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期传承创新医学精神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3988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传承创新医学精神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时期传承创新医学精神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 世纪以来,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引领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医学体系日趋完善,尤其在临床诊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成就尤为明显。进入 21 世纪,医学发展的脉络更为清晰,从治疗疾病到关注健康、从论证治疗结果到提前预防、从局部治疗到整体干预、从个体生活质量进步到整体生态环境改善等,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要求新时期医学生脚踏实地地实践探索,更要常怀孜孜不倦的医学精神。一、医学精神的时代内涵纵观古今、博览全球,中外著名医学家勤于钻研,善于学习,厚植出深邃的医学思想和医学精神。医学精神包含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新时期的医学精神赋予更多的时代特色。(一)大医精诚的科学精神。检验医学生是否合格最直接的标准即对医

2、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医学实践操作的准确与熟练程度。医学生作为医疗队伍的后备力量必须时刻铭记治病救人的使命,致力掌握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的医学技术。因此,在成才的道路上,医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对于知识技能,在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推进医学科学进步。医学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生培育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指出,通过实践,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物质世界。医学领域的实践为人类健康服务,医学生通过求真务实的探索,以人为本、锐意进取,这正体现医术精通、诚心救人的大医之道。(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创新是当代医学生的主流精

3、神,也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时期医学生培养的新方向、新目标之一即为塑造创新精神。对于医学生而言,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包含丰富的内涵。第一,开拓创新没有固定的方向和模式可借鉴,但医学领域的创新最终目的都应为解除人类病痛服务,这就需要医学生具备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钻研精神和敢于探索、勇于挑战、不断质疑的科学精神;第二,有意义的开拓创新体现为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创新创造的成果必须符合人们的需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三)追求卓越的超越精神。突破与超越也是医学发展的主题。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医疗事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医科大学着力培养高素质医疗卫生人

4、才,更是关乎民生根本和国家安全。医学生在既有经验和知识传承的基础上需要开阔的眼界,超越传统、突破桎梏,用宽广胸怀接纳不同意见和观点,同时不为功利所惑,刻苦钻研、严谨细致,成为有独立品格和远见卓识的高级医药卫生人才。(四)精益求精的批判精神。高等教育能够传承中外知识,在批判创新中发展进步。在大学里,多元思想方法交汇,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新观念新思维相继迸发。当代大学生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突破保守主义、破除迷信思想,以科学态度开展科学研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理性反思现实,重新构建社会价值。医学生承载守护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使命,技能和素质的学习培训不能局限于传授,必须不断反

5、思进行推理实验,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敢于面对新方法和新理论,经由原创性成果推动医学科学向前发展。(五)内外兼修的医德精神。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杆,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医学生更强调医德为先,要求从业人员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摒弃唯利是图的错误观念,一心为民,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医学生还应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如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更应关注发展能力如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提升。另外,新媒体时代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现实社会环境,医学生更要加强自我修养,塑造内外兼修的理想人格。(六)道义良知的伦理精神。以人为本

6、是中华传统医德最基础和最突出的特征。中国唐代孙思邈在 备急千金方要 中提及,医者应“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不得“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医疗实践中蕴含的伦理价值自古以来备受医者重视,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提倡应该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合格的医学生必须兼具雄厚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医疗专业技能和高尚道义良知的医学伦理精神,在治愈疾病过程中最大化为患者规避风险,因人而异选择最优治疗方案。二、医学精神在新时期的革新变化(一)美好生活追求。习近平提出的“美好生活”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价值观。美好生活追求内容广泛,多维跨域。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罗伯特 瓦尔丁格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对于个体而言,构成美好生活

7、的最重要因素是良好的心身健康及温暖、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并非狭隘视域下的富有和成功。从医学视角来看,美好生活的前提是真正的身心健康,因此医学生需怀有仁心、具备仁术,在积累精湛技艺的路途上还要能够为人们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健康行为咨询、构建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发展中的社会不仅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同时更新时期传承创新医学精神探析文/温佳程(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提要 医学精神是医学生道德实践和职业活动的基本准则。医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追求卓越的超越精神、精益求精的批判精神、内外兼修的医德精神、道义良知的伦理精神。新时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

8、国战略推进、工匠精神培育等都赋予医学精神内涵延展变化。针对医学精神建构中的影响因素,提出通过课程思政、示范教育、协同创新等方式助力医学精神的弘扬发展。关键词:医学精神;革新变化;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3 年 1 月 16 日劳动/就业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No.10 x圆园2382-为关注慢性病管理、逆转和康复。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管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来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体质水平,进而实现美好生活。(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我国人民福祉和健康,更是关系中华民族的大事。在医学教学过程中,除传授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诊治的方法外,需要进行大量的

9、动物实验。通过动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医学机理、提升外科操作技能以及开展医学科学研究试验等。生态文明理念要求开展动物实验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且应该坚持适量并适度,这就要求医学生应遵从医学伦理,养成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品格。与此同时,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改造自然的结果导致各种生物出现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引发新型传染性疾病。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要求医学教育中必须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生命的生态文明观念,关注生物安全,为人类生命健康服务。(三)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实施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这一战略的着力点体现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核心在于通过创新不断完善

