and cultural identity,and fails to give full development to the potential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hinas history,culture,and unique resources;third,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not completely do away with the anthropocentrism development pattern,and there is a big gap with the ecological c

6、iv-ilization.Therefore,this paper suggests that,Chinas tourism industry should bear a mi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new era,making greater efforts in social equity,public educ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le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so a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mpreh

7、ensive and full development of society.Key words:the new era;tourism function;social equity;public education;ecological ethics中图分类号:G120;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79(2023)02-0041-06匡丽丹1,刘炳亮2(1.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98;2.鲁东大学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基于公平、教育与生态文明的视角42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中华

8、民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社会矛盾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注新时代的特征,也呼唤新变革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可见,要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不仅要发展生产力,更要提升发展质量,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现代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给社会其它方面的发展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旅

9、游业也逐渐体现出发展不均、质量不高等问题,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尤其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限制了新时代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早在1980 年,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发表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 就曾指出,“发展旅游业的终极目标并非经济增长,而是增加社会福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所有的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无论旅游的经济效益多么现实与重要,都不会、也不可能是各个国家做出鼓励旅游发展决策的唯一标准”3。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斯克斯尔(David Scowsill)也曾说:“旅游业是一种正能量,可以为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见,现代旅游业不仅

10、应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进剂,更应该成为增进人类福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发展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旅游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应该如何承担其社会责任,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是当前亟需讨论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公平、教育以及生态文明三个视角论述了中国旅游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1 旅游与社会公平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分配原则,实现社会公平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其所蕴含的伦理关怀体现了追求幸福生活最为核心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我实现

11、的伦理基础。旅游业发展与社会公平具有直接的联系,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从历史的角度看,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超越了一般性生产、生活的高层次精神活动和文化现象。这种活动或现象体现了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是社会整体进步的表现。因为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古代,旅游活动都只是帝王将相和有闲阶层享有的特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而进入近、现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们意识的转变,普通大众也有了休闲游乐的动机与能力,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化活动。当更多的人具有了休闲出游的能力与机会时,社会公平的实现就成为现代旅游业追求的目标之一。现阶段,虽然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然有部分弱势群体

12、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参与和共享旅游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机会与福利,社会的公平性在旅游业中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旅游业要实现真正的公平,就应该进一步破除公众在休闲娱乐、资源利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限制。1.1 旅游休闲公平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社会发展来看,人们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却在减少。据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等2017 年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 统计,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为2.27 小时,较2014 的2.55 小时有所下降;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居民每天休闲时间分别仅为1.94、2.04、2.14 和2.25 小时,与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

13、英国等(日均5 小时)相比明显过少。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2552 名在业者中有40.1%的受访者“没有带薪2023-02-22匡丽丹(1997-),女,贵州惠水人,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讯作者)刘炳亮(1974-),男,山东烟台人,博士,鲁东大学讲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伦理学、旅游学研究。鲁东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精品旅游人才培养的旅游规划课程群建设研究”(2020J5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项目名称:43年休假”,有带薪年休假但不能休的占比4.1%,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已安排的占18.8%,而“有带薪

14、年休假且可自主安排”的仅占31.3%4。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一方面与休闲时间不均衡、贫富差距大、部分群体收入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休闲制度保障弱、相关法律执行不力有关。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全面实现旅游公平,就必须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保障人们的日常休闲和带薪休假的权益,通过进一步完善休闲制度,为更多的人提供休闲出游的机会。尤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休闲出游的政策保障和人文关怀,参考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各种社会公益旅游,鼓励政府、企业组织与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发展福利旅游、奖励旅游、研学旅游以及老年旅游等,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导旅游业,真正让全体公众都能充分享有旅游休闲的机会。1.2 资源利用公平旅游资源涵盖

15、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大部分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和人类社会得以存续的基础和条件。旅游资源中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属于人类共同遗产,因此人类拥有共同遗产权。所谓人类共同遗产权是指“人类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物种和基因遗产以及与月球等天体、海洋等所享有的一种共同权益”5。这种权益特性要求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要体现公平性,即要为全人类所共同享用。为进一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利用的公平性,近些年我国已经出台了各种旅游资源遗产保护制度、政策和法律,为实现资源共享起到重要作用。尤其2015 年5 月18 日开始的国家公园试点,不仅是我国对遗产资源保护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资源共享、体现社会公平的

16、重要方式。但从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史来看,目前仍存在保护不足、所有权不明晰、效益分配不均衡等各种问题,给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带来了诸多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旅游业要继续加强对各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建立遗产保护和国家公园等制度,广泛而充分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促进资源的公平性利用。尤其在近几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更要积极探索如何让公众更多地接触自然,融入自然,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减少因疫情带来的影响。对此,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某些经验。例如在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很早就有医生开出“国家公园处方”,让人们走进自然,通过自然疗法使其恢复身心健康;在疫情下的日本,为了公众健康

