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教案一、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难点: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理解。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鱼缸生态瓶,PPT,角色扮演用品。学生准备:角色扮演成员的道具。四、教学过程:环节及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提问旧知: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每类因素中分别有哪些?回忆第一节课所学的内容知识,并回答。生态系统的概念1.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出示思考题。(1)图中影响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草生存的?(3)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
2、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2.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我们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农田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观察、思考、回答。生物因素(图中的动物)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土壤、空气等)。阳光、空气、水、土壤提供草必需的生存条件;蝗虫吃草,鸟吃蝗虫,兔吃草等,生物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草被网罩起来以后,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倾听。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
3、围有大有小,但它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生态系统的组成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资料分析”,组织讨论。(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2)树桩腐烂是由哪些生物引起的?腐烂的树桩和苹果最终会消失吗?(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有什么作用?各自扮演什么角色?辨析:工人生产产品,农民生产粮食,他们属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2.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组织讨论。(1)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成分?是不可缺少的吗?3.出示鱼缸生态瓶,让学生分
4、析讨论,能否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4.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如果没有我,生态系统会怎样?5.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建构知识框架。自由阅读,讨论,交流。吃与被吃(或捕食)关系。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细菌和真菌将树桩和苹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所以最终会消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学生分角色扮演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非生物。完成课后练习题第5题的图解。课堂小结据板书内容进行课堂知识的总结。确认所学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完善笔记。达标练习提供练习题。补教。练习。补学。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