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一、教材分析1、本节处于第三单元的第6章的第一节2、本节教材内容从绿色植物的生活史概念引入,种子萌发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以“观察种子结构了解萌发过程分析萌发条件”为线索,讲解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3、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2)难点:种子中储藏的营养有机物的性质和作用。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种子的结构,区别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剖、观察和记录观察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2、描述种子萌发时形成变化的过程,并指出各部分结构发育的趋势; 3、概述绿色
2、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剖,观察探究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2、通过对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的观察,探究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发育顺序和种子萌发的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3、通过学习,增进学生对农业生产实践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第1课时从“生活史”现象的呈现来创设情境。用课前准备的挂图来演示一个植物体的“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的变化经历,当学生明白了植物一生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历程时,给出“生活史”的基本概
3、念。启发学生谈谈“你见到种子是什么样的”“种子是怎样变成小幼苗的”“小苗要多久才长到能够开花”等等。接下去,演示几种形态类型的种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结构,接着出示挂图讲解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的变化,最后,小结种子的基本结构。下课前,将一些种子发给学生,种到培养装置中,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观察并了解种子萌发时结构形态的变化。方法:讲授法,交流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挂图、有关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一、种子的结构(第1课时) 教师先用挂图展示大豆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图,玉米种子
4、的形态和纵切示意图;学生先观察种子外形后观察结构;最后对大豆和玉米种子进行比较。(一)双子叶植物种子(大豆)1、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2、胚(种子主要部分):1)胚芽发育成叶、茎2)胚轴发育成茎和根连接部分3)胚根发育成根4)子叶(二片):储藏营养(二)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1、种皮和果皮:保护种子2、胚乳:储藏营养3、胚(种子主要部分):1)胚芽发育成叶、茎2)胚轴发育成茎和根连接部分3)胚根发育成根4)子叶(一片):输送营养小结:种子结构。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种子的结构。作业:P54(在课文)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五、板书设计一、种子的
5、结构(一)双子叶植物种子(大豆)1、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2、胚(种子主要部分):1)胚芽发育成叶、茎2)胚轴发育成茎和根连接部分3)胚根发育成根4)子叶(二片):储藏营养(二)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1、种皮和果皮:保护种子2、胚乳:储藏营养3、胚(种子主要部分):1)胚芽发育成叶、茎2)胚轴发育成茎和根连接部分3)胚根发育成根4)子叶(一片):输送营养(三)种子萌发过程形态的变化1)胚芽发育成叶、茎2)胚轴发育成茎和根连接部分3)胚根发育成根课题名 称第一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节处于第三单元的第6章的第一节2、本节教材内容从绿色植物的生活史概念引入,种子萌发是绿色
6、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以“观察种子结构了解萌发过程分析萌发条件”为线索,讲解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3、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2)难点:如何分析并且明确种子萌发的条件。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种子萌发时形成变化的过程,并指出各部分结构发育的趋势;能用适当的方法将种子培养为幼苗,并说明从种子到幼苗的生长规律。2、通过探究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的原因,学习种子萌发时的种子的吸水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2、探究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尊重生命
7、的情感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3、通过学习,增进学生对农业生产实践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通过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学习,培养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指出种子萌发的条件。三、教学策略先由学生说出上节课看到的种子结构,再由老师提出“种子如果长成幼苗,其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由学生思考,再由师生共同画出种子萌发过程的图来,并且文字概括。向学生指出:“我们种下的种子,在同一环境,它们有的萌发有的不萌发,那么不萌发的原因在于环境条件呢,还是在于种子内在条件呢?”先让学生思考判断。然后小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应该有哪些。启发学生实验探究种子营养成分
8、。接下来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方法:讲授法,交流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挂图、有关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二、种子萌发条件(第2课时)实验活动:材料用具:晒干小麦种子、浸软的小麦种子、小麦面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细铁丝、清水、纱布、烧杯、滴管、碘液、白纸等。方法步骤:1、取一些晒干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火上均匀加热,后烘烤试管底部。(试管内壁出现了水珠)2、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在火上烧。(一会,种子变黑,后燃烧剩下一些灰白色的灰)3、将少许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在清水里用手揉挤。(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来,
9、清水变成乳白色)4、取一些这样的液体,装进试管,滴入几滴碘液。(液体变蓝色)5、把纱布包内的淀粉挤净,包内只剩下黄白色的胶粘物。6、烘烤小麦(或花生)种子后,切下胚,放在白纸上压挤。(白纸上有脂肪) 学生根据实验进行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内部条件1、发育成熟2、完整的胚3、足够营养4、有生活力5、非休眠状态(二)、外部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想一想种子萌发的情境和状况。1、适量水分2、适宜温度3、充足空气课堂巩固练习:P5455(在课文)作业:P54(在课文)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二、种子萌发的条件(一)、内部条件1、发育成熟2、完整的胚3、足够营养4、有生活力5、非休眠状态(二)、外部条件(三者缺一不可)1、适量水分2、适宜温度3、充足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