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班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33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3人,通过上期的期终考试,我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的好,但也暴露出了一个缺点:就是学生在做比较灵活的题的时候不太爱去脑筋。需要在本期对学生这方面进行教育。提高本班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材分析:本期我们二年级使用了课改新教材,这给我们老师一个较大的难题。这和上期的教材在衔接上有一个过渡的时期。如何做好这一个过渡是本期面临的一个重点。
本期的新课程教材图文并茂,我们就需要用各种手段来展现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形象的认识课文的内容。
本期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并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应用题和计算题。
2、正确掌握除法和乘法的关系,并能用这种关系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不断的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将学生教育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
人,做合格的人材。
4、使学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解题能力,遇到不会的题要充分动脑筋
会用灵活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5、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本期教学的重难点:1、抓住乘除法教学的关键,让学生有充分的认识。
2、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能根据题的要求提出自已的看法。
3、结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做到教书育人并重。
4、教会学生能正确应用解题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本期教学措施:1、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针对学生制定好七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2、认真上好课,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落实好基础知识,让学和生平时做好基础知识的过关工作。
4、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本期教学计划:第一单元:2课时 第二单元:15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 第四单元:15课时
第五单元:6课时 第六单元:4课时
第七单元:15课时 第八单元:4课时
第九单元:2课时 复习时间:20课时
机动:5课时
总计:92课时。
第一部分: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的目的,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法。
2、学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学会如何来看,图上画的什么?有什么意思?
教具: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学生看图,看一下图上画的有什么?
二,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图上都画了什么?
图上画有许多小朋友来到学校,他们有的在看木偶戏,有的在玩跷跷板,有的在丢沙包,还有的要去买面包。
三,请同学们分别数一数,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
有几个同学准备去丢沙包?
有几个同学准备去买面包?
又有几个同学准备去看木偶戏?
四,学生来展开计算,
原来有22人在看戏,现在走了6人,还有多少人在看戏?
22-6=16(人)
现在又来了13人,又该怎么进行计算呢?
学生思考。
买面包的有多少人呢?他们买了多少个面包呢?还有多少个人再买面包?师傅一共做了多少个面包,卖了过后,他还剩多少个面包?请同学们给算一算。
五,作业,请你算一算,用最简单的方法。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
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一,学生看图完成下面的问答
1、 上面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2、 如果我拿走5个还有多少个正方形?
3请你想一想,我再拿9个来,现在应该有多少个正方形?
三, 填表
红星二村小学跳绳比赛
分组
第一次
第二次
得分
一组
比第二次多20分
15分
二组
18分
比第一次少5分
三组
8分
比第一次多20分
四组
比第二次少15分
17分
四,应用题
1、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售票的阿姨告诉小明,儿童票是5元,成人票是8元,请你帮小明算一下,用20元买票够吗?
2小免子种了5行萝卜,每行有9个,他们准备送邻居免子姐姐15个,他们还剩多少个萝卜?
教学后记:
第二部分: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除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正确的解决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反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这样的数。
教学的重难点:
1、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建立“平均”的概念,
2、知道除法的基本含义。
3、正确解决除法应用题。
教学时间:1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
二一班的同不准备去春游,请你给他们分一分,每个人应该分多少东西?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东西,分一分,
3、看图
请同学们数一下,上图一共有多少个圆柱形?如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可以分多少个?
使学生明确: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每份是5个。
4、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的小朋友要把15个桔子分成5份,请你帮他分一下,应该怎么来分?
5、学生分小组来分一下,看一下你是怎么来分的,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二,练习。
1、完成书上13页的做一做,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有( )个。
2、完成14页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一说你是怎么来分的?
3、把9个桃子分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平均可以放多少个桃子?
三,作业:
1、完成16页上面的1、2、3题。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具:投影仪和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教学例4
(1),学生看图(18页的熊猫图)
图上有多少根竹子?小熊把它们分成了几个盘子?每个盘子摆了多少个?
(2),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3),列算式:12÷3=4
(4),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投影片:展示下面的内容。
12 ÷ 3 = 4
被除数 除数 商
(5)、说一下下面各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8÷4=2 9÷3=3
(6)说一下下面各除法算式中哪个是被除数,那一个是除数,那一个是商?
3、课堂作业:完成书上18页的练习
平均分给3人,每个人分( )块,
平均分给2人,每个人分( )块,
平均分给6人,每个人分( )块,
平均分给9人,每个人分( )块,
4、作业:完成练习四1、2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把10个苹果分到5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分多少个?
÷ =
使学生明确,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用除法来进行计算。
二,学习新知
1、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了我们什么?
2、学习例五,
请同学们看图,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多少盘?
请你帮小熊分一分。并列出算式。
÷ =
3、学生用学具演示,将8个三角形分成4份,平均每份是多少?
