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夏商两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亡国国君,商朝后期的都城。
2、列举夏商两朝的重大事件各一例;理解夏朝的历史地位和商朝的繁荣。
二、预习准备
1、约公元前 年, 建立夏朝。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 制代替了 制。夏的主要统治地区在今 、 一带。最后一位王是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约公元前 年,商的首领 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争。双方大战于 ,夏朝灭亡。约公元前 年,商王 把都城迁到 (今 );商的都成稳定下来。商朝鼎盛时的势力范围东至 ,西到渭水上游,南抵 ,北达 一带。最后一个王是 ,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商朝经济有很大发展:①农业方面:农业生产规模已相当大,生产工具有 ,粮食作物有粟、 、 、麦等;②畜牧业发达,饲养马、牛、 、 、 、鸡等;③手工业也很发达,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 、 和 等;④商业方面出现了海贝、骨贝、玉贝和 等货币。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情景创设: 安徽蚌埠(bèng bù)有个禹会村。山中屹立一块名石——望夫石,又叫“启母石”。相传禹的妻子生了儿子启,抱子望夫13年,最后化成一块巨石。
(三)学习“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目
1、根据教材第20页红字和第21页第一段阅读材料(小字)的1-2句:
(1)写出夏朝的历史地位: (2)勾划出其依据(词语)。
2、根据教材第20页内容,要求学生明确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主要统治地区和最后一个王。(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统治区域: (4)最后一位王:
3、教师给学生讲述世纪与年代的换算关系,并且完成下列练一练。
(1)公元前2070年: 世纪(2)2070年: 世纪
(3)646年: 世纪 (4)27年: 世纪
4、结合教材21页首段正文、阅读材料:“禹传子,家天下”。
回答:(1)材料中的“子”是谁?
(2)“禹传子”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禹传子”意味着什么?
(四)学习“商朝的盛衰”一目
1、细读教材21页最后一段,观察右图:
(1)想一想:商汤灭夏的战役: 之战。
(1)找一找:商朝最后迁都时间:约公元前 年;
人物 、地点 (今 )。
(2)猜一猜:商朝前期不断迁都的原因。
(3)说一说:盘庚迁殷的结果。
2、根据教材23页文字、24页文字、22-23页图,完成下列各题:
(夏)商势力范围
(1)在教材23页首段勾出、22页地图上找到并圈划,在右上侧地图上填写“商朝势力范围”中的ABCD四处地名。A: B: C: D:
(2))观察23页插图,图片反映了商代哪些手工业部门发达?
(3)教材23页第2段讲述了哪些行业?说明了商朝哪个(如:政治、经济、军事或文化等)领域的繁荣?
(4)结合前面(1)(3)问,概括出商朝的强盛表现在: 广大, 繁荣;
(5)议一议:商朝强盛之因:
(6)写一写:商朝最后一位君主: ;
(7)议一议:夏商两朝灭亡的相同原因:
(五)知识梳理(略)
四、达标测试一
1、按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禹的后继者应该是 ( )
A.尧 B.舜 C.启 D.伯益
2、下列事件中,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事件是 ( )
A.禹建立夏朝 B.部落首领推举伯益作禹的后继者
C.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D.启杀死了伯益,打败了有扈氏
3、商朝的建立是通过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交战的地点是 ( )
A.涿鹿 B.鸣条 C.牧野 D.殷
4、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其中到哪一年迁都后,才稳定下来? ( )
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1600年C.约公元前1300年 D.约公元前1046年
5、“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 )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 B.夏朝已经制订了刑法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D.“禹刑”极为残忍
达标测试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 “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材料三 “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请回答:
(1)请为材料一中的图片命名。
(2)材料二是夏朝最后一位统治者说的话,他是谁?结合材料一谈一谈他的暴政。材料三是商朝最后一位统治者说的话,他是谁?他统治如何?
(3)这些统治者,都认为自己的统治可以长久,有上天的保佑,他们的话对吗?什么事实可以证明?
(4)结合他们的统治的最终结果谈一谈给你的感想与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