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3702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期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V o l N oJ o u r n a l o fT a n g s h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J u l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 G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作者简介:马小会(),女,河北唐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 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马小会,杜光熙,娜红(唐山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北 唐山 )摘要: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智慧教学模式成为实现高校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重塑教师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深

2、耕教学内容,推动学科融合,开展融合式教学,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从上古贯穿至明清,不仅关乎文学,还涉及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智慧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践行,也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创新互动机制,而更深远的意义体现在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从而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关键词:新文科;智慧教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D O I:/j i s s n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B a s e dT e a c h i n gR e s e

3、 a r c h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N e wL i b e r a lA r t s:T a k i n g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C o u r s ea sa nE x a m p l eMAX i a o h u i,DUG u a n g x i,NA H o n g(S c h o o l 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n dL i t e r a t u r e,T a n g s h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4、 r s i t y,T a n g s h a n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e a c h i n gm o d e f i r s tn e e d s t or e s h a p et h et e a c h i n gc o n c e p to ft e a c h e r s,a n do nt h i sb a s i s,d e e p l yc u l t i v a t et h et e a c h i n gc o n t e

5、 n t,p r o m o t e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d i s c i p l i n e s,c a r r yo u t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t e a c h i n g,a n de s t a b l i s has c i e n t i f i c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T h ec o n t e n t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c o u r s er u n s t h r o u

6、g h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f r o ma n c i e n t t i m e s I t i sn o to n l yr e l a t e dt o l i t e r a t u r e,b u t a l s o r e l a t e d t oh i s t o r y,p h i l o s o p h y,a r t a n do t h e r d i s c i p l i n e s N e wt e a c h i n gm o d e i nt h ec o n t e x to f l i b e

7、 r a l a r t sw i s d o mi sn o t o n l y t h ep r a c t i c eo f“s t u d e n t c e n t e r e d”c o n c e p t,b u t a l s o c o n d u c i v et ob r e a kt h ed i s c i p l i n a r yb a r r i e r sa n di n n o v a t et h ei n t e r a c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T h em o r ef a r r e a c h i n gs i g n

8、i f i c a n c e i s r e f l e c t e d i n t h e e q u a l e m p h a s i s o nk n o w l e d g e e d u c a t i o n a n dh u m a n i s t i c s p i r i t c u l t i v a t i o n,w h i c h c a nb u i l dad i s c o u r s e s y s t e mw i t h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9、 r i s t i c s a n ds t r e n g t h e nc u l t u r a l s e l f c o n f i d e n c e K e yW o r d s:n e wl i b e r a l a r t s;i n t e l l i g e n t t e a c h i n g;t e a c h i n go f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学习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理解、掌握先秦至近代文学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

10、理论,能够解决时代特点与文学发展、作家生平思想与文学创作特点、各体文学自身发展演变规律等方面的问题,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学习内容涉及古代汉语、中国历史、古代文论、古代艺术 第 卷第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月等多个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素来被视为偏重理论性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主动输出,学生被动接受.在新文科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需求,智慧教学模式成为实现高校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学界对于新文科的研究成果,一方面着眼于对新文科的宏观探讨,另一方面则落实到对学科及专业建设的影响.已有成果从整体上来讲,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但

11、具体到某一课程如何践行新文科理念,成果还不甚丰富.因此,笔者旨在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研究,以期进行一种有益的尝试,供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参考.需要明确的是,本文对智慧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基于“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实现.一、智慧教学模式构建途径(一)重构教师教学理念,实现角色转换主动突破教学观念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在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这表明教师队伍建设是振兴高等教育的基础.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应固守传统教学观念,而应不断提升信息意识,

12、准确理解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深刻影响,努力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过渡.发挥基层教学组织效用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应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以唐山师范学院文学院为例,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每个学期初在制定教研室活动计划时,将研读教育教学文件与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列入其中.在教研室开展活动期间,教师集中学习并领会国家、省、市、学校各级教育教学文件精神,紧跟教育政策与导向.在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过程中,发挥青年教师的信息化优势,为年长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进行一对一服务,打消年长教师的畏难情绪.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举措,使教师将课程改革内化于心,杜绝低阶性、陈旧性的“水课”,打造高阶性、创新性、

13、有挑战度的“金课”,从而为教学提供最有价值的改进方案.与此同时,注重打造教学团队,形成教学改革合力.(二)深耕教学内容,推动学科融合守正出新正如学者张福贵所言,“新文科”可以有两重理解,一个是“新之文科”,一个是“文科之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往往囿于文学史与文学作品的讲授,而在新文科背景下,“文科之新”要求教师在对授课内容进行扩展与整合时,要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特点,以文学史中代表性作家、作品为核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深耕,而不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时切忌偏离课程目标或重点难点.以唐山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与之同步开设的还有“经典研读”实践课程,研读书目涉

14、及诗歌、小说、散文等,要求学生回归经典,夯实文学史学习基础.在研读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向学生介绍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总之,“新文科建设下的教学改革不是对以往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渐进变动”.实现多学科跨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教育,还可涉及诸如儒家、道家、经学、玄学、佛教等哲学思想,亦可引入社会学研究、文化研究的视角,还可触及动植物学(如 诗经)、天文学(如 天问)、地理学(如 山海经 水经注)等自然学科知识.以 红楼梦 教学为例,可以进行人文学科内部知识的融合,如设置 红楼梦 的诗词曲文化、器物文化

