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使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及两栖类的特征过程方法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情感态度1.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对比,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论的观点。3.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让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及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2、特点。2.掌握两栖动物的概念及两栖类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两栖动物的概念。课前准备1.编制学案。2.准备活体青蛙或标本。3.制作课件。【预习新知】 【教学流程】环节问题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引入 本课可播放青蛙生活习性录像,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也可由教师将青蛙、蟾蜍浸制标本出示给学生。同时提问:这些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属于哪一类动物?(前一问学生能答出,后一问可能答得不准确,教师可点拨)引出课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两栖动物的概念。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学案中的【预习热身】部分通过学案出示自主探究题,指导学生根据有关问题自主学习。巡视,辅导
3、,注意个别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发现问题。带问题阅读有关内容,问题答案注意在课本中勾画,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或反馈给老师。生思考、回答合作交流精讲悟疑一、两栖动物的概念播放青蛙的生活视频,出示讨论题:1青蛙的成体与幼体形态一样吗?2幼体生活在何处,用什么方式呼吸?3成体生活在何处?用什么方式呼吸?经过观察、分析,学生能归纳出:青蛙是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展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从蝌蚪发育成成蛙的过程 二、青蛙的形态结构出示思考题:1. 青蛙的外部形态有哪些与水、陆两栖生
4、活相适应?a.身体分部;b体色;c.皮肤;d感觉器官;e.四肢等几方面观察思考交流一下增加的实验:将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将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取两只青蛙,将其体表涂上凡士林并将两蛙浸在水中,上面盖上有眼的盖(不让蛙出水面)(此实验应制成动画或幻灯片),学生观察青蛙的反应。增补做的三个实验,进一步说明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特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通过以上观察,归纳后,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明确两栖类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总结出:1、青蛙的眼睛“视动不视静”2.青蛙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冬眠时只用皮肤呼吸)启发学生,学生便可解释出青
5、蛙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带问题阅读有关内容,问题答案注意在课本中勾画,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或反馈给老师。三、其它两栖动物及两栖动物的特征,两栖动物的保护。出示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两栖动物的图片。可用播放蟾蜍和大鲵生活习性录像,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明确蟾蜍是有益的动物,大鲵是有尾的两栖动物,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启发学生,联系青蛙、蟾蜍、大鲵特征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其他的两栖动物。总结出两栖动物的特征,并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谈一下如何保护两栖动物?当堂识记:两栖动物的特征师:提问拓展运用迁移升华1.通过对比青蛙和鳄鱼产卵的环境,进行合作交流,对比分析,了解它们的
6、生活环境并认知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归类。2.通过判断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的原因,学生分析,老师点拔,让学生明析两栖动物名称的由来及两栖动物只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课时总结教师启发学生,将本节的重点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不完善之处由教师做补充,这样长期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也可将重点内容做精彩回放,学生观察后,再归纳总结。板书设计 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第一课时)一、青蛙1生活习性:水陆两栖,捕食活的害虫。2外部形态:保护色,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有感觉器官,后肢发达,趾间有蹼。3内部结构:呼吸:肺,皮肤辅助呼吸;二、其他两栖动物:蟾蜍、大鲵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