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课时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课标点击】1识别群落,说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尝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学习难点:从结构与功能上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1、什么是群落?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结论:1、群落是_;2、_;3、_;二、群落的物种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结论:不同群落的物种数
2、目有 _; 称为丰富度。1、 种间关系阅读课本72-73页剩余内容,回答:1、一个群落的物种是否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2、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结论:1、_。2、种间关系包括_、_、_、_。三、群落的空间结构观察课本中的图4-11图4-12图4-13,思考: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结论:1、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_;包括_和_等方面。2、例题精析:例1 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解析: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后,大鲈鱼将以小鲈鱼为食,这应属于种内斗争关
3、系,而不应是种间捕食。蚜虫具有刺吸式口器,靠吸食汁液为主,应属于寄生关系,如跳蚤与人雄蚊与植物等。蝗虫具有咀嚼式口器,碎食植物属于捕食关系,象牛与草等。 答案:C例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解析: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植物明显地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地被层;池塘中植物明显地分成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其实,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同样也有明显地分层现象,如地上地表地下都有动植物分布。因此,分
4、层现象是普遍的。 答案:A【自我诊断】 基础题1水深200米的海水内的植物群落( )A只有垂直结构 B只有水平结构C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有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无2长白山区,自上而下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带,造成这种分层结构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包括( )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温度大小 D生物种群的特征4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关系很复杂,其中主要的是( )A共生关系 B寄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食物关系5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内
5、斗争发生在种群内 B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C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 D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7在某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彼此间有直接可间接的营养关系二拓展题: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得到下图,据图回答:(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 。(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是 。9下图是两种草履虫在实验室培养时的竞争实验(定时供给细菌)有关的种群动态。请
6、据图回答:大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生长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 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培 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生长 (1)生物争夺同一食物或同一栖息地是生物间常见的一种关系, 包括 和 。 (2)从曲线I可看出,大草履虫经快速增长后,种群密度为 。(3)从曲线可看出,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虫竞争失败,其可能原因是( )A生殖率高 B生殖率低 C取食能力强 D取食能力弱(4)曲线中可看出,双小核草履虫处于高速增长时在哪处( )a处 Bb处 Cc处 Dd处(5)从曲线可知,两种草履虫对生态环境的需要较为一致,如在自然界中真的会出现上述曲线
7、结果吗?光是重要的生态因素,它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渤海湾沿岸不同深度的水中生长有不同的藻类,这与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有关,下列藻类生长在最下层的是( )绿藻 B褐藻 C红藻 D无法确定(2)我国青藏高原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辅射强 BCO2浓度高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D雨量充沛(3)城市的绿化地带安装了不少绿色射灯,入夜把树木照射得格外翠绿。这主要是为了( )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空气中的氧含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弱呼吸作用,减少空气中的CO2含量,避免引起温室效应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降低城市气温,为市民带
8、来凉爽营造绿色环境氛围【相关链接】群落的总体结构生物群落是由一系列种群构成的,它有许多各个种群无法具备的特征,而且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方可显现出来,它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空间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物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第十三课时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课标点击】1阐明群落的演替。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学习重点、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一、演替
9、的概念观察课本78页问题探讨图片,思考:1、群落组成是一成不变的吗?2、什么是演替? 结论:1、_;2、演替是指_二、演替的类型阅读并观察课本79页图4-14 及80页图-15,思考: 演替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结论:演替的类型包括 和_;前者是指 进行的演替;后者是指 发生的演替。 三、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观察课本81页图4-17、4-18、4-19,思考: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结论: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_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阅读课本82页内容,思考:我国为什么颁布退耕还林条例?结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 _、_、 的关系,走_ 的道路,