15、、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多个专题进行讲解.以 诗经 为例,可进行文学与动植物学的融合,比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蘩”“荇菜”“雎鸠”“螽斯”等在生物学上的所指,以便更好地释读诗歌.此外,古代文学课程的讲授也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学习与外出实践考察相结合,带领学生走访历史古迹,濡染中华文化,笔者曾带领学生前往北京植物园参观曹雪芹故居,学生对于曹雪芹晚年的境遇与 红楼梦 的创 马小会,等: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作环境有了切身体会,从而能够更好地品读红楼.(三)开展融合式教学,构建智慧课堂以预习导学为驱动课前发布预习任务,既能激发学生的知识点挖掘能力,又可以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成果.以笔者所讲

16、授的明清文学为例,每堂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向学生推送课程任务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一些易于理解的作者生平、作品创作等背景知识,主要依托课前任务单向学生传授.课前任务单的呈现形式以微课、慕课、短视频等学生易于接受的视频为主,推送视频的同时也会设置相应的思考题目,要求学生在观看完学习视频后进行作答.通过雨课堂后台数据统计,可及时了解学生预习及掌握情况,对认真观看视频并仔细作答的学生,给予积分式奖励.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记录学生反馈的不懂之处,如是共性问题,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中讲解,如为个别问题,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以课堂互动为依托众所周知,加强师生互动,除了能活跃课堂气氛外,对提升课堂教学

17、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使得师生互动的形式与效果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借助雨课堂投稿、弹幕等形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从唱独角戏转变为师生共唱一台戏.以古代文学课程为例,课中可以穿插一些抢答题、投票题、经典重现、研讨交流等互动环节,利用弹幕、投稿、小组分享、情景剧、辩论赛等方式,构成学生话语、教师话语和文学原典多元融合的课堂主体.以课后作业为纽带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智慧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依托智慧教学平台,课后作业可设置为研讨型、综合型等适应新文科要求、具有一定深度的作业,重在启发学生

18、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文献搜集与整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智慧教学平台使师生的交流空间得以扩展,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利用平台及时向有需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解答、推送参考书目及最新研究成果等.唯有如此,师生才能打破课堂时空限制,实现教学时空的延展,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多个性化、有目的性的指导.(四)完善学习效果评价,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课堂的学习效果评价往往由教师来实施,学生多处于被动状态,评价主体具有局限性与片面性的不足.在智慧教学模式下,评价主体应具有多元化倾向,学生由被动评价状态向主动参与转变.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应由教师评价、

19、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三方面组成,在增加师生互动的同时,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例如在对小组研讨情况进行评价时,笔者具体做法为:学期初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展示原典篇目,并将详细得分标准告知学生,请各组同学进行选择;针对已选篇目,各小组在课下进行问题研讨;学期中或学期末各组在智慧教室进行成果汇报.教师结合各小组实际表现进行点评;小组互评时由组长汇总小组成员意见,在屏幕上做出评价,可选择一两位组长作为代表进行发言;学生自评时,由组长介绍本组成员在研讨中的分工,并总结在研讨中的感受,可以包括收获、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为了突显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可设置小组互评分 数 占 比,教

20、 师 评 价 与 学 生 自 评 各占.评价内容多维化由于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因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应从多个维度或多个层面去完成.评价内容主要涉及识记能力方面、应用能力方面、整合能力方面与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方面.对于识记能力的评价,主要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比如古代文学课程,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总体发展脉络、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各种文体的发展流变与艺术成就、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价值的考查.对应用能力的评价,则侧重体现在运用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方法,分析、鉴赏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创作特色、艺术成就,阐述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上.第 卷第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月作

21、为师范类院校,对整合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上,即学生具备运用阅读古文、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析古代文学现象的能力后,讲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方面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引导挖掘中国古代文学包含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意义上,使学生传承中国古代优秀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多维化决定了评价方式多样化,因而每一类评价内容均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它的评价手段.依托智慧教学平台,评价形式也因此呈现多元化特征.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可以通过雨课堂随堂

22、测验、期末试卷中的客观题来实现;对于应用能力、整合能力、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考查,则可以通过投稿、弹幕、小组研讨、个人读书笔记、撰写教学设计、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实现.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了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强化过程性考核,以期改变学生以往期末突击复习、平时懈怠的现象.过程性考核应尽量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实现,方便记录学生的每次表现及评价结果.而在期末考核中,笔者也对传统的填空题、阅读鉴赏题和论述题进行了改革,除了要求学生对知识识记准确外,还需要具有对知识前后勾连、左右衔接的能力,这也是新文科背景下古代文学课程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完成学习效果评价后,教师还需利用评价结果

23、对教学进行持续改进,使之形成教学闭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提出普遍性与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二、智慧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一)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转换通过课前发布预习任务、课中引导互动、课后布置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主体由教师逐步转向学生.(二)打破学科壁垒,延展学习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从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科融合既可以体现在与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等二级学科的融合,也可以体现在人文学科内部的融合,还可以体现在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融合.建设宽广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将为学生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三)沟通课内课外

24、,创新互动机制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受限于时间与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解了时空限制.如学生课后可点击雨课堂“回放”功能,无限次回看课堂内容,以方便学生巩固知识,还可点击“不懂”功能,使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同时雨课堂支持慕课等网络视频的播放,学生可在课外充分利用此类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从而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四)构建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虽然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间跨度长,经典作品多,但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引下,在信息化教学的新时代,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也能够使这门古老的课程焕发新的生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实现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参考文献新华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高校教师不管荣誉多高老师是 第一 身 份 教 书是 第 一工 作 上课 是第 一责 任E B/O L()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 b a i d u c o m/s?i d&w f rs p i d e r&f o r p c 张福贵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语文的学科自信J大学语文论丛,():修南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李汇群新文科背景下 红楼梦 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曹雪芹研究,():史琪基于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