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2. 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
3. 了解坐标平面内,平移点的坐标变化.
4. 会写出平移变化后点的坐标.
5. 由点的坐标变化,能判断点的平移情况.
教学重点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点坐标平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通过平移确定点坐标的变化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坐标方法的另一个应用.
二、新课教学
探究:(1)如下图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它的坐标,把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
(2)把点A向左或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观察他们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3)再找几个点,对他们进行平移,观察他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
规律: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教师说明: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三、实例探究
例 如下图,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 A1,B1,C1,依次连接 A1 , 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 ,依次连接A2,B2,C2 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 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画出图形后,解答此例题.
解:如图(2),所得三角形A1B1C1 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1B1C1 可以看作将三角形 ABC 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类似地,三角形 A2B2C2 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它可以看作将三角形 ABC 向下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
思考:(1)如果将这个问题中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都减去5”相应地变为“横坐标都加3” “纵坐标都加2”,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画出得到的图形.
(2)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能得到什么结论?画出得到的图形.
归纳上面的作图与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 a个单位长度.
四、课堂小结
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五、布置作业
教材P78、P79习题7.2第3、4、7、8 题.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