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节人体免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和传染病的预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特异性免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是,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其次是这个内容中基本概念较多,有的概念(如:抗体、抗原)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
2、中应采用实例与教材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教材中举了水痘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抗体、抗原及特异性免疫等几个基本概念,因此,水痘病毒例子一定要结合课件、图片、教具模型讲清楚。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是第13章“健康地生活”第3节的内容,前面学习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知识,本节课首先从人健康的生活、学习、工作开始,结合人们身边存在传染病的实际例子,课前设计一份表让学生带回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己曾经患过的病、家里人患的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与学生一起进入“人体的免疫”的学习。通过学生调查情况启发学
3、生指出人体的免疫,教学中力求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教学资源,突破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这一教学难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分三大块,一是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它的范围、特性、作用、形成;二是通过水痘病毒的例子,学习抗原、抗体以及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总结得出免疫的概念;三是学习计划免疫。从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协助下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去探索,尝试由传统教学方法向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教师充分利用挂图、教具、课件等使学生直观地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4、:学生调查激趣探究思考展现反思归纳。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活动、鼓励、引导学生,有利于学生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收集,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生真正看作是教学中平等的一员。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人体健康的知识,如血液的功能、传染病等。我校是乡镇中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校现代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面狭窄,学生接触到的科普知识少,对人体免疫的认识停留在打预防针这种单一方式上。但是,学生从幼儿起已经接种疫苗,学生对打预防针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他
5、们非常希望学习人体免疫的知识。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的内容加以适当扩充,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具模型、挂图、课件、图片等。:,教学反思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的保护功能是人体的免疫,其中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屏障,认识到皮肤损伤感染后自然痊愈的道理,人体的重要保护功能之一是特异性免疫,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挂图、图片、模型演示等,充分认识到免疫的重要性。2.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如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学生学习后还是有一部分难理解,教材提供的实物资料少。在计划免疫这部分,学生虽然对预防接种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但是认识还是
6、停留在表面现象。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在预习时让学生从家长处了解预防接种的基本情况,如果有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好。教案点评1.教学目标的确立符合生物课程标准。包括知识、能力、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不但注重知识的培养,而且重在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正是课改注重的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2.注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课前学生所做的调查表,课前要求学生做的访问等,都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课程资源。3.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宽松、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组织者、引导者,调动学生,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