÷ =
4、完成书上的练习
先用学具摆一下,12个圆分成6堆,每堆有( )个
12个圆分成3堆,每堆有( )个
12个圆分成2堆,每堆有( )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19页的2题,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2、完成书上20页3题、4题
教学后记: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的:1、正确用2到6的口诀求商,
2、正确的对应用题进行计算,写出正确的算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具: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正确计算下面各题
5×4 2×5 4×3 2×2 5×4
3×4 2×4 4×4 1×2 3×4
二,抽生背诵2-6的乘法口诀。
三,将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得十二
三( )得九 ( )三得六 ( )( )十二
四,学习新知
1、引入课题
2、学习例一,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一下,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猴子?每个猴子可以分到多少个桃子?
请学生列出算式12 ÷ 3=4
3,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第一只分3个,12-3=9 (她用的是乘法来进行计算的)
第二只分3个,6-3=6
第三只分3个,6-3=3
第四只分3个,3-3=0
4、你说一下哪种算法最简单,你喜欢那种算法。
五,课堂作业:
1、书上23页例二,想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书上的小朋友又是怎么算的呢?
2、完成书上24页的做一做1、2题。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书上练习五一题,二题,三题,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用它写出二道除法算式。
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抽生说出除法算式下面各部分的名称
12÷3=4 10÷2=5 4÷2=2
8÷4=2 6÷3=2 9÷3=3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2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意思。
A:4个6是多少? 4×6=24
B: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4÷6=4
C: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4÷4=6
2、想一想,你是怎么想到商的。
第二个,我们想到了四六二十四,第三个我们也想到了四六二十四。
3,做一做
20÷5= 我们应该用到( )
18÷6= 我们应该用到( )
15÷5= 我们应该用到( )
4、做下面的题,然后再说一下你是怎么想到的商。
5×3=15 6×3=18
15÷3= 18÷6=
15÷5= 18÷3=
三,课堂练习:
1、完成书上24页做一做二题。
2、完成练习五3题。
四,作业:
完成练习五4题,5题和7题,9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0÷2= 18÷6= 2×6=
10÷5= 15÷3= 5×4=
8÷2= 12÷6= 2×5=
20÷5= 15÷5= 2×4=
2、比一比,看谁将乘法口诀背得又快又好。
3、口诀填空
( )五一十五 ( )五二十 四( )二十四
三( )一十二 ( )四得八 三( )一十五
4、完成下面的练习,照样子写算式
例:5×4=20 3×4=12
20÷5=4
20÷4=5
5、应用题练习:
小明有20块钱,他买文具盒用去12元,他还剩下多少元?
学校有四个班,每个班有5人参加跳远,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三,作业练习,
书上27页的7题和8题。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29页的例3和相应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完成下面的练习。
10÷5= 18÷3= 2×5=
10÷2= 15÷5= 5×5=
8÷4= 12÷2= 2×4=
二,讲授新课
1、学生看图
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有15个小朋友,他们5个人围成一圈,分成了3个圈。
想: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 15÷5=3(组)
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这个时候又来了3个同学我们应该怎么来分呢?
抽生上黑板上来分?
2、巩固练习:
学生看书上29页的练习,看一下小刺猬在干什么呢?他要用多少次才能将苹果运完?
一次运3个, 要运( )次。
一次运6个, 要运( )次。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六1题,
启发学生思考,总共有30个大风车,是由几个小朋友做的?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他们平均每人做了多少个?应该怎么列算式?
口答:他们平均每人做了( )个。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2题。和3题。
四,作业,
完成练习六4题。
五,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1页上面的例四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
1、填空
( )五一十五 ( )五二十 四( )二十四
三( )一十二 ( )四得八 三( )一十五
2、快速计算下面各题。
5×4 2×5 4×3 2×2 5×4
3×4 2×4 ×4 1×2 3×4
二,讲新课。
1、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应用题
2、板书例2,用投影片出示,
同学们看一下图上画了些什么,这些小朋友说什么?
小明和小方到商店买东西,小明准备买5辆小汽车,售货员阿姨是怎么说的,小方又是怎么说的呢?
①阿姨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那么每辆小汽车多少元呢?
请同学们列算式:12÷3=4(元)
②小明想买5辆,他应付多少元呢?
请同学们列式4×5=20(元)
3、你算对了,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呢?
4、思维拓展:小明有15元钱,他想买小熊猫,他可以买多少个呢?
请你列出正确的算式:
三,巩固
请大家翻到书31页做一做,看一下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他们把花是怎么摆的,请你帮他们摆一下,并列出算式
口答:用这些花可以摆( )个图案。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七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做在书,第四题,第五题做在本子上。
五,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应用题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5= 18÷3= 4×5=
8÷2= 20÷5= 1×5=
16÷4= 10÷2= 3×4=
2、列式计算。
①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②30里面有多少个6?