17、,缓解工作焦虑,鼓励公务员、企业职员走进国家公园进行办公,使人们在工作的同时,也能享用自然带来的福利。这些做法都很好地体现了遗产资源利用的公益性与公平性。除了重要的遗产资源,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和乡村也要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和空间共享,使其进一步向社会全面开放,让更多的公共休闲资源与设施能为全体公众提供服务。如城市公园、休闲文化广场、公共健身设施、城市绿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生态自然馆等文化设施要进一步实现公益化和社会化,向全体社会免费开放,为所有人提供休闲娱乐功能。尤其在农村地区,可以借助乡村振兴这一政策背景,加强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恢复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

18、文化遗产,通过发展多元化的乡村休闲产业促进资源的公平利用。1.3 旅游发展公平国际社会旅游组织(International Office of Social Tourism)指出,“降低社会排斥,促进社会公平”是旅游业发展的使命之一。旅游发展公平主要是指旅游经营、市场竞争、产品开发、旅游地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平公正权。20 世纪70 年代,E.Cohen6在谈及现代旅游发展弊端时曾经指出,“当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时,会对当地社会产生严重破坏,并由此导致长期损害”。这一论述表明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东道地国家居民文化、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并由此导致严重的

19、社会分化或文化孤岛。这本质上是发展不公平导致的结果。我国目前旅游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同样存在区域不均衡、孤立式发展的现象。例如,在某些拥有大量优质资源和鼓励性政策的地方,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好;而那些由于资金短缺、信息不畅、管理落后以及交通可达性差等的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而在某些过度依赖旅游业的地方,由于外来资本的涌入,导致了当地过度商品化,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均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旅游收入漏损。外来资本在获取了丰厚利润后,并没有将所获收第28卷 第2期 匡丽丹,刘炳亮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44益进行本地消费或进行再分配,当地居民也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从

20、旅游业发展中获益,并且还要承担旅游开发所带来的负面外部性影响以及环境成本,从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公平问题是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节7。社会公平更强调群体层面的公平,它要求所有社会价值(主要是社会资源或利益)能够在各个群体之间进行公平的分配8。旅游业发展要实现公平,最重要的是在考虑区域差异的同时,尽可能在政策、资金、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向落后地区倾斜,最关键的是建立公平发展机制,让所有的旅游利益相关者都有机会和能力参与旅游业发展,并从中获益;同时要更加关注贫困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的权益分配,通过更为精准的政策措施,保障其发展权,使其能够真正分享旅

21、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种福祉。2 旅游与公众教育旅游是人与资源环境互动的过程,健康有序的旅游活动不仅能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功能,还能让公众接受各种文化与环境教育,提升人们的审美认知,培养社会公德和积极的伦理价值观,对强化国家和民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2.1 审美认知教育旅游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因此具有非功利性特征。旅游审美包括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三种类型9。自然审美来自于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要素的观赏与体验;社会和艺术审美则来自于对历史文化遗产、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要素的鉴赏与学习。不同的美学形式满足了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的不同层次需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者的审美观,并让人们产生情感联

22、结,形成某种认同感。在当今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虽然审美体验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很多旅游产品仍普遍存在体验感差、印象浅、重游率低、审美疲劳等现象,市场供给的产品大多缺乏深层次的审美价值,旅游企业对文创产品开发不足,缺乏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以及时代语境的表达,市场引导也相对较弱。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力经济忽视了旅游审美主体重要且复杂的审美心理机制黑箱,将感官刺激、迎合大众趣味作为产品开发的优先策略,遮蔽了人们深层次的审美体验10,甚至衍生出对美育功能起到反作用的“审丑”等伦理失范现象11。同时,旅游者的审美素养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了旅游审美教育功能的实现。旅游业要满足新时代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

23、,就必须提升旅游业整体发展质量,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有内涵的旅游产品,注重产品的文化性与知识性的表现,引导游客更好地接受审美教育,以提高审美素养。例如,对于自然旅游产品,我们的审美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自然所提供的那些原汁原味的、感官的与形式上的特质,相反,应该设法理解自然事物之为事物本身,按其自身条件来理解自然12;而对于文化旅游产品,也不应该仅仅只关注现象本身,而是应该深刻理解其背后产生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公众审美素养,促进社会整体审美水平。2.2 社会公德教育旅游是一种社会化活动,也是接受社会公德教育的过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涉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

24、的复杂关系,因此要求人们遵守相应的社会公德和伦理规范,尊重他人,爱护环境,主动接受监督和教育,不仅对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也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旅游公德教育,我国早在2006 年10 月发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 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中就给出了相关规定;2013年10 月1 号起实施的旅游法 第十三条也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些相关法律法规对公众的行为具有直接的约束作用,为社会的道德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过程中的一些“失范”行为越来越普遍和多样化。一