10、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2例题精析:例1 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情况是最不可能发生的( )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变化 B、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C、 在初始阶段之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总量下降 D、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有机质总量增加解析:因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数目和营养级数目的增加,生物总量只会逐渐增加而不会下降,因此生物总量下降是生态演替过程中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答案 C例2 关于生物演替的顶级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阶段在环境变化以前一直持续 B这个阶段不依赖天气C这个阶段不断变化 D这个阶段只有结构解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落经过一
11、系列演替后,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环境稳定平衡的状态,这时的群落为顶极群落,理论上这个阶段在环境(包括天气土壤等因素)变化之前是稳定的。 答案 A【自我诊断】 基础题1以下哪一项不可能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A提高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B提高生产力C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D逐渐减少有机物的贮存2下列的哪一个序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地衣苔藓3先锋植物在裸地上出现时,其空间格局常是( )均匀型 B随机型 C集群型 D分散型4下列哪种生物群落中的顶极植被与生长在秃石上的先锋植物最相似( )大松树 B温带落叶林 C草原 D苔原 拓展题同样处于热带
12、地区,但在不同的地方却可能形成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等不同类型的群落,对上述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在我国东北内蒙和新疆部分地区虽处在同一纬度带,但东北是森林群落,内蒙是草原群落,而新疆则主要是荒漠群落,其主要原因是 。列表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点。【相关链接】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众多国家生态学界所重视。促进退化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的有关研究和实践,事关人类的生存,意义十分重大。恢复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人为干扰引起的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行恢复的科学。实践证明,自然干扰和人为活动干扰的结果是明显不同的。自然干扰作用使
13、生态系统返回到生态演替的早期状态。生态演替过程中一系列变化所产生的反馈作用,使演替趋于一种稳定状态。同时,种群总是不断地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有时可能会使环境条件变得有利于其他种群的生存,这样就导致了物种的不断取代,直到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为止。而生态演替在人为干预下可能加速、延缓、改变方向以至于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草原过度放牧超出草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常常引起植被的“逆行演替”对于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将引起环境不可逆变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情况更为严重,甚至于恢复到原有状态已不再可能。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已成为生态学的前沿领域,如生态
14、工程学。生态工程学采用设计温室来有效地将城市污水资源化;采用重建湿地来处理废水并为野生动物提供避难所;利用高密集性植物来回收废水沟中的金属;用重建原有地貌和植被解决河岸侵蚀问题等,这些研究不仅是一种试验,更代表了生态原理的创造性应用。单元过关训练(四)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可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块农田中的老鼠数量 B一个泥塘中各种鱼的数量C山东省的人口数量 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2种群特征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迁入率和迁出率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D种群密度3鼠妇,俗称“潮虫”,生活在阴暗潮湿处,是家庭院落中
15、常见的一种昆虫,要调查一农村院中鼠妇的种群密度,最宜采取的方法是( )A逐个计数法 B五点取样法 C标志重捕法 D灯光诱捕法4下列情况对种群密度影响最小的是( ) A、部分雌牛死亡 B部分工蜂死亡 C部分雄鲫鱼死亡 D部分雄家兔死亡5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D群落结构太复杂6在进出口口岸,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呈“J”型增长 B、一般会缺少天敌C、 对境内生物多样性
16、造成威胁 D、以上都有可能7右图是一个新建的小牧场内鹿群的生物曲线图。试分析在捕杀鹿群时应在“S”型增长曲线的哪一点开始捕杀,最有利于鹿群 的恢复( )Aa点 Bb点 Cc点 Dd点8在决定鲸的捕获时,需要研究右图。该图表示了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哪条曲线表示生殖的数量, P点代表什么( )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9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Nt=N0t,下列有关该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只有当1时,种群才呈“J”型增长 当=1时,
17、种群无繁殖现象,且下一代灭亡当01时,种群密度不断下降,理论上种群不会消失该模型建立的条件是无天敌、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理想条件10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季节的变化 B土壤中的含水量 C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D食虫鸟的数量11如果自然情况下,一种群的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A、 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种群接近其载荷能力12下列实验中不能构成群落的实例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大肠杆菌菌落
18、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种群的特征 B光照强度 C温度高低 D土壤类型14某种生物群落中,竞争最激烈的是( )A、水稻植株之间 B稗草植株之间 C水稻与稗草之间 D蛙与昆虫之间15下面三个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16右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分别表示什么( )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
