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授课题目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选用教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参赛选手授课时数1学时参赛学校指导教师教材分析1物理学的研究是离不开测量的,而长度与时间更是其中的基本测量量。2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3本节是本章的中心节,它为下面速度与直线运动这两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又起领后面测量工具的学习。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时学过简单的长度测量但是细致严谨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人经历过,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遇事常丢三落四,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持,学生先认识到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
2、的实质有一定的难度,习惯了平时粗略性的测量往往觉察不到自己的测量错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B.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C.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A.通过学生参与式的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B.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B.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秒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知道
3、如何设计适当的表格来记录测量数据,并且知道如何减少测量误差,以及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总结,细心观察,小组讨论教具学具 秒表,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朗诵: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提问:李白用诗的语言描写了顺水轻舟的过程及其快慢程度,那么物理学中.是如何研究物体的运动的呢?为了研究这些运动我们就需要学会测量时间以及长度。通过发问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学习热情,接着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新课教学一、回忆身边的测量工具1、提问学生都知道
4、有些什么样的测量长度的工具2、展示一些日常生活或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工具。3、介绍其名称与用途,介绍螺旋测微器以及游标卡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二信息速递 1、测量: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趁为单位。2、国际单位制:米, 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3、换算关系1km=103m 1cm =101mm 1 m =101dm 1mm=103um 1dm=101cm 1um =103nm 三观察手边的刻度尺 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四测量物理书的宽度1、请同学们用刚刚拿出的刻度尺,测量他们手上物理书的宽度
5、2、测量后请同桌和前后的同学交流一下各自测量出来的结果。3、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一本书,每位同学测量的数值不完全一样?4、说明正确测量长度的步骤:第一步 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与之平行,放正尺的位置 。第二步 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对象的一端对齐,观测时视线与尺面垂直。第三步 测量时应估度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与单位。5、强调:一个测量数值是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的6、引入误差的概念说明误差是不可消灭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五发散思维 1提问学生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并确定自己的测量方案,设计适当的表格将自己的测量数据填入。六
6、趁热打铁 1.提出问题:小明要测量一根细铜丝直径,请同学们帮他简述测量的方法 。画出该实验的原理图: 简述实验中的主要步骤: 2.给出正确的原理图3.给出实验步骤:将待测细铜丝紧密的绕在一只铅笔上,接着将缠绕好的笔用直尺来测量出第一匝到最后一匝之间的长度。七探究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给出一段曲线,让同学们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 2.学生思考后我会给出正确的测量方法附着法3.正确的测量步骤:先去找一段棉线,在一端做一个记号,然后将它放在图中曲线的一端,让棉线的形状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另一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最后将棉线取下,伸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4.强
7、调:这种方法是用棉线附着在曲线上,因此称为附着法我要提醒学生一点,附着用的线必须是柔软的,如用硬度高的线来附着测出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5.再留两个问题让同学们小组讨论6.第一个问题给出一枚硬币同学们能测出一个硬币的直径吗?7.原理图如上,方法是平移法8.实验步骤是:用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贴在刻度尺上,另一条直角边贴在硬币上,这样,两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在刻度尺上所对的读数值之差,就是硬币的直径9.提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已经会测硬币的直径了,它的周长你能想办法不通过计算直接测出吗?10.给出原理图:原理图如上 方法是滚动法11.实验步骤是:可以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做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
8、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八建立尺度的意义 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 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九说明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分(minute),时(hour)。1h
9、=60m 1m=60s十介绍秒表的使用法方 1介绍电子秒表:.电子秒表是一种较先进的电子计时器,目前国产的电子秒表一般都是利用石英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作为时间基准,采用6位液晶数字显示时间。电子秒表的使用功能比机械秒表要多,它不仅能显示分、秒,还能显示时、日、月及星期,并且有1l00s的功能。一般的电子秒表连续累计时间为59min 59.99s,可读到1l00s,平均日差0.5s。电子秒表配有三个按钮,2s键为秒表按钮, m键为功能变换按钮, r键为调整按钮,基本显示的计时状态为“时”、“分”、“秒”。 2.电子秒表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下:(1) 在计时器显示的情况下,将按钮 按住2s,即可出现秒表功
10、能,(2)按一下按钮 开始自动计秒,再按一下 按钮,停止计秒,显示出所计数据,再按下r键则自动复零。 (3)若要纪录甲、乙两物体同时出发,但不同时到达终点的运动,可采用双计时功能方式。即首先按住2s两秒钟,秒然后按一下 ,秒表开始自动计秒。待甲物体到达终点时再按一下 ,则显示甲物体的计秒数停止,此时液晶屏上的冒号仍在闪动,内部电路仍在继续为乙物体累积计秒。把甲物体的时间记录下后,再按一下,显示出乙物体的累积计数。待乙物体到达终点时,再按一下,冒号不闪动,显示出乙物体的时间。这时若要再次测量就按住2s两秒。介绍一本书让学生们阅读,时间简史十一介绍计时器的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
11、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表。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铯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十二.课堂小结 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从不同之处寻找共同点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通过老师的适当提示,并加上学生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再学生掌握上面题目的方法后再设疑问,考察学生的理解从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开动学生的脑筋增强学生长度的概念,加深知识)多读些科普书籍,对学习物理是有所益处的让
12、学生对计时器有更深的了解促进学生巩固新知,建立知识结构反馈练习1.测量一下你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这样你就有了随身携带的“尺子”。2.利用中国地图测量南京到南充铁路线的实际长度,你的测量结果与火车时刻表上标注的里程数一样么?思考问题:如何用一个4分钟的沙漏和一个7分钟的沙漏,测量5分钟的时间呢?及时联系实际,强化理论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5.3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量与单位的定义: 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是米,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放,看,读,估,记.误差的概念: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堆积法,附着法,平移法,滚动法.2.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时常用的单位还有分,秒.秒表:秒表的功能,秒表的使用方法.课后阅读:时间简史. 提纲式板书清晰,简洁。强调了课程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复习。教学反思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