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课题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编号
备课
日期
二次备课
日期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
难点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基因的组成类型与性状的关系,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教材
分析
及
教法
设想
教学
准备
教师:绘制知识网络图,制作课件。学生:2人小组完成知识网络图
教学
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概括导入 确认目标
以俗语中“龙生龙凤生凤”以及“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引入遗传与变异
二、梳理知识 落实双基
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尝试独立完成知识结构图,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定义: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
2.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
3.染色体、DNA、基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染色体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DNA(主要的遗传物质)。
(2)基因是指DNA上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三者间的关系:即: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4.意义: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所含有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因此,细胞内所包含的基因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稳定的遗传信息。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
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小麦的高茎与矮茎,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种子的圆滑与皱缩。
2.基因与性状
(1)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2)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a)。AA或Aa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aa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生物的性状来推知基因的组成。
(三)、人的性别决定
1.数目:23对
2.种类
(1)常染色体:和性别无关的染色体,有22对。
(2)性染色体:能决定个体的性别染色体,有1对。女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相同的用XX表示,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X。男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不相同的用XY表示,体细胞的染色体的组成表示为:22对+XY。
(3)人类的遗传通过染色体(携带基因)在亲代与后代之间传递实现的。
4.性别决定
(1)生男生女取决于哪种精子类型与卵细胞相结合
(2)受精时,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是随机的。同时也说明了人的性别也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四)、遗传和优生优育
(五)、生物的变异
1.定义:变异是指后代与亲代之间及后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性状的差异)。
2.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根据对生物个体来说,又可以分为有利变异(如小麦的矮杆变异)和不利变异(如小麦的白化苗)。
3.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各种有利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地积累加强,不利的变异会被淘汰,使的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三、展示交流 拓展新知
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偿教学、重点讲析。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补偿教学。
四、典题引导 点拨深化
【例题解析】
【例1】“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是指人工诱导无性生殖,即不通过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1997年,英国克隆羊“多莉”培育成功,其大致方法如下:从母羊(甲)的体内取出成熟的乳腺细胞,提取出完整的细胞核;从母羊(乙)的体内取出成熟的卵细胞,去核;将甲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后将胚胎植入母羊(丙)的子宫中,发育后产生“多莉”。请分析回答:“多莉”羊的面部毛色与绵羊相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 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多莉”羊细胞内遗传物质来自甲羊的乳腺细胞核,因而面部毛色像甲。
(五)、检测反馈 巩固提升
完成同步相应练习
说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概念。
小组展示,其他组同学补充、纠正。
判断:狗的黄毛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
狗的黄毛与牛的黑毛(×)(不是同种生物)
应用实例:测定人的基因图谱时利用基因的成对存在的关系,每对染色体只需测定其中的一条即可,所以测定人体(无性别区分)的基因图谱只需测定人的23对染色体中的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共计24条染色体。男性因性染色体X、Y不同需要测24条,女性因性染色体X、X相同,只测一条X即可,所以女性测得染色体的数目为23条,比男性少一条。
3. 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1)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经过一种特殊的方式的细胞分裂,使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其中的染色体不成对)。
(2)分裂后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内各含23条染色体(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人染色体+Y,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X),但通过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受精卵中染色体又恢复为23对,23条来自母亲,23条来自父亲,因此,后代体细胞中具有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
4.遗传变异的应用:
①逐代挑选变异,培育优良品种
②人工方法(用药物或紫外线照射),使染色体和基因发生改变产生新变异个体,获得新品种
③利用航天技术进行空间的技术育种
学生自主纠错
学探
导学
导引
诱思
展示
交流
质疑
深化
梳理
知识
归纳
整合
达标
检测
巩固
提升
板
书
设
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