25、些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尊重地方传统文化和各种习俗,热衷过度消费,追求物质主义,不仅破坏了社会风气,也引发了各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也有一些出境旅游者违背目的国风俗习惯以及宗教文化的行为,给中国旅游者总体形象带来不良影响。部分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诚信、唯利是图,也极大损害了旅游经营环境和社会风气。因此,进入新时代,旅游业的社会公德教育亟待加强。为了适应时代要求,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45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树立诚信和契约精神,推动各行业各领域负责任地发展。旅游业要以此为契机,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各种有违社会公德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规范和整治,让旅游者、旅游经营者都能够

26、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指针。旅游者要主动接受公德教育,在旅游过程中约束自身行为,让健康文明的旅游方式成为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常态化选择,符合新时代文化生活的要求;旅游企业也要将诚信作为经营之本,培养契约精神,构建健康发展的行业生态环境。2.3 国家精神教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旅游资源所包含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凝聚了一个国家的文明与智慧。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通过观赏、体验与学习,能够了解和认识其所产生的变迁与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国家精神教育,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旅游业对国民精神的教育作用主要源于人们对某种精神或文化的尊崇,这种精神或文化通

27、常蕴含于那些珍贵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产中。依托于这些景观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对精神与文化的一种主动展示和传播,这对于国家精神的塑造以及民族身份的认同具有直接作用。例如被世界各国所推崇的国家公园制度即是将那些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某些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起来,通过发展旅游业让国民了解和接受国家精神教育。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承载的就是美国人开拓西部过程中与自然进行抗争所形成的独特的荒野精神。我国刚刚建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以及长城、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也无不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体现了几千年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当旅游者前往这些地方旅游,既能收获独特的旅行体验,又能接受

28、国家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强化国家精神与民族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我国持续面临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和挑战,进一步强化国家精神以及民族身份认同就变得更为重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及其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趋势决定了其承担国家精神教育重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要让更多具有重要自然文化价值和象征国家、民族精神的遗产资源作为国家精神教育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强化文旅产业融合,通过建立以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为主体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强化民族共同记忆,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2.4 文化认同教育强调文化认同是新时代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

29、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要建立文化自信,首先要进行文化认同教育。从古至今,旅游都与文化有着本质的联系。因为旅游是在人类满足了基本物质需要之后产生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异域环境互动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在满足游客的各种精神需求的同时,能够增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与互信,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认同感一方面体现在旅游者对他人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东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在新时代,作为

30、以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业要将增强文化自信作为使命之一,多途径、多层次地推动文旅产业融合,让旅游业更有效地发挥文化宣传与教育功能。开发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让更多的社会公众都能在旅游休闲过程中学习、交流和理解中华历史和文化,凝聚共识,对内形成中华文化认同,对外激发中华文化自信,以践行旅游业的社会责任。2.5 环境伦理教育工业革命后,人从自然中脱离出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过去的“自然对人的控制”转向了“人对自然的控制”。尤其近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以及资本的无序扩张促使人类“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世界。而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危机。实践表明,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体现的

31、是人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观是在人与自然发生冲突背景下诞生的一种辩证思想,这种思想要求人类重新认识与自然的关系,主张放弃“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第28卷 第2期 匡丽丹,刘炳亮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46展”。对于旅游业而言,要解决多年来过度追求经济目标而引发的“价值危机”,同样要摒弃过去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改变“人对自然的控制”,通过环境伦理教育约束自身行为,让整个旅游行业和公众真正理解和认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辩证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让旅游业与自然环境实现共生共荣。3 旅游与生态文明环

32、境危机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绿色发展模式,也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为反思自身行为、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必须选择的一种文明形态,其本质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摒弃。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共处共融;提倡理性消费、文明消费与低碳消费,追求发展的公正性。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紧密相关。近几年,我国已经出台了若干政策来促进旅游业对生态文明的实践。2014 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 号)曾明确提出,要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2019 年,国家出台了关于

33、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提出,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贯彻生态文明13。尽管如此,旅游业发展仍未彻底扭转“以经济利益未首要目标”的发展模式,大部分企业仍然完全用市场手段和资本逻辑来处理旅游问题,尤其2019 年后受全球疫情影响使得大部分旅游企业不得不将生存作为首要目标。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也是保护与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4 结语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要践行生态文明,有必要在发展模式、开发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做出改变。政府与旅游企业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34、放在首位,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处理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在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者低碳出行、理性消费,通过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旅游者也要积极主动参与旅游业变革,通过约束自身行为,改变旅行方式,拒绝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主动接受环境教育,尊重各地传统文化。只有如此,旅游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参考文献: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http:/ E.Political economics|toward a sociology of interna-t

35、ional tourismJ.Social Research,1972,39(1):164-182.马陆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及其发展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陈辉,熊春文.社会公平:概念再辨析J.探索,2011,(4):160-165.曹诗图.旅游哲学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徐粤春.当代审美的嬗变与动向J.艺术评论,2019,(1):18-26.王济远.文化旅游“审丑”现象伦理思考J.商业研究,2013,(5):108-112.Hepburn R.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nd the neglect of natural beautyM.Canada:A.Carlson and A.Berleant,2004.潘雅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317(4):98-99.(责任编辑:姜 妍)12345678910111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