③9除以3商是多少?
④求20里面有多少个5?
⑤5个6是多少?
3、在圆里填上“+,-。×,÷”
6○3=3 9○3=3 12○3=9 15○5=3
4○2=2 8○2=6 12○4=3 15○5=10
4○2=8 9○3=6 10○3=7 12○3=4
4、应用题:
(1)看图列算式
列式: 列式: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快速完成下面的作业,
10÷5= 18÷3= 2×5=
10÷2= 15÷5= 5×5=
8÷4= 12÷2= 2×4=
2、算一算,看谁算得快
22+15-17 52-25+14 25-(52-48)
54+18+14 14+28+47 98-72-17
3、学生完成下面的应用题
1、学校有22个同学参加运动会,每个同学参加四项比赛,他们一共要参加多少项比赛?
2、河里有86只鱼,第一次上来14只,第二只上来48只,两次一共上来多少只?
3、学校有28瓶牛奶,送给老爷爷9瓶,还剩多少瓶?
4、上体育课,每行站9个,一共可以站7行,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5、每枝剑兰2元,每枝菊花3元,买3只剑兰和9枝菊花要多少元?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师简要复习本单元的内容。抽生说一说本单元的所有内容。
二,抽生背诵乘法口诀。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三,基本练习
1、完成下面的口诀
( )五一十五 ( )五二十 四( )二十四
三( )一十二 ( )四得八 三( )一十五
2、完成下面的列式计算
①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②30里面有多少个5?
③12除以3商是多少?
④求20里面有多少个4?
3、完成下面的应用题。
小明有20块钱,他买文具盒用去12元,他还剩下多少元?
学校有四个班,每个班有5人参加跳远,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过程:
一,师抽生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你看一下你这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2 18÷3 25+15 30÷5 16÷4
5×7 45÷5 25+5 30+4 36÷6
2、(1),20个三个形,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被除数是30分,除数是5,商是多少?
(3)、除数和被除数都是9,商是多少?
(3)、有24本新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可以分几本?
3、应用题
1、一本故事书有12页,大江看了2天,还剩4页,大江看了多少页?
2、学雷锋小组修理椅子,第一次修了35把,第二次修了28把,两次一共修了多少把?第二次比第一次少修多少把?
3、24个同学做小旗,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多少个同学?
4、有20块糖,每个小朋友分5个,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三,师布置本课的作业
四,教学后记: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检测
教学过程: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12÷4 15÷5 20÷4 9÷3 18÷6
30÷5 24÷6 35÷5 8÷8 12÷6
2、(1),把20条鱼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有24本书,每6本一堆,可以分成几堆?
(3),10除以2等于几?
(4),被除数是18,除数是6,商是多少?
(5),一张桌子配4把椅子,16把椅子可以配多少张桌子?
3、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写两道除法算式
3×6=18
4×5=20
2×9=18
4、应用题:
见练习册18页7、8、9、题。
教学后记:
第三部分:图形与变换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钝角和锐角,并能在作业本上正确的画出钝角和锐角。
2、认识平移和旋转,知道其中的原理,并能用于生活实践。
3、学会运用知识于生活。知道用以致用。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师出示图形,让学生认一认,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1、抽生说一说这些图形的特点是什么?
2、师说一说这些图形的特点:
第一个叫:直角 第二个叫:锐角 第三个叫:钝角
3、老师注意强调:
A:比直角小的叫锐角
B: 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错的打“×”
( ) ( ) ( )
2、下面的角哪个大,哪个小
( ) ( )
三,作业,完成课本3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1、2、3、题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移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请大家认一下什么样的角叫直角,什么样的角叫钝角。
二,讲述新课:
师言,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来把这个东西移到另一个地方去,请大家注意我们今天的内容。
板书:平移和旋转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的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同学。
例如: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平移。
学生体验平移:起立,向左移两步,
2、动手平移。
3、生活中的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运动。
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旋转。
(三),小结本节的内容。
你能用你已的话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什么是旋转吗?
(四),练习,活动
1、区别旋转和平移。
2、完成教材43页的练习十的练习。
五,课堂作业设计
说出生活中见过的旋转现象。
六,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测验题
一,分一分,连线
锐角 钝角 直角
二,画一画,
画一个直角 画一个锐角 画一个钝角
三,认识平移和旋转。
举例说一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例子。
四,教学后记:
四,表内除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学生会综合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熟练的掌握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应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 1、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整理复习………………………………………2课时
一,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初步学会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用7-9的乘法诀求商。
教材49页的例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乘法口诀
2、口算
5×4 2×5 4×3
3×4 2×4 4×4
10÷5= 18÷3= 2×5=
10÷2= 15÷5= 5×5=
8÷4= 12÷2= 2×4=
20÷4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49页例一的图。
出示例题: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
要求平均每行几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呢?