19、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群数量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17下列情况下发生的演替,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水灾过后的草原 B过量砍伐的森林 C弃耕的农田 D光秃的裸岩18在群落的演替中,一个种群的数量迅速增长的时期过后,往往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形成这种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A天敌数量减少 B可利用食物的增加C死亡率增加或出生率降低 D出现了其他新物种19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该旅游区内的猕猴为( )A、8个种群 B1个种群 C8个群落 D1个群落20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标志鼠有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20、( )46只 B25只 C12只 D96只21下列关于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种群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22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是( )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出生率 C增加昆虫死亡率 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23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出生率逐年降低,但
21、城市人口却不断增加。影响城市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A、死亡率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迁入率和迁出率24某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时,则( )该种群是环境中唯一的一种生物该种群是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一种生物该种群处于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条件下该种群是营养等级最高的一种生物2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示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6与调节雪兔的种群大小无关的是( )A以雪兔为食
22、的猞猁的数量 B雪兔能随季节变换白毛C栖息地青草的生长状况 D雪兔种群原来密度的大小27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的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28右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度变化,在1930年大约有多少只鹿在此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不会 因饥饿致死( )12000 B35000 C50000 D100000029池塘中,鲢鱼在上层,鳙鱼居中上层,乌鱼在底层。这反映了( )A、 种群密度 B种群特征 C群落结构 D生态系统的成分30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 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31下列有关群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23、 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总和B、 群落是一个有机单元,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 群落是许多种群的代数和D、 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3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33有关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有一定的规律性B、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方向和速度与物理环境无关C、 初生演替进行缓慢,次生演替出现和发展得较快D、 人类可以控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4在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
24、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 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35在制作泡菜的时候,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整个过程发生着( )A、 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竞争 D包括ABC二非选择题(共50分)36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元。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 。(2)下图是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各调查小组对苦荬菜调查的结果
25、统计组别12345678910株数0233464233(注:第5组的样方面积为100cm100cm,第7组为130cm130cm)(3)上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地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4)取样的关键是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5)如果调查步骤如下,请指出步骤的错误并改正。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37借申办2010年的“世博会”,加快上海生态城市的建设,在未来10年中上海要在郊区种植以大树为主的树林绿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树林生态系统,右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进入一个适宜有利的树林 生态系统后的生长速度曲线,请分析回答:(1)根据曲线,
26、这种生长方式属于 增长曲线,在 上,该动物群体生长速度最大。(2)C点和D点上, 最可能成为该动物种群生长速度的限制因子。(3)当动物种群发展到D点时,群体的数量能不能继续增长? 为什么?(4)如果这片树林外来传进的(我国从未有过的)某种害虫侵入,从生态学角度说明这片树林有可能将会怎样。(5)树林绿地中的全部生物称为群落。在这10年中该群落的丰富度变化趋势为 。当具一定规模时,该群落的最上层为 ,底层为 ,这说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 现象,这样的分布提高了 能力。38右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据图回答: (1)此图表示 型的种群。(2)此种群中 多, 少。(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
27、(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发展趋势是 。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 政策。39某一理想的生态系统中,梅花鹿种群原有125只,第二年种群数量达到180只,根据这种增长方式,假设7年内均不变。(1)那么7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2)请在下表中填入梅花鹿的种群数量(单位:只)时间N0N1N2N3N4N5N6N7数量(3)请根据(2)题统计表,画出7年中梅花鹿种群数量变化图。(4)假设对该地域梅花鹿数量进行调查,开始时有500只,3个月后降为400只,这一时期的存活率和死亡率各为多少?40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稻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
28、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 ,两种草履虫的关系是 。(2)A、C两曲线分别表示 和 的数量变化情况。(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 41(2003年江苏37)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 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 _。(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共生 B寄生 C捕食 D腐生(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 _。(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