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本章热点专题训练【知识与技能】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记忆30、45、6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函数值.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的度数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的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的度数.3.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情感态度】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
2、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正切的概念:在RtABC中,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2.坡度的概念:坡面的高度h和水平长度l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i=h/l,即:(坡度通常写成h:l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即i=h/l=tan.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3.正弦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4.余弦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5.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的正切、正
3、弦、余弦都叫做锐角A的三角函数.6.正弦和余弦的关系:任意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7.特殊角三角函数值:8.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9.仰角和俯角的概念: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忆本章所学的有关概念,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D是BC边的中点,BAD=90,tanB=2/3,求sinDAC.2.计算:tan230cos230sin245tan453.如图所示,菱形A
4、BCD的周长为20cm,DEAB,垂足为E,sinA=3/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DE3cm;BE1cm;菱形的面积为15cm2;BD2cm.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由菱形的周长为20cm知菱形边长是5cm.综上所述正确.故选C.答案:C4.如图所示,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与灯塔P的距离为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处,求此时轮船所在的B处与灯塔P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分析】由题意知ABP中A60,B45,APB75,由此联想到两个三角板拼成的三角形.因此很自然作PCAB交AB于C.解:过点P作PCA
5、B,垂足为C,则APC30,BPC45,AP80,当轮船位于灯塔P南偏东45方向时,轮船与灯塔P的距离是40海里.【教学说明】通过上面的解题分析,再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点Q.若BF=2,则PE的长为( )A.2 B.2 C. D.3【分析】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ABC的平分线上一点,EBP=QBF=30,BF=2,FQBP,在RtBEP中,EBP=30,PE=1/2BP=.故选C.2.如图,为
6、了测量某山AB的高度,小明先在山脚下C点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45,然后沿坡角为30的斜坡走100米到达D点,在D点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求山AB的高度.(参考数据:1.73)解:过D作DEBC于E,作DFAB于F,设AB=x,在RtDEC中,DCE=30,CD=100,DE=50,CE=50.在RtABC中,ACB=45,BC=x.则AF=ABBF=ABDE=x50,DF=BE=BCCE=x50.答:山AB的高度约为236.2米.3.如图,小红同学用仪器测量一棵大树AB的高度,在C处测得ADG=30,在E处测得AFG=60,CE=8米,仪器高度CD=1.5米,求这棵树AB的高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732).解:根据题意得:四边形DCEF、DCBG是矩形,GB=EF=CD=1.5米,DF=CE=8米.设AG=x米,GF=y米,在RtAFG中,在RtADG中,二者联立,解得x=4,y=4.AG=4米,FG=4米.AB=AGGB=41.58.4(米).这棵树AB的高度为8.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