除法,因为是把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
列式:56 ÷8=6
怎么来进行计算呢?用到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教师,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得出结果后问学生用到哪一句乘法口诀?
(七八五十六)
2、做一做完成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评讲。
提问:7×4=28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28÷4=7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3、出示8×9 口诀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一道乘法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训练。
比一比,看谁先摘到桃子。
完成教材50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2、游戏,完成教材50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3、完成教材50页练习十一的第3题
四,课堂作业
写出商是9的除法算式
用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有30台电视机,每次运5台,全部运走,需要运多少次?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求商的方法。
教材第51页的练习十二的第4-8题。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 ) 五( )三十五 ( )七四十二
五( ) 二十五 四( )二十八 ( )七四十九
2、完成教材51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独立完成,全班评讲,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用哪一句口诀?
3、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的第5题。
要求:先想口诀,然后填算式。
4、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的第6题。
要求学生先算出第个算式的结果,然后再比较大小。
5、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的第7题。
观察画面内容,然后编题并解答。
(1)、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如果3人合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
(2)、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现如果6人合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
6、独立完成教材52页上的练习十一的第8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两道除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
四七二十八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2、糖果每袋6元,饼干每包8元,面包每个4元。
(1),我有2张20元买3包饼干,还剩多少元?
(2),买4个面包和1包饼干,花多少元?
四,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9-12题。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
背诵乘法口诀。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9×( )=72 8×( )=32 9×( )=54
4×( )=36 5×( )=40 8×( )=24
63÷9=( ) ( )÷9=3 72÷( )=9
3、学生完成教材5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提问: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4、学生完成教材5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9题。
分析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要求“40元钱能买多少张票”应该怎么列式?
40÷8=5(张)
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因为一张票是8元,40能买多少张,就是求40里面有多少个8元。所以这样列式。
5、完成教材5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11题。
看图分析理解题意,要求获胜队员每个可得几本书应该怎么列式?
列式:48÷8
想一想,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6、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完成教材5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12题。
二,课堂作业设计
1、口算
4×6 72÷9 42÷7 45÷5
64÷8 81÷9 24÷8 28÷7
14÷7 7×8 9×5 42÷6
教学后记:
2、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1、初步给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2、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建立倍的概念,学习解答求倍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6 72÷9 42÷7 45÷5
64÷8 81÷9 24÷8 28÷7
14÷7 7×8 9×5 42÷6
2、列式计算
(1),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36里有多少个9?
(3),72里有多少个8?
(4),把56平均分成8份,平均每份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师引入课题
2、教学例二。
(1),小红用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请同学们帮小红摆一下。
(2),小丽要摆两架飞机,应该用多少根小棒?
教师小结:小红摆5根小棒,把它看作一份,小丽摆2架飞机我们可以说小丽的小棒是小红的两倍。
(3),小强摆了3架飞机,请你帮小强一下,用了多少根小棒?你说一说小强的小棒是小红小棒的多少倍?
教师:15里面有3个5,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计算。15÷5=3
3、课学练习。完成54页做一做。
要求第一行的三角形是第二行的多少倍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用除法计算,把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4、教学例四。
看图理解题意,题目要求我们求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列式呢?
列式:35÷7=5
所以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5倍。
5、练习:完成55页做一做。
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解答,踢球的人数是舞剑的人数的几倍?跑步的人数是舞剑的几倍?
学生提出问题后,让他们选一题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求学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自己独立解答: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
1、
正方形有( )个,圆有( )个,圆是正方形的( )倍。
2、12里面有多少个3?
3、35是7的多少倍?
4、萝卜有6个,梨有2个,萝卜是梨的多少倍?
5、动物园里有小猴6只,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7倍,大猴有多少只?
6、一箱梨有45个,一盘梨有5个,一箱梨的个数是一盘梨的个数的多少倍?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练习。
教材56-58页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
1、口算。
4×6 72÷9 42÷7 45÷5
64÷8 81÷9 24÷8 28÷7
14÷7 7×8 9×5 42÷6
2、学生独立解决56页的练习十二的第3题。
启发学生思考,还能提了其它问题?
3、完成教材57页练习十二的第4题。
(1),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第一道题目。
(2),学生自己动手给下面的每一行涂上不同的颜色,再口头编一道题自己解决,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做题进行纠正。
4、看一看,谁算得最快。(完成教材57页练习十二的第5题,)
5、完成教材57页练习十二的第6题
看题目,得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第一个问:一共摆了多少盆月季花?
第二个问:月季花是蝴蝶花的多少倍?
式子由学生独立列出并解答。
6、完成教材57页练习十二的第7题
提问,从图你可以看出什么?哪一种人数最多。哪一种活动人数最少。
7、完成教材57页练习十二的第7题。
提问:小红是6岁,妈妈是3
展开阅读全文