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家里养的花草树木都需要经常浇水,知道在在森林地区雨量比较充沛,基于以上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2、分析保护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形成保护森林的情感和意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难点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以实
3、验探究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并辅助多媒体教学。(1)教师制作好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并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预习课本观察叶表皮的气孔实验。(2)教师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表皮的气孔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3)教师准备课件。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情境导入一、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2叶片的基本结构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1叶片气孔情况。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2气孔开闭机制。三、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1蒸腾作用对植物
4、自身的意义。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展示资料:问题引导问题提示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参与学生讨论演示实验:问题引导:指导实验探究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问题引导演示实验: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引导讨论: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各小组互相补充展示资料:引导讨论,鼓励发言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生长期中总吸水量204228g100%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g0.92%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g0.12%?2010 g98.96%你想知道显微镜
5、下的叶片是什么样子的吗?制作徒手切片时应注意些什么?你是怎样做的?你制作的徒手切片是否成功?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你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意见?你看到了叶片的哪些结构?课前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放在阳光下照射,请学生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出现。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片的哪种结构散失的?叶片正面和背面散失的水分一样多吗?为什么?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植物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什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
6、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P60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引导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构建水循环的图表。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有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7、。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水呢?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呢?水是从哪儿散失的呢?等等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观察思考探究: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探究实验: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1.显微镜对比观
8、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观察发现: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探究实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植物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什么?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
9、么?对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发现提出问题:甲、乙两根枝条染色情况不同,为什么?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观看动画、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进一步认识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由问题导入课题。
10、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孔控制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进入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和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锻炼了学生的绘图技能。发现蒸腾作用的真相及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用数据说明问题,更有震撼力,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森林在生物圈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课堂练习一、选择题在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正确的切叶方法是( )A、缓慢地切
11、下 B、迅速地一次切割C、迅速地来回拉切 D、缓慢地来回切拉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运输的通道、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A、根毛、导管、气孔 B、气孔、根毛、导管C、根毛、气孔、导管 D、表皮、叶脉、气孔3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放入装有70温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这说明( )A、叶片背面的组织细胞排列疏松 B、叶片正面有角质层,背面没有C、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 D、叶片背面的叶脉多于正面4陆生植物的气孔多分布下表皮,其重大意义是( )A、可加快水分的蒸腾 B、可减少水分的散失C、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D、利于氧气逸出叶片5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 )A
12、、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6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潮湿、凉爽宜人,这是由于植物进行( )的结果。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输导作用7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使树木( )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8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A、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B、降低本地区空气温度C、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D、以上都正确9植物体吸收水分到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主要经过四步:根吸收水分 通过气孔散发到空气中通过导管输送到叶水分化为水蒸气。其正确的顺序应该为( )A、 B、 C、 D、 二、非选择题1绿色植物散失
13、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2气孔的作用是 ;3表皮细胞区别于保卫细胞的主要特点是 。4._是植物_的“门户”,同时也是_的“窗口”。它是由一对_形的_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受_控制的。5.蒸腾作用是受_的调节,想一想,一天中气孔的开和闭有什么规律?6.“植物蒸腾作用会散失99%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课堂小结植物的叶片主要由上下表皮和叶肉组成,其中下表皮有较多的气孔,它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由根吸收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 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称为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而是对植
14、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板书设计一、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2叶片的基本结构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1叶片气孔情况2气孔开闭机制三、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四、教学反思:1、实验前的教师方法指导一定要到位,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效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2、教师要预设有层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以问题贯穿整个课堂。3、本课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气孔是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书中一些很专业的名词学生不容易明白,如果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更能接受。再一个通过flash动画使学生比较直观、比较形象地理解气孔及保卫细胞的作用。教学活动中引入实验及观察教学活动、学生的互动参与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悬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求知兴趣,学习激情很高,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4、教师要特别体现情感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应该使学生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加强对有限水资源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