10、医疗服务系统,提升系统服务质量。医疗卫生行业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服务质量的提升又体现在从业医务人员快速适应以健康为中心医疗观念的转变,要求医务工作者深切关注和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提倡的主要理念,进一步拓宽医学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尤其全面乡村振兴,要求医学生能够深入基层锻炼,提高职业认同度、加强政治修养、树牢大局观念,从事医学事业的初衷相应地从传统治病救人升级为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四)工匠精神培育。一般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体现在行业中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职业理念,即凝结在劳动者身上、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敬业专注的态度与品质。习近平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11、,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就工作技能而言,“工匠精神”中追求精准、精细的专业技术境界,与医学领域精勤不倦的技术要求是一致的。随着现代医疗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更加追求精致、精准。工匠精神还包含诚心敬业、专致创新,这就要求医学生改变谋一份职业、挣一定地位的倾向,以仁爱济世的崇高思想在医疗实践中坚守工匠精神。三、医学精神建构影响因素(一)市场经济功利性的影响。市场是社会发展中资源的配置方式,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医院作为市场参与主体,也面临竞争,追求效益。福利经济学指出不管初始资源如何配置,分散化的市场竞争可能通过个人追求功利最大化行为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经济

12、功利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却忽略了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这种功利的价值取向对医学生医学精神建构造成负面影响,生计发展取代治病救人影响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初衷。进入医务工作岗位,为获取高额回报,同等条件下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无视病人心理需求,这些已成为社会良性发展的阻碍因素。(二)医学教育传统范式的影响。关于医学精神教育,传统做法是归类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范畴,教学内容主要由来自于西方生命伦理学和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内容组合而成,教学方式则以集中授课、理论讲解为主,忽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诉求,教学效果欠佳。相对于医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和核心课程,关于医学精神的教育游离于人才培养方案边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态度差

13、强人意,选课目的仅仅为获取学分。医学精神传承一方面需要内化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制度约束强化推进。通过内外联动,才能将理论上的医学精神转化为实践中高尚的医德行为。(三)传统考核方式的影响。从属于理论学习的医学精神考核,一般以书面考核为主,缺乏从医学生日常学习和工作实践量化考核。对专注于实践的医学生而言,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极易引起轻视厌弃心理。在医疗实践中,缺乏知行合一的应付式学习无法助力形成良好医患关系。四、弘扬医学精神的现实理路习近平一直强调文史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才能更好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在医学领域,中华优秀的传统医学精神素来有效指导

14、着医疗实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在新时期汲取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并充分释放医学精神的时代价值,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过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一)注重课程思政,强化专业育人。加强当代医学精神教育,主渠道还是坚持以课堂为载体,将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程相融合,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注重价值引领,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医学精神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浸润渗透。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例,该校是由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科院校,也是唯一跟随共产党走完长征路的完整建制学校,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 中国近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中就可以立足本校实际,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

15、品格教育,这些都与医学精神核心要义相统一。在专业课教学中,医学免疫学可从我国明代接种预防天花案例为起点,后续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疫诸多事例,将创新超越、科学探索、医学伦理、爱国情怀等医学精神融入教学素材中,实现专业教学医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并进。(二)着力示范教育,探索实践育人。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指出人的认识经由实践获得,再指导实践,这一过程呈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实践-认识-再实践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加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医学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自然科学,贯通医学精神融入医学生实践全过程,借助典型人物和事例开展示范教育,与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潜移默化中帮助学

16、生感悟、遵循并践行医学精神。日常教学中,学校可组织学生深入研读 纪念白求恩 等经典著作,还可以开展如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深入宣传医学传统和革命精神。同时,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盘点学校的名人院士校友,用他们殚精竭虑、孜孜不倦的精神为各专业医学生引路。另外,针对高年级的医学生,医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还可体现在科研实验、临床实践过程中。社会调查和科研创新都是实践育人的途径,学生可参加实践团队,传播科学知识,助力人们形成健康生活习惯,逐步实现医学公众化;面向农村、社区等基层,还可开展全科医学实践活动,帮助医学生树立服务人民、甘于奉献的志向。(三)坚持协同创新,推进多维育人。信

17、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兴起、网络环境的开放迅速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并深刻影响其价值取向。多元信息交汇、多方利益博弈对高校学生培养带来严峻的挑战。学校应顺应信息化浪潮,分层提炼不同阶段医学生重大任务和教育主题,借助网络增强育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同时,应充分融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局域网和公共网络要素,通过全新传播介质将现代医学精神渲染并沉淀。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需要交叉专业、学科及相关学校师资力量的支持和培养,未来更需要融合不同领域或区域甚至国家的专家引领。而创新育人基地和平台,耦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实现在连纵贯通中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进一步在实践中传承创新医学精神。主要参考文献:1 高先科,鲁正熹.新时期医学精神中爱国主义的内涵与培养路径探究 J.卫生职业教育,2022(10).2 胡纯,许健强.“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02).3 林槙槙,陈回.红色医学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